很多朋友向我这样描述强烈的爱情——
所有情绪随着恋人起起落落,恋人的一个笑容,足以打开天堂之门,恋人的一脸阴霾,能够让人一直沉入地狱;每天最重要的事,就是想听到恋人的声音,如果一整天没有电话,就觉得仿佛不是自己;只想和对方在一起,希望远离世界,剩下两个人就足够;深深觉得,没有对方,自己活不下去。
……
听到这些,我总是缄默不语。我实在不忍心给这些热恋中的朋友泼冷水,可是这样的状况,未必是真爱在叩门,倒更像是撒旦的印记再度发作。
诸如说,我太爱你了,没有你,我就活不下去。我不知道听到这句话的恋人是什么感受,也许热恋当时,觉得十分动情受用,回过头来想想,这样的重量恐怕谁都背不起来。
至于所有的喜怒哀乐都随着恋人而动,每天唯一重要的事情就是和恋人在一起,那么你自己的情绪呢?你自己的生活呢?这样自我真空的状态与其说是爱之热烈,不如说泄露了自己内心深处的绝望。
如心理学家弗洛姆所言,这种迷恋只能说明,两个人原本有多孤单。还能说明的,我想就是那两个人原本的生命是多么缺乏意义感,自我又是多么脆弱而渴望肯定。
两个内心有缺口的人,希望由对方填满,如此而已。自己都不完整,又何谈真爱。
我想,所谓爱情,可能或多或少都是个人的情结在作怪。以前缺失的爱,得不到认可的自我,受伤害的事件,在不平衡关系中形成的感情方式,当两个有相关情结的异性遇见,就生出了不可理喻的执迷,热切、决绝、死生纠缠,却未必给人多持久的快乐,也未必给人生活于这世界上有力的支撑。
如心理治疗师与被咨询者之间的移情与反移情,就是双方在交流过程中,牵出了各自的情结,因此萌发了不同寻常的感情,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异性爱慕。如果保持距离,这会是一个彼此治愈的过程;如果放纵自己,就会滑向不可知的深渊。菲茨杰拉德的小说《夜色温柔》,讲的就是这么个伤感的故事。
其实真爱应发生于两个独立的人之间,各自的世界都很完整,足以满足自己,又能彼此分享,既能某时融为一体,毫无隔膜,又能保持个性,在独处时赢得快乐。他们之间可以相互依靠,却不是相互依赖的。
有个方法,可以检验恋人之间究竟是无助地相互依赖着,还是独立地相互依靠着。
如果你和他在一起,感觉世界变得更广阔了,你想和他一同去看这世界的每一处地方,经历数不尽的故事。当你暂别他一个人游历异国他乡,因为心中的爱,每一处美景都让你喜悦,并希望与他分享。这说明,你们之间不是依赖。
如果你和他在一起,感觉世界变得狭小,你最想与他逃离人群,两个人独处,你们两个人在一起,与周围的朋友与这个世界都越来越疏远。当他不在你身边,你感觉自己像一具行尸走肉,任何美丽的风景都不能让你快乐。那么,你们眼下最需要学会的,是如何独处,然后才能让彼此的相处与爱,成为一份生命的礼物,而不是一个不能承受的沉重支点、一处逃离的出口。
强烈的爱情,是分享对方生命的丰盛,毕生相互携手与凝视。
不过于现实生活中,谈论这样的爱似乎太奢侈了。很多爱情愈来愈乏善可陈,以至于大师们的总结也每每让人泄气:弗洛伊德对爱的看法,是双方间性欲的满足;萨利文则认为,爱是用以逃避孤独与寂寞的二人组合。也许这些,更符合大部分恋人之间所谓爱情的实质吧。
据我所知,大家现在最头痛的,不是怎么营造真爱,而是不要一个人在孤单中疯狂,能够有个人这么相互依赖纠葛着,深寒中取暖,已然是大幸了。
孙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