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1年09月20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乌市投资九亿元改善百姓出行环境,却引发部分市民疑虑

惠民工程为何没赢来喝彩

通讯员 郭雯 傅翔龙 本报记者 刘冰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1年09月20日   08 版)

    作为2011年的民生工程之一,新疆乌鲁木齐市政府投入9.3亿元打造BRT项目,意在解决市民出行问题,却未能赢得百姓喝彩。

    BRT是快速公交系统的简称,是一种介于快速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之间的新型公共客运系统,通常也被人称作“地面上的地铁系统”。

    有私家车主表示,BRT开通是“通了一线,堵了一片”;出租车司机则埋怨,开通了BRT,道路还是照样拥堵;更多的市民表示,高峰时间,BRT里拥挤不堪,难以承受。

    BRT,这个涉及大多数市民出行的民生工程,为何很少得到百姓的理解和喝彩?政府从BRT项目中,该吸取哪些经验教训,以便更好地发展城市的公共事业?

    政府斥巨资改善出行环境

    去年冬季让乌鲁木齐市民记忆忧新,由于公交车数量有限、车辆陈旧等原因,严冬里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出行难、打车难。

    为使市民今年冬天不再被困于冰天雪地中,乌鲁木齐市政府投资9.3亿元(不含车辆停车场、保养场费用),修建BRT1号线和BRT3号线两条大容量快速公交线路。其中,土建项目5亿元,车辆购置费2.1亿元,智能交通系统费用2.2亿元。其实,政府的投入绝不仅仅是这些。乌鲁木齐市公交集团负责人称,2011年政府花在城市公交上的投入超过17亿元。

    据了解,这样的投入力度在乌鲁木齐公交史上还是头一遭。

    公交行业长期以来一直是个弱势行业,国家投入少、公司经营环境差、职工收入少、福利待遇低。这造成了恶性循环,体现在线路上就是车辆破旧、道路拥挤、服务跟不上,致使百姓出行难、乘车难。

    2010年至2011年冬天,乌市公交公司流失了大量司乘人员,人手最吃紧的时候,每辆公交车只能保证1名驾驶员,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公交线路的正常运营。

    “这次,政府不仅花巨资补贴车辆,而且大幅提高了司乘人员的工资及福利待遇,让过去流失的驾驶员纷纷‘回流’。”乌鲁木齐公交集团副总经理李国良表示。

    据了解,一辆BRT车辆就需100余万元,以BRT1号线为例,21公里的单程,一趟消耗柴油67升左右,每升柴油约为7元,一辆BRT的单趟仅油钱就在450元以上,成本极高。

    经相关部门初步测算,BRT的直接运营成本为每人次2.14元。但政府为让利于民,将票价定为每人次1元。“BRT跑一天的收入,只够一天的油钱。”而车辆运营亏损的部分,都由财政直接补贴。另外,为了维持BRT车站的秩序,50多个车站都新配了8名工作人员,每人每月2200多元的工资,仅此一项,政府每年就要投入近千万元。

    政府惠民的决心由此可见一斑。

    政府释放出路权平衡信号

    政府投入巨资的惠民工程,为何得不到老百姓的理解和喝彩呢?

    看着BRT专用车道里车辆稀少,再看看信号灯前排成长龙的小轿车,私家车主张先生心里很是愤懑:“原来我开车从铁路局到文化宫上班,半个小时就够了。自从BRT开通后,每天要花费50分钟啊!”

    出租车司机李刚也有烦恼:“本来以为修了BRT,公交车快了,道路就应该不堵了。可是最近发现,该堵照堵。没有更顺畅啊。”

    一边是BRT车道里车辆稀少,通行速度快;一边是少数的私家车主、出租车因道路拥堵,而将怨气一古脑儿地撒在BRT头上。

    “道路交通拥堵和BRT没有太直接的关系。”乌鲁木齐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沙依巴克区大队友好路中队队长杜刚介绍说,“BRT修建之前,友好路单侧路宽14米。考虑到BRT专用道占用道路资源,所有BRT通过的路段都取消了绿化带,并将电线杆内移。现在友好路单侧路宽17米,比以前还加宽了呢。”

    “过去10车道的路面,现在仍是10车道,BRT停车不会影响社会车辆停车,不能说BRT就是造成拥堵的原因。每天都在增加的车流量,行人过街不看红绿灯等都可能造成拥堵。”友好路中队教导员焦柯宏说。

    一位交通方面的专家称,虽然社会车辆的驾驶者并没有数据证实现在的拥堵是BRT造成的,但人们更愿意简单地将“堵”的责任,不由分说地加在BRT的头上。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这也是人们对交通拥堵不满情绪的发泄。

    乌鲁木齐市城市道路交通局局长秦伟表示,BRT将路权还给了公众,私家车主和一些因BRT的开通而被取消了普通公交线路区域的居民会对BRT产生不理解,这是因为出行习惯被改变的缘故。随着交通参与者逐步适应以及BRT效率的逐步体现,将会实现BRT公交和社会车辆双提速的目标。 

    解决城市拥堵的根本出路是大力发展、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公共客运交通和慢行交通对道路的时空利用率约是小汽车的10倍,因此国内外大城市均在发展公共客运交通系统和慢行交通系统。

    专家称,虽然BRT的出现还存在很多问题,但政府通过BRT向社会释放的信息是明确的,就是要发展大公交。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思路的转变,也许比建BRT本身意义更为深远。

    愿望虽好但做得远远不够

    与私家车主相比,平日里靠公交出行的市民应为BRT喝彩才对,但事实却不是这样。

    拥挤——这是乘坐BRT的市民最深的感触。有市民说,它的拥挤程度超过了过去的公交车。特别是高峰时间,人们简直被挤成了“肉饼”。这种多年不见的拥挤,自然让市民们将质疑和诟病,指向了BRT决策及其配套设施不完善上。

    有市民认为,政府在BRT项目上马的决策信息公开、透明、民主参与等方面有缺失。持这种观点的市民不在少数。他们认为,BRT来得太突然,这样一个影响面广、涉及广大市民利益的大事,政府应广泛征求市民意见,并经过认真细致的论证,再进行建设。但BRT从决策到建设的过程太快了。

    目前BRT车站各种配套设施不完善以及匆忙通车的决定,更是引发市民不满的重要原因。

    由于缺乏经验,有关部门对车流量的测算也出现了问题。乌鲁木齐市城市交通局局长秦伟说,BRT开通试运营是从8月28日开始的,半个月以来,BRT的载客量远远超出了预期。

    有市民表示,对于BRT建设的环节和步骤,以及可能产生的问题,不仅要有专家的论证,政府还应广泛征求民意,让更多民众参与进来,建言献策。同时,应最大限度地公开信息,让市民心中有数。政府为民办好事的愿望是应该肯定的,但仅有为民办好事的愿望还远远不够。

    社会学者陈冰指出:“BRT还不成熟,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但这些都是可以解决的。作为普通市民,不能总用挑刺的眼光看问题,要有点耐心,让运营有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让政府实施改进措施。”

    秦伟表示,目前BRT处于试运营阶段,还没有达到最佳运行效果。随着车辆的增加、信号灯的配置及基础设施的完善、对过街行人的规范化管理等措施的实施,相信BRT在冬季到来之前会更快、更舒适、更安全。

通讯员 郭雯 傅翔龙 本报记者 刘冰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1年09月20日 08 版

在基层挂职中实现多方共赢
中央金融团工委宣讲金融青年先进事迹
低碳出行迎接“无车日”
团情微讯
贫困女孩终于成了大学生
河南“清网行动”万名逃犯自首
中国互联网协会海峡两岸互联网交流委员会成立
凝聚道德力量 共建和谐家园
惠民工程为何没赢来喝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