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1年09月23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记者手记

为制度配一个柔软的支点

王梦婕 《 中国青年报 》( 2011年09月23日   08 版)

    近期频发的患者“伤医”案,凸显医患关系紧张的同时,也在倒逼公众思考:是什么样的矛盾,让本应相互信任的关系破裂到患者必须举起屠刀,砍向曾经依赖的医生?

    解决医患矛盾,当然要有赖于医改的推进,有赖于一个更加有效的纠纷协调机制出台,但在日常的医患接触中,种种沟通“盲区”却在更直接地侵蚀医患之间的信任,这些“盲区”可能来自医生或患者的一个动作、一句嘀咕。作为患者,你可能选择抱怨两句后,无奈离去;作为医生,你可能听到了对方的嘀咕,但无暇解释。然而就在这些沟通的“夹缝”中,不信任在积累。

    今天,在被“上海医跑跑事件”、“八毛钱治好十万的病”包围的喧嚣里,无论你是医生还是患者,有没有耐心停下来,花十分钟,听听对方怎么说?

    我们谴责暴力,但我们同样要明白,医疗体制的改革,医患纠纷处理机制的再造,非朝夕之间可成。但医患双方更平和地沟通,却可以始于当下,始于点滴。也只有二者的并行不悖,才能保证当一个硬的制度外衣锻成后,里面有一个个柔软却有力的支点。

    相关文章:

    患者“伤医”案背后的沟通“盲区”

希望村民一点一点改变
增设大学生村官考核奖
千名村官与企业家结对子
图片新闻
患者“伤医”案背后的沟通“盲区”
为制度配一个柔软的支点
让孩子扶跌倒老人?受访者态度迟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