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1年09月25日 星期日
中青在线

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对话天津大学生——

想成大事者一定要到基层去

本报记者 雷宇 《 中国青年报 》( 2011年09月25日   03 版)

    “这个见面会很有意思,一般介绍对象才说‘见面’,不过我觉得也对,好多以前没见过,这次来见见面。” 21日下午,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与天津大学生见面会上,韩启德风趣幽默的开场白,感染了全场学子。

    在这个国内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学术盛会上,每年一场和大学生的座谈会,一直被这位长者看作是年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整整两个小时的对话,这位自称“垂垂老矣”的长者分享人生体验,言辞恳切,给在场学子呈上了一份“心灵鸡汤”。

    不要太过追求分数

    这个指挥棒,你没办法不服从,但是你可以有一点点自己的追求

    有大学生问:大学生在目前的科技文化学习上还有哪些不足?

    “首先不要太自暴自弃,”韩启德说,中国大学生学习有自己的特色。

    “何以见得?我们的大学生只要到美国去读研究生,搞研究,很快都出成绩,美国人都说,中国来的学生知识掌握得好,勤奋,能出成果。”

    韩启德曾到美国留学,他所就读的学校的教授给北京大学写过一封信,称赞他像个图书馆,什么都知道。

    “其实我知道我的知识也很浅,可是跟美国的博士比起来,就显得很渊博。所以不要以为我们中国的大学教得不行,在我们中国的大学学的多。”韩启德用自己的故事给大学生打气。

    但他也承认我们的学生有自己的弱点,“我们创新突破性的思维、发散性的思维少了一点。”

    “大家不要追求太高的分数,这个指挥棒,你没办法不服从,但是你可以有一点点自己的追求。”韩启德说。

    韩启德语重心长地告诫大学生,“还要特别注意能力的培养、兴趣的发挥,还有很重要的,就是要多注意我们这个社会,多追究一个人活在世界上到底是怎么回事。我想很多东西比我们现在课堂上老师教给你们的东西要重要得多。” 

    他希望大学生在现在中国教育大转型、大改革的进程中,把眼光放远,“把自己的潜能更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弱化专业特性

    打好人生的基础,不要过早给自己套上帽子

    很多大学生在就业时常常遗憾专业不对口。

    对此,韩启德想强调一点,“大学,特别是普通高校,应该弱化它的专业特性。”

    在他看来,现在大学生有些过多强调自己的专业知识,其实在大学里定下专业,而且就业时马上能够用上,是不太切合实际的。

    “我们读大学时也分专业,但我觉得,专业只是个大概可能的方向。”韩启德说,大学是打基础的阶段,这个基础既是专业的基础,更是有能力从事各行各业的基础,也是整个人生的基础,你上了大学,只能说你有更好的基础,但不能说你一定要从事什么专业。

    在韩启德看来,一名优秀的大学毕业生要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培养这样三条素质:首先无论把你放在什么地方,你不会被挫折和困难弄得患抑郁症,再困难也不会放弃,同时又有一种生存和发展的能力,再加上在大学学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本领,到什么地方你都不怕。

    “我的次序是倒过来的,首先是你的心理素质,对人生和社会的理解,然后是能力,之后才是有一定的专业本领。”韩启德强调。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近年来在高校方兴未艾。

    对此,韩启德直言,“个人职业生涯没法制定,我也从来没规划过自己的职业生涯。”

    对于经常被问到“你怎么能够一步步走到今天呢,你是怎么计划的?”

    他的答案很简单:“没计划,让我今天干这件事,我就干得最好,下一步做什么我从来不太考虑,考虑也没用,只会增加痛苦。”

    这位已经66岁的老人和眼前青春激扬的年轻人分享自己的人生经验,“你只要把现在给你的事做好了,自然会有新的机会。我不太同意,小小年纪,缺乏阅历,国家机会那么多,可变因素那么多,却非要现在制定一个职业生涯。现在很多人念MBA、管理之类的,一套一套理论,给我们套帽子不可行。”

    想成大事者一定要到基层去

    到基层就业,是眼光问题,也是理想问题

    上世纪60年代,一位上海第一医学院的高材生到黄土高原的农村最基层当医生,一干就是10年。

    而今,昔日的乡村医生已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协主席。

    21日下午,韩启德现身说法,忆往昔,诉说“下基层”对自己一生产生的重要影响。

    韩启德说,正是当年的道路,让自己了解了中国最重要的农村,最基本的农村基层情况,“对我现在从事的工作,乃至于对我世界观的影响,对我现在工作能力的影响都是不可或缺的。”

    面对大学生关于“下基层的困惑”,这位更愿意让同学称其为“韩老师”的长者言辞恳切,“很多同学觉得到基层去就业有点委屈自己,我觉得这是一个眼光的问题,是个理想的问题,也是个很实际的问题。”

    在韩启德看来,我国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变成大众化教育,放下身段,踏踏实实地去干,“你有一份才能,即使一时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但是只要是金子,总是会发光的。”

    长期的基层调研,韩启德得出一个结论:再过10年、20年,掌握我们国家命运的、能够做大事业的人,必须是对我们这个国家、我们的民族、我们的社会,特别是我们的基层有了解的人,如果你不下去,不到基层锻炼是不可能做顶梁柱的。

    韩启德说,社会发展的多元化,给大家创造了机会,有志气的年轻人就应该下定决心,选择到基层去,“到基层会碰到各种困难,不可避免有很多人埋没在基层,但是我想有志向的人,要做大事情的人一定要到基层去,关键是要自强不息。”

“一不小心,你就成了计划外招生”
带着弟弟上大学
想成大事者一定要到基层去
北大元培计划实施十周年
第二届全国“百佳语文教师评选活动”启动
中国传媒大学成立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
入学第6天就被派出打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