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莉莉夺得2004年亚锦赛尾波滑水金牌时还是个小姑娘。
CFP供图
夕阳的余晖洒在沂河,在岸边激昂的摇滚乐伴奏下,一艘急驶的摩托艇劈开平静水面。陈莉莉攥紧手中的牵引绳,在泛着金黄色的浪花中转体跳跃,好似一个跃动的精灵,岸边的观众报以热烈的掌声。尽管预赛落水成绩欠佳,但陈莉莉仍然凭借复赛中的精彩表演,进入本年度世界杯滑水赛山东临沂站决赛。
“我肯定会在决赛里努力争取最好的成绩,不过即使失败了我也不会伤心,因为我已经享受到了滑水的快乐,这种世界大赛对我来说是一个非常难得的学习机会”,陈莉莉开心地说,“沂河很美,观众很热情,这就足够了。”
在中国滑水界,陈莉莉是当之无愧的巨星级人物。自20世纪初滑水运动在美国起源之后,将近一个世纪,从未有过亚洲选手获得过世界冠军。2004年新加坡女子滑水世界杯赛上,陈莉莉获得尾波滑金牌,那时的陈莉莉还只是一个18岁的小姑娘。
这是陈莉莉第一次来到临沂,刚到的那天晚上,陈莉莉站在一家酒店顶层29楼的会议室窗户前眺望夜景,虽然临沂的夜色还无法和上海的璀璨相比,但陈莉莉仍然饶有兴致,她和同伴不时指点着远处的高楼,发出阵阵笑声。
“我是上海人,小时候我在上海少体校练赛艇,后来被滑水队挑走了。被选中时,我根本没有听说过滑水,当时实在太开心了。”陈莉莉回忆说,“一接触滑水我就被迷住了,我非常喜欢滑水的感觉,我觉得这是一项可以坚持一辈子的运动。”
2002年,上海滑水队解散,陈莉莉面临“要不要放弃滑水”的选择。开明的父母没有干涉她的选择,陈莉莉只身投靠四川滑水队,走进了自己的另一个家——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邛海水上运动学校。
“从那时起开始练尾波,练得很苦。这个项目很费钱,首先要有教练开船在前面带着,一个小时就要用掉大约20升油,还必须一个人一个人地轮流训练,根本没法保证训练时间。那时我们大部分训练都在陆上,比如用蹦床练跳跃技巧,爬泸山冲坡练体能,跳绳练腕力。”陈莉莉说起训练的艰辛已经很平静了,她说滑水运动员最难忍受的不是训练的困难,而是不为人知的落寞。
由于滑水在中国只是新兴项目,更重要的是滑水并非奥运会和全运会项目。由于滑水进入奥运会的前景并不明朗,全国现在只有四川和江西两支有正规编制的滑水队,专业运动员加起来不到20人,专业教练只有4人,其他练滑水的大都尾于爱好者自己组织的各种俱乐部。尽管陈莉莉开玩笑说:“人少好,竞争不激烈。”但谈到滑水运动在国内的前景时,陈莉莉眼圈立刻红了,眼泪随后顺着眼角默默流下:“国内除了表演和全国锦标赛,只有全国体育大会才设滑水比赛,所以,几乎没有人愿意出资扶持这个项目,没有经费我们就没办法去参加世界比赛。国家队也是有重大比赛时才临时组建,和‘举国体制’支持的那些奥运项目运动员相比,自己有时候真的非常委屈。”
队友都说陈莉莉是个很容易动感情的女孩子,但在平均年龄不到20岁的国家滑水队里,陈莉莉已经是大姐姐了,她甚至要带着身边的弟弟妹妹担负起宣传和推广滑水运动的重任。
“其实滑水是一项特别容易让人上瘾的运动,就算没有受过任何训练的普通人,经过一天的培训就可以用单板站在水上滑了。”陈莉莉说,“我带我的同学去玩滑水,他们玩起来可高兴了。”
陈莉莉目前学籍在四川大学,学的是法律专业。她很珍惜自己的学习机会:“很多世界滑水高手都把滑水当成‘玩’,心态特别好。所以,我也要学习更多的社会知识,我不想等到退役以后再重新学起。”
陈莉莉在四川滑水队每个月的训练补助只有1500元,再算上一些滑水表演的报酬,收入也并不富裕,但她还是自费报了一个商务英语的学习班。她想和世界上那些滑水高手平等交流,像他们一样享受生活。
“看电视,看电影,上网聊天,逛街购物,旅游,美食,我统统都喜欢,这和训练是不冲突的。”陈莉莉说,“我们滑水人最喜欢说的一句话就是,这个项目早晚会吸引成千上万的爱好者,我们只是先行者。”
本报临沂9月24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