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1年09月26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5万人的“富民产业” 竟是重污染“毒瘤”

——山东章丘市取缔“江北最大废旧塑料市场”调查

“新华视点”记者 王海鹰 《 中国青年报 》( 2011年09月26日   01 版)

    连续5年征兵不合格、“怪病”层出不穷、碗口粗的树说死就死——位于山东章丘市的“江北最大废旧塑料市场”,虽然是全省乃至全国有名的“污染源”,但因为维系当地5万群众“生存发展”,历经30年久治难除,一度令各级政府深感头疼。

    今年3月当地政府痛下决心,由“规范”变“取缔”,决定彻底摘除这个发展“毒瘤”,引起广泛关注。“新华视点”记者前往调查,记录下两种发展观的“较量”。

    重污染“毒瘤”

    “浓烟熏得人眼都睁不开,河道内流的都是黑水,不但鱼没有,连蛤蟆也没有了,周围草都不长,沟边碗口粗的树莫名其妙就死了。”谈起位于白云湖周边的废旧塑料产业,章丘市环保局副局长仲崇友直摇头。

    章丘废旧塑料市场始建于1983年,长期被当地农民当作“致富门路”。整个市场集收购、分拣、加工于一体,覆盖白云湖等五六个乡镇,涉及36个村,从业人员近5万人,辐射河北、浙江、广东等六省一市,成为长江以北最大的废旧塑料市场,年交易额10亿元。

    半年前,每天一到下午,白云湖周边上空就浓烟滚滚,遮天蔽日,散发着令人作呕的刺鼻气味,这是因为村民在焚烧聚氯类塑料垃圾。当地群众还定点收购大型企业的废弃化工容器,甚至在天津、烟台、青岛等港口设点运进“洋垃圾”。

    “加工过程没有任何污染处理和防护装备。”仲崇友坦言,绝大多数经营业户没有任何证照,其中仅有7家持有工商营业执照,还存在严重超范围经营。

    一时的“市场繁荣”,换来的是恶劣的生存环境。在白云湖周边几个乡镇,癌症、皮肤病、白血病、死胎等各种怪病发病率不断增高,白云湖镇连续5年没有一名适龄青年通过征兵体检。

    “我是深受其害。”白云湖镇20岁的孙姓青年去年入伍体检中,查出尿和血不合格,被部队拒收。“我家门前破旧塑料满天飞、恶臭刺鼻。听说地下10米以上的水早已没法喝,再这么干下去,子孙后代就完了。”

    从事“洋垃圾”加工的石北村一位胡姓村民说,从2009年始,他皮肤经常出现瘙痒及红肿,经诊断是常年接触有毒物质引发的皮肤病,需长期治疗。“我现在每月都要到医院检查和拿药,已花了3万多元,这叫拿命赚钱,挣钱看病,真是得不偿失。”

    转变发展观之难

    “富民产业”同时是“污染大户”,“存废之争”一直没有停止。

    据悉,国家和省市有关部门先后5次整治章丘废旧塑料市场,但都无果而终。2001年省市组成联合工作组,集中整治了一年时间,在高压政策下,市场暂时被取缔。然而随着工作组撤离,市场在半年内迅速反弹,整治前业户有1000多家,反弹后竟增至2000多家。

    “过去几次整治,一些群众抵触情绪很大。”章丘市环保局局长张国亭说,从事塑料加工的业户一年少则赚五六万元,多则几百万元。“取缔市场相当于断了他们的财路。”不仅如此,市场周边五六个乡镇也有“税费收入”。

    “不可否认,由于成本低、利润高、致富快,这个10亿元的废旧塑料加工产业,地方政府也一度给予支持。”白云湖镇委书记滕丕汤坦言。

    “存与废,实际上是两种发展观的较量。”章丘市委书记毕筱奇说,是选择“祸及子孙”的一时发展,还是要“青山碧水”的绿色发展,对地方政府是个重大考验。“不惜牺牲环境换取的发展,最终断送的是自己。”

    治乱重在转变发展理念。为了摘除“毒瘤”,今年3月,章丘市政府两次发布通告,并两次致信所有业户,细算“两笔发展账”。镇村干部入户走访,明之以理,晓之以法,动之以情,广泛地发动群众。

    治乱也需用重典。在取缔过程中,当地政府一方面24小时控制源头,阻止了上万吨废旧塑料流入。另一方面依法切断非法经营户的电力供应,对违规加工设备拆除封存,签字确认。

    “拆除了数千台套非法设备,清理废旧塑料及半成品40多万吨,但没发生一起群体上访事件。”章丘市常务副市长李文秀说,“当产业发展危及生命安全,连经营户都厌倦了。”

    取缔后,当地政府已投入1600多万元整治白云湖周边环境,并规划了数亿元的生态湿地综合开发项目。70岁的居民梁希祥对记者说:“政府管的是大家想管管不了的事,带着病、不要命的钱不能再赚了!”

    砸了“饭碗” 群众怎么吃饭

    关掉一扇门,必须另开一扇门。只有让成千上万个经营户转产转业,才能确保污染的产业和市场不再“死灰复燃”。正如苏码村农民潘金祥所说:“干了这些年,客户稳定了,一下子饭碗砸了,今后怎么生存?”

    群众诉求就是为政信号。章丘市长江林说,市政府及时出台优惠政策,对自愿转型转业的经营户,“一对一”给予税费减免、贷款扶持、就业指导、资金奖励,从速办理转产创业手续。

    “市里还以免费旅游名义,组织20多批经营户到鄱阳湖、阳澄湖等地考察,并请专家把脉问诊,引导和培训群众利用湖区资源转产创业。”章丘市农办主任李忠新说,如今已有上千个塑料加工户实现转产,有的搞起特色养殖和观光农业,有的从事荷叶茶、藕粉等加工,做起了“湖上文章”。

    今年3月,潘金祥停掉粉碎塑料加工点,在农业部门帮助下种起荷兰15号优质土豆。前不久土豆收获,收入十几万元。“加工塑料两年挣了十几万元,种土豆半年挣了十几万元。加工塑料没前途,优质农业前景大。”他打算明年土豆种植面积翻一倍。

    44岁的梁成福以前搞“洋垃圾”加工,年收入20万元。今年上半年,他利用政府低息贷款转产承包了20亩鱼塘。“乌烟瘴气的钱,挣得良心上都过不去。现在看着满池子鱼,心情不一样。”

    一个10亿元的“富民产业”因污染被抛弃,章丘市的做法在山东省引起较大反响。它显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不是“有你无我”的对立关系,唯“利”是图的发展模式已证明是“自绝后路”。这对仍然抱持传统发展观和“GDP崇拜”的地方是个警示。

    新华社济南9月25日电

重大百名学子“进山”当乡镇团委副书记
违法强拆 不可姑息
中国男篮亚锦赛夺冠难遮羞
邓州订单小辣椒“种”出红火日子
5万人的“富民产业” 竟是重污染“毒瘤”
执子之手 与子偕老
图片新闻(1)
图片新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