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晚举行的南昌大学2011年迎新生文艺晚会上,一部12分钟的情景剧让万名师生为之感动。
情景剧的主人公是今年5月辞世的南昌大学化学系博士生导师石秋杰。去世前的一个月,她还去实验室指导学生;去世前的48小时,她还在为学生修改毕业论文……
情景剧选取石秋杰与学生在实验室做实验,约定与学生包饺子,病床上坚持给学生修改论文等工作、生活片断,通过同事、学生对她的思念和诉说,演绎出石秋杰老师的高尚师德。
南昌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116班的王若男同学说:“我是新生,对石秋杰老师并不了解,但是看完这个节目后特别感动。石秋杰老师就像妈妈一样,特别温暖。虽然她的生命很短暂,但她就如同夜空中燃放的烟花一样,无比绚烂与精彩。”
“石秋杰老师的那一份坚定深深地打动了我,在演出的过程中我几度想要落泪,但我不能哭,我告诉自己一定要坚强,这样才能把最真实的石秋杰老师展现在观众面前。”石秋杰的扮演者谢蓉老师演出结束后说。
48个春秋的生命里程,14年的抗癌之路。石秋杰,这位外表柔弱而内心坚强的知识女性,摇曳着病残之躯的微弱火光,照亮了生命的每一寸土地。
1997年,正在华南理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石秋杰患上乳腺癌。她没有被病魔吓倒,经过积极治疗后很快返回实验室,继续从事科学研究。1998年博士毕业后她一直在南昌大学任教。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10多年来,石秋杰经历过3次大切除手术、几十次化疗放疗。当上苍用疾病考验她生命的极限,她用血肉之躯展示了人性至美的光辉。每一次制订治疗方案,她都坚持以不与教学、科研相冲突为前提。长期的放化疗使她声带嘶哑,她便带着扩音器讲课。就在今年3月,她还申报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并获得50万元的科研经费。
在南昌大学工作期间,她先后主持并完成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参与一项国家863计划项目、两项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一项国家教委重点开放实验室项目;在国际、国内学术杂志和学术会议上发表研究论文60余篇,获江西省自然科学三等奖、江西省技术发明三等奖和发明专利各一项。
2003年,石秋杰病情复发。这种病复发,就意味着死亡的逼近。在教学空当期,她由爱人陪伴去上海治疗,坚强的她没有把病情告诉其他亲人,给女儿和亲戚打电话只说是去外地开学术研讨会。治疗结束后,她把医疗费用单据和病历藏起来,微笑着回到岗位工作,一如既往地上课、做实验,为学生修改作业;一如既往地相夫教子,操持家务,侍奉公婆。
就是在病情日渐严重的近两年,她依然坚持站在讲台上,奋战在实验室。2011年4月,因病情恶化不得不住院治疗,她还通过短信、QQ和邮件,指导和修改学生毕业论文。
2011年5月26日,石秋杰去世前两天,她的同门师弟、南昌大学研究生学院常务副院长张宁和同事来到医院探望。第一眼看到石老师,大家震惊了:极度消瘦、憔悴的面容,浮肿得厉害的四肢,几乎让人认不出来。然而,更让大家震惊的是,她正伏在小桌上,用便携电脑给即将答辩的研究生修改论文。
张宁,一个自认为早已过了流泪年纪的汉子,那一刻眼泪怎么也控制不住,他转身快步走出病房,平复了好一会儿才回来。不想气氛太凝重,他便故作轻松地说:“秋杰啊,你是博导,我也是博导啊,你能不能留几篇论文给我改改?”石秋杰用微弱的声音回答:“大家都很忙,每个人都有许多事,我已看过两遍了,再看一遍就可以啦。”
“秋杰啊,她这一辈子都在追求完美,工作、生活都是这样。”石秋杰的爱人谌伟庆说,“就连她的病情,她都一直没告诉过学生,也一直没告诉过同事。她不想给别人增加任何一点麻烦。”
谌伟庆说:“2004年以来,秋杰晚上就没怎么睡过好觉,全身的疼痛常使她半夜爬起来,又悄悄回到电脑前,好像只有工作才能减轻她的病痛。一天夜里我醒来,一翻身她又不在了,那已是清晨4点多了,我推开书房门,见她在给学生发邮件……”回忆往昔,谌伟庆悲痛不已:“她真是把气力都用在学生和课堂上了,最后给我的遗书,她都没有力气写完啊,我知道她心里一定还有很多没说完的话……”
石秋杰去世后,学生们自发地在网上设立网页纪念她。学生们情真意切的言语感人至深:“答辩完的那天,同学们拉着自己的导师开心地合影,我却像个失去妈妈的孩子,那一刻,我只有在心里一声声地喊着你:石老师,你知道你在我们心中的位置吗?知道我们多么爱你,多么想你,多么想看到你脸上洋溢的笑容,多么想报答你慈母般的恩情吗?”
“石老师,我们真的好想你,你在天堂要好好的,下辈子您还做我们的老师……”
新华社南昌9月27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