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1年10月01日 星期六
中青在线

“2011笹川杯·感知日本”有奖征文大赛作品选登(12)

良法助美德养成

广东 王晓霞 《 中国青年报 》( 2011年10月01日   03 版)

    3月11日发生在日本的强震和海啸,似乎已因国内的动车事故、国际上的利比亚动荡、欧美金融危机等事件的接连冲击而在头脑中淡化,现在依稀记得的,是当时日本民众面对灾难时安静而坚韧的表现。而时隔数月后的一则报道,却让我把目光再度投向日本:日本警察厅发布消息称,从3月11日至7月10日,警方在岩手、宫城和福岛三县灾区共回收保险箱5700个,其中现金数额高达23.67亿日元;这些保险箱是在清理受灾现场时拾得的,其中三县警察拾得1740个,其余均为市民以及自卫队人员拾得;目前96%的现金共计22.7亿日元已归还失主。

    看到这则报道,中国公众首先想到的可能会是“拾金不昧”这样一个词语。这很自然,因为“拾金不昧”作为中国的传统道德要求,至少一直根植在中国人的心灵深处。但在笔者看来,除了简单地为上述新闻事实贴上“拾金不昧”的标签之外,笔者还觉得,在当今的社会背景下,日本灾后回收的保险箱数量之众、金额之巨,物归原主速度之快,还值得我们去思考和探究。

    灾区三县回收的保险箱,约有70%是当地市民以及自卫队人员拾得上交的,警察拾得的仅占30%;与之相对应的是,保险箱中96%的现金已归还失主。这是不是说明,日本民众的道德水准已经到达了一个很高的层次?诚如是,又是什么原因使他们能够抵制巨额金钱的诱惑?

    作为一名法律从业者,我试图从法律的源头去寻找日本人不贪不昧的动力和缘由。原来,日本早在100多年前就专门出台了《遗失物法》,且于近年作了进一步修改。该法规定,任何拾到东西不交公的人都可被指控,而主动上交拾得物的人,则可在物归原主后得到相当于失物价值5%~10%的奖励;但国库或其他公法人(如警署、警察)不得请求酬劳金。该法同时规定警署为拾得物法定接收机关。此外,日本政府还将建立一个网络数据库以方便市民查找失物。

    知悉了这些情况后,对日本灾后能够回收几千个保险箱或许就不会觉得惊讶了。因为对日本人而言,“拾金不昧”是必须遵守的一项法律义务。

    在日本人心目中,拾金不昧仅仅是必须要遵守的一项法律义务吗?

    虽然有法律这把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但人性中的“欲望”也很容易发展成为“贪念”。在一片狼藉之中,日本地震灾区的市民,完全可能是在人不知鬼不觉的情况下拾得保险箱的,即便贪了昧了,也不一定为他人所知晓。然而事实是,绝大多数(笔者不敢妄言百分之百)人没有贪昧。所以我们是否应该这样理解:对于日本人而言,拾金不昧是法律义务与诚实美德的完美统一。另一组数据可以进一步证明这个命题的成立:新华社曾报道,2004年,日本报失物品多达740万件,而交上来的失物则达到1070万件;失物包括33万部手机、73万个皮夹和132亿日元现金。这些物品大部分已成功归还失主。

    孟德斯鸠说过,法律是基本的道德,道德是最高的法律。从日本《遗失物法》的精神中,从日本政府建立失物查询网络数据库的配套措施中,从日本灾后几千个保险箱回收的新闻中,笔者得出一个进一步的结论:良法促成美德的养成,保证美德的延续。

    之所以说日本《遗失物法》是一部良法,首先是因为它采取了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奖励手段,肯定了拾金不昧的行为,起到了鼓励人们从善的教化作用,体现了鼓励诚实信用的道德导向。

    另外,该法较好地平衡了道德要求和法律规范的关系。市井阡陌中的升斗小民能不能为尧舜,并不简单地取决于法律的一纸规定。道德要求人们都是品行高尚的圣人,而法律是给俗人们设立的规则,法律规范只是表达社会所能容忍的俗人恶行的底线。日本《遗失物法》以法律的权利本位取代道德的义务本位,在当事人间合理分配权利与义务,将法律调整对象定位于普通人,在一定范围内肯定其获取利益的欲望;赋予拾得人以报酬请求权和一定条件下的所有权取得权,而不是要求每一个社会成员都以道德大师的标准约束自己,有效地保证了该法律的执行力,从而最大限度地使拾金不昧得到现实兑现。

    日本《遗失物法》还对公权机构提出了更高的法律要求,即不得主张报酬权。这是因为公权机构的职责就是保护公民的财产,如果公权机构在这个时候享有报酬,将有悖于社会宗旨。所以《遗失物法》对此施加了限制,以起到进一步引导社会公众美德养成的导向作用。

    每一个社会现象及现象背后的法律,折射出来的是社会管理的智慧和水平。在建设美好和谐社会的系统工程中,法律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良法有助于美德养成,这,就是从发生大灾的日本折射出来的一条值得我们学习的经验。

    主办单位:

    中国青年报社

    日本科学协会

    人民中国杂志社

    后援单位:

    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

    中国日本友好协会

    日本驻华使馆

    中国高校传媒联盟

    特别赞助:

    日本财团

    赞助:

    全日空航空公司

    征文须知

    征文时间

    征文从即日起至2011年10月31日止(以当地邮戳等有效日期为准)。 

    中国青年报社负责征集中文作品,人民中国杂志社负责征集日文作品。 

    征文主题 

    (1)《日本,我想对你说》 

    (2)《由日本大地震所想到的》 

    两者任选其一。文章标题可自拟。请结合具体事例阐述,忌空泛议论。 

    获奖公布

    本次大赛设一、二、三等奖,其中一等奖6名,二等奖12名,三等奖24名。

    从2011年6月起至11月,《中国青年报》将陆续刊登18篇获奖文章(即从6月起至11月每个月评选出3篇文章见报,请注意及时投稿)。 

    待征文活动全部结束,由定评委从18篇获奖文章作者中遴选出6名一等奖获得者、12名二等奖获得者。然后,再从未见报征文作者中评选出24名三等奖获得者。最终评审结果将于2011年12月在《中国青年报》国际版上公布。 

    征文奖励 

    所有获奖者均将获得由主办单位颁发的获奖证书。其中,6名一等奖获得者将被邀请于2012年2月访问日本;12名二等奖获得者每人获奖金2000元人民币;24名三等奖获得者,每人获奖金500元人民币。

    征文对象 

    16周岁~45周岁的中国公民。 

    征文要求 

    (1)文章体裁不限(诗歌除外),使用中文,字数限2000字以内。 

    (2)请参赛者务必附上个人基本资料(真实姓名、性别、年龄和职业,以及有效通信地址、邮编、联系电话等;如有电子邮箱,也请提供)。 

    征文邮寄

    (1)征文请寄:北京市东直门海运仓2号中国青年报社国际部;邮政编码:100702。(请在信封正面左下角注明“征文”字样) 

    (2)征文也可通过电子邮件发送至:guojibu08@sina.com(在邮件主题一栏,请注明“征文”字样)。 

    网上查询 

    有关征文事项可登录“校媒网”网站(www.xiaomei.cc)进行查询。

    征文声明

    ①参加本年度活动者只能有一次获奖机会。

    ②参加过其他征文活动并获奖的作品不能参评。

    ③获奖作品的版权归本次活动主办方所有。

    ④获奖作品不能参加其他同类征文活动。

    ⑤应征作品一律不予退稿,请作者自留底稿。

    ⑥本活动的最终解释权归中国青年报社。

美国专家呼吁放开中国对美投资限制
巴勒斯坦“入联”或将拖一年
普天间美军机场搬迁问题困扰日本新政府
中国驻美国大使馆隆重举行国庆招待会
中美民航合作双赢
邂逅卢浮宫 复星借力中华文化出海
中国残疾人艺术家感动比利时观众
犹太人迎接新年
良法助美德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