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快乐的国度却被最高的自杀率困扰着”。当人们以为某些人搭上了幸福列车时,美国《经济行为与组织杂志》的一份研究报告却抛出了这个令人惊讶的结论。
谁在陷入幸福怪圈
研究者给这份报告起了一个耐人寻味的题目——《暗反差:幸福地区的高自杀率悖论》。
暗反差,是指视场中背景比物像明亮的现象。在此项研究中,对诸国数据的分析得出了一个结论:许多被公认为幸福的国度往往处于高自杀率的阴霾之下。以前,这种现象就已在单个国家中出现,丹麦被列为重灾区。这次的新研究更是挖出了包括加拿大、美国、冰岛、爱尔兰和瑞士在内的一干难兄难弟。
在美国境内各州之间的对比中,这个怪圈依然存在:犹他州在“生活幸福感”一项中位列全美第1,而这一光环背后是全美第9的自杀率阴影。与此同时,幸福感低至全美第45位的纽约州却也是自杀率最低的地区。
此项研究的作者安德鲁·奥斯瓦尔德认为,要想解释这种负相关,就要着眼于人们面对比较时的态度:“内心不平衡的人置身于快乐的场所,便可能格外感怀生活的严酷。如果人们注定要经历情绪的波动,那么在其他人也都闷闷不乐的环境中挨过生活的低谷,也许会好过些。”
但事实是,“别人的生活”时常影响着自己对幸福的体会:自己刚开上四个轮,朋友家的车已经换成四个圈了;自己刚从寄居升级到蜗居,原来的邻居已经迁入豪宅了。于是,刚刚饱胀的幸福感瞬间便萎缩下去。
我们总是习惯性地充当“被比较”的角色,在天平的另一边放上别人的幸福。而事实往往是,真正的幸福只坐落在不需比较、无需计较的位置上。
别被压力冲散方向
2006年拍摄的电影《当幸福来敲门》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供参考的模版。
在这个故事中,主人公克里斯·加德纳一开场就身处窘境:他读书不多,身无长物,为了生计每日奔波于各大医院,推销他那貌似永远脱不了手的骨密度仪。之后更是霉运重重,经历被骗、情变,由于交不起房租而流离失所,带着儿子睡在地铁站的公共厕所里……加德纳知道,他必须找准某个方向坚持走下去,那里要有事业的成功,家庭的幸福——那是幸福的方向。
为了这种坚持,加德纳动用了一切资源:体能、信念、对数字的敏感、强颜欢笑的演技、自我疗伤的能力、作为父亲的责任感与保护欲,以及操作魔方的技巧——他以此博得了一位证券经理的眼球,并获得了一个宝贵的实习机会。
这位小人物鼓舞人心的部分并不在于命运的坎坷,而在于内心的强大——加德纳从不被压力冲散方向。正如电影主人公在现实中的同名原型、黑人投资专家加德纳所说:“在我二十几岁的时候,我经历了人们可以想象到的各种艰难、黑暗、恐惧的时刻,不过我从来没有放弃过。”
你要相信幸福,同时做出努力。这就是加德纳的幸福观。
用美国北岸大学临床心理学家安德鲁·R·法勒的话来总结:“艰难时期正是人们花时间关爱自己的时候,也是学会相信一切努力终有回报的时刻。”
把酸柠檬榨成柠檬汁
1981年,美国伊利诺伊州贝尔电话公司改制减员。一年之内,接近半数的员工打包回家,留下的人则面临不同的工作内容、崭新的公司目标和频繁的人事变更。来自芝加哥大学的塞尔瓦托·R·马迪博士和他的研究团队,通过对该公司减员前后历时12年的追踪研究发现,历经变故的员工中有2/3的人因改制的压力,在绩效、领导力和健康状况方面出现了问题,而另外1/3的人却迎来了新的发展。
马迪博士发现,这些大步向前的人拥有三大法宝:忘我投入、控制感和迎战态度。忘我投入催人奋进,而不是袖手旁观并感到被疏离;控制感使人积极尝试以影响事态的发展,而不是陷入消极乏力的泥淖;迎战态度则鞭策人们将压力当做成长的契机。
在生活中我们一定会见到这样的人:屡败屡战却斗志昂扬,历经坎坷却壮心不死。他们是加德纳,是乔布斯,是我们听惯名字或见惯真人的自我实现者。
问题是,你我能不能成为这样的人?
在压力环境中寻找生活的阳光,首先要练就一颗坚强的心。甘之如饴的秘诀便是匠心独运、就地取材,把酸柠檬榨成柠檬汁。这样的人明白环境的动荡不等于贫瘠,他们能够创造客观的机会,来收获主观的幸福。这是态度,也是技术。
把握幸福是一门课程。当我们拔足丈量距离幸福的里程时,首先要能够在复杂的背景下为幸福确定坐标,继而在遥遥旅程中坚守方向,最后还要学会从生活中汲取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