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1年10月13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他山之石

在澳洲大学体验“以学生为本”

本报记者 原春琳 《 中国青年报 》( 2011年10月13日   03 版)

    前不久,记者到澳大利亚昆士兰州走访了一些高校。其中,既有中国学生所熟知的“八大”,就是国内理解的重点高校,比如昆士兰大学;也有一些名不见经传的新建高校或是职业学院。可不论是哪种类型的学校,给记者留下的最突出的印象就是,“以学生为本”这个国内高校常常在喊的口号,在这里落到了实处。

    谁规定学习必须正襟危坐

    以国内高校常见的多个校区为例。这几年,国内高校大兴土木,纷纷建设新校区。老校区和新校区之间距离不近,到不同的校区上课、办事,对学生来说都不是易事。尽管很多学校都开通了校车,但是校车间隔时间长,人员拥挤,让学生感觉非常不方便。

    昆士兰的高校也存在同样的问题。这里的大学很少是只有一个校区的。以昆士兰科技大学(QUT)为例,它在城内有两个校区。从早七点到晚九点,两个校区之间每15分钟就发一趟校车,学校的老师和学生凭着证件可以免费乘坐。校车由政府出资管理,学校只支付很少的一点钱。

    对学生来说,校车的方便大大抵消了两个校区间的奔波之苦。跨校区选课、办事,对学生来说都不是太麻烦的事。

    还有就是同学们最常打交道的图书馆。

    与国内图书馆规规矩矩的桌椅摆设不同,昆士兰地区高校的图书馆,不管是重点高校的还是一般学校的,其桌椅的摆放更类似于餐厅,一张桌子几把椅子,同一个小组的同学可以坐到一起,一边讨论一边学习。这里的学校认为,图书馆不仅仅是让学生们自习的,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在这里交流思想的火花。所以在类似于大堂的位置,还有软软的沙发,同学们可以坐着,躺着,半躺着,随你什么姿势,没有人规定思考的时候必须是正襟危坐。到图书馆学习的同学没有带电脑也没有关系,学校会提供免费上网的电脑。

    无处不在的网络“辅导员”

    国内高校的网络一般都很发达。不少在澳大利亚留学的中国学生发现,同样发达的国外校园网络还有特别的用途。

    谢茜立是格里菲斯(Griffith)大学的学生。此前她在国内一所二本院校学习英语。刚到这里时,她跟很多新生一样,在陌生环境里感觉特别无助:国外高校也不像国内高校一样,班级还有个辅导员,有问题可以找辅导员。在国外碰到问题找谁啊?

    很快她就发现,尽管没有辅导员,可是学校有个庞大的看不见的网络支撑系统,让“辅导员”无处不在。

    其中的一个系统叫“ask us”,无论是工作的,还是学习和生活的问题,这个系统有问必答。

    一个护士专业的同学被房东吞了100元的押金。这个同学到学校询问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被告知,让房东出示相关执照。第二天这个同学给房东打电话,房东听到这个问题立马就跑了,成了“备案”人员。

    针对外国学生,格里菲斯大学还有专门的English help。非英语母语的同学可以通过这个系统,寻求各种帮助,比如可以拿作业去请求帮忙。

    朱冰鉴是Sunshine Univercity与国内大学合作的交换生。就在这样一个新建的学校,朱冰鉴发现,在国外大学找老师容易,也不容易。国内是只要老师在办公室,有时间,你就可以推开大门去找老师,但常见的情况是老师一般都很忙。

    但是在国外,完全是另外一种情况。你要找老师,必须先找办公室里专门负责接待的工作人员。你自己可以指定老师,也可以让对方帮忙预约老师。无论是周末还是平常,办公室的工作人员都会帮你预约老师。而老师不管有多忙,都会尽快抽出时间约见学生,并给予详细指导。

    而国外高校老师的“邮德”一般都非常好,只要学生发邮件,都会很快得到回复。

    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国外的大学“自助”项目特别多。比如复印,国内的学生习惯去复印店。而在国外,复印机就摆在那里,只要你输入学号,就可以自己复印。

    集体学习替代了自习

    不少中国学生在澳大利亚学习,感触最深的是,在国内习惯了自习,到了国外,一个平常的作业都是在小组讨论的集体学习中完成的。

    谢茜立在格里菲斯大学的作业也基本是以小组的形式完成的。小组成员要互相打分。而学校里教室有大有小,以适应不同规模的小组讨论。此外,每节课都有录音,有音频,有PPT,有事来不了的同学,可以在网上共享学习内容。

    朱冰鉴说,在国内大学是4年做一篇论文,可是来了这里一个学期,就写了5篇论文。无论哪篇论文,她都不是一个人独立完成的,而是以小组的方式完成的。

    与国内高校不同的是,这里的平时作业也要上网。谢茜立所在的学校,所有的作业都提交上网。学校专门有个系统,把作业中的问题指出来。而老师对作业的要求非常严格,姓名、时间、格式都不允许有误。更不用提国内常见的抄袭了,自然有系统来审查学术是否规范。

    国外教师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也让不少中国学生大开眼界。一个留学生说,有一次上课,老师给大家一个范本,有中国同学马上拿出手机照相。老师让他们把手机的图片删除。国外的书很贵,一本要100元,旧书卖半价,也要50元,可复印只要20元。为了节省,中国学生就复印教科书,可当他拿着复印的教科书去请教问题时,老师拒绝回答。

以学校之名行“学生工”中介之实?
在澳洲大学体验“以学生为本”
经济危机是亚洲打造国际一流大学的机会
儿童哮喘防治应纳入学生健康教育
乡村学校里的留守儿童
信息化教学搞不好反成教改拦路虎
中德职教合作项目在京启动
140万学子网上参与建党90周年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