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网球选手在青少年时期所接受的网球文化与网球训练,对其整个职业生涯甚至整个人生都至关重要。本届上海大师赛,日本年轻选手锦织圭的惊艳表现也充分印证了这一点,他从小进入美国波利泰利网球学院的求学经历,成就了他今天的成绩。比照亚洲近邻的“成功模式”,我国的网球也亟待“从娃娃抓起”。
“在中国,我们也有企业和家庭出资把青少年球员送到国外训练的发展模式。目的地以美国为主,西班牙、德国、英国、澳大利亚也有分布。”中国网球协会市场开发委员会副主任贾晶哲向记者介绍了中国的“锦织圭模式”。
“当然,大部分留学小球员的资料,中国网协没有备案,只有当这些孩子回国参赛打出成绩时我们才能知道。”贾晶哲补充道。这一点,从上海某俱乐部网球私人教练刘颖的口中也得到了证实,据了解,她手上带着的孩子大多家庭条件优越,他们会被各自的家长送到美国,参加美国网球协会给网球选手(含业余)进行等级评定的比赛。
但当前,中国的网球市场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无论是官方还是非官方的行为,输送青少年到国外还是少数。
上海是国内网球市场相对成熟的城市,从2003年开始就一直进行着各式面向青少年的网球推广活动。一直从事青少年网球推广工作的上海市体育发展基金会委员李耀告诉记者:“我们的活动主要分两类,一类是大师赛前的球童选拔活动,另一类是青少年球迷夏令营和冬令营。今年我们选拔了71名球童参加大师赛,360名小朋友参加了夏令营。从2008年开始,我们把活动直接放到学校里开展。”
与推广活动遥相呼应的,还有上海网球协会今年推出的10项青少年赛事,这10项赛事每项又会有4站比赛。如此强度的青少年比赛为热爱网球的孩子们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天地。“到学校去,把网球场建起来,把网球班、网球俱乐部办起来,这是我们网球人应该做的。”李耀说。
多年从事青少年网球推广工作的贾晶哲去过很多网球发达国家,对国外青少年网球的发展理念甚为佩服:“国外与我们最大的不同就在于理念,他们发展网球不是为了培养明星,而是让孩子们爱上这项运动,培养一种终身受益的生活方式。在一定的参与基础形成后,小球员在8岁至10岁会出现一次分流。一个分支叫休闲网球,不以网球为职业。另一个分支偏向职业网球,转入高水平青少年训练,这是一个自然淘汰。”事实上,与我国长期形成的几级体校构建的网球人才金字塔相比,这种基于广泛群众基础的金字塔更能发挥威力。
在记者采访一位出身于体育世家且成绩不错的青少年网球选手时,他坦言立志于今后打职业比赛。在被问到为什么喜欢网球时,他直言,网球可以让他变得富有,走向世界,比读书的道路要容易得多。
“网球会给你带来快乐吗?”“没有吧!”这或许就是中国网球难以全面突破的原因所在,金字塔底的那些孩子或许并不快乐,该是理念转变的时刻了。
本报上海10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