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广州10月18日电(谢晓明 记者林洁)被两辆车相继碾压,7分钟内,18名路人路过却视而不见,最终为拾荒陈阿婆所救……近日,这一幕发生在佛山南海两岁女孩小悦悦身上的惨剧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今天晚上记者在广州军区总医院采访了小悦悦的父亲王持昌,他说如果他碰到这样的情况绝不会不管。说起18位冷漠路人,他最初感到无奈、愤怒,现在却很火大、想打人,“今天医生告诉我,孩子现在的状况就是因为休克时间太长引起的。”据院方今天早上11点的病情通报,小悦悦的病情仍危重,处于脑干衰竭状态,仍随时可能有生命危险发生。他还特别表示:“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好好的,希望这样的事再也不要发生。”
坐在ICU外面的椅子上,王持昌疲惫地弓着腰。他的黑眼圈明显,因为“每天睡不好,最多睡4个小时”。说到难过处,不时抠着手指甲和掌心,泛起泪光。
他为记者画了当天寻找孩子的路线图。“我们都往她平时走路的方向找,但因为那天下雨,相反方向的路有棚子遮雨,她往那边走了。等我们走近事发地点已经听到陈阿婆的喊声。”
王持昌刚开始为了寻找肇事司机,把事发监控录像的视频下载到U盘里,但是“看到车祸前半部分就已经看不下去了。”视频的后半部分是18名路人视而不见。刚开始知道有人见死不救,王持昌感到无奈和愤怒,“不救那个人,在法律上定不了罪,但他不救人跟杀人有什么不一样?”
“如果是我绝对不会不管,我绝不会再让第二辆车过来,我会去打120,去做一些措施,百分之百,我用人格保证。”但不是所有的人都如这18个路人一样冷漠,拾荒的陈阿婆见到小悦悦马上把她抱到了路边。15日,王持昌夫妇见到陈阿婆,向她跪下表示感谢。“她救人是下意识的,我们看到她跪下感谢也是下意识的,我们想不到什么办法感谢她。”当知道有人将陈阿婆救人行为说成“想出名”,王持昌弓着的腰猛地站直了,激动地反驳“他们怎么可以这样议论?”
记者在医院看到很多热心人士前来探望小悦悦,其中来自佛山的汪女士从下午3点就赶过来,没见到小悦悦,她向悦悦父母表示过两天再过来。对于每一个来到医院的热心人士,王持昌都认真地鞠个90度躬。义务帮助小悦悦家人的罗德旭律师表示,目前已经成立捐款账号,专款专用,截至晚上七点半,已收到超过27万元捐款。
看到这么多人为小悦悦祝福,王持昌喃喃地说:“小悦悦一定会熬过来的,一定会有奇迹的。”“她身体那么棒,今年只感冒过一次要输液。她打针都不哭的。”
对18名路人的袖手旁观,关系心理学家胡慎之认为,这是一种“旁观者效应”与“好人没好报”的心态在作祟。反正别人也没救,自己内心的谴责感会减少很多。此事说明这个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度不高,这么多人选择沉默与一些社会上“救人者反被冤枉”的风气也有关。正是越来越多助人为乐得不到应有的尊重,才造成了这么多“见死不救”的案例出现。
复旦大学社会学教授顾晓明表示,随着社会生活复杂性、不确定性的增加,生死事件经常发生,人们已经司空见惯甚至冷漠,对生命也变得不敬畏。看到别人不帮忙,自己也不上前帮忙,这种“围观心理”非常可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