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灾后粮食应急成为赈灾过程中的头等大事。然而,在全靠“经验说话”的赈灾传统中,灾区周边粮食储存点选择和粮食运输成为一大难题。今年3月8日,河南省发生4.3级地震,其赈灾粮食数量较同等类型灾害节省3%,粮食储存点挑选速度也提高了8%。河南省政府采用了河南工业大学的发明——区域性粮食应急系统。这套系统出现在本次“挑战杯”信息技术类展区中。
“我们的系统主要面向政府使用。”队伍讲解员韩兵兵说,“首先,在已知受灾情况前提下,可自动统计所需粮食总数,避免过剩。其次,能选择灾区周边最优的粮食储存点,并通过GPS定位和短波电台相配合的方式给予运粮车辆路况提示。”在我国以往的灾后粮食应急传统中,主要是依靠专家通过对当地受灾情况的估计,选定粮食储存点和运粮总量。往往导致粮食过剩返运回储存点,造成人力物力浪费。
队员们针对这种情况,将各地人口数量、粮食存储点情况、道路情况编辑整理,形成需求预测模型。在灾难发生后,这套区域性粮食应急系统能以最快的速度生成应急点和出救点,得出应急方案,实现多目标、多约束条件下对粮食物流资源的优化调度。
从汶川地震和玉树地震赈灾情况中,韩兵兵的团队发现,灾后粮食的运输尤其重要。灾区地形变化巨大,道路状况欠佳,这给粮食的陆地运输带来极大阻碍,往往造成粮食运送不及时或者交通事故的发生。“我们受到汽车GPS导航系统的启发,既然一般的车辆都可以通过卫星定位,灾区运粮车辆为什么不可以呢?”队员张静说。在早期试验中,卫星定位的弊端逐渐显现出来,天气、地形的影响使得导航仪准确度大幅度降低,甚至失去原有功能。张静认为,运粮车上应配置短波电台,双管齐下,不仅有利于政府对运粮车的监控,还能给司机提醒道路情况。
“我们的系统投入使用时需要得到政府各部门的支持,包括粮食局、国家统计局、国土资源部等。目前仅在河南省试验过。不过我相信我们的应急系统很有投产的必要,市场前景广阔。”韩兵兵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