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时分,刚打完篮球的大一学生张磊和几个同学一起走进校内一家超市,熟门熟路地来到存放各种饮料的冰柜前,伸手抓起一瓶饮料后,转身走向收银台。同行的几个人也都陆续选好了饮品。
“我们愿意来这儿消费,东西便宜不说,也是为同校的贫困同学尽一份力。”张磊说。
张磊口中的“这儿”,说的是河海大学的爱心超市。这是江苏省内首家由学生自主经营、以服务贫困生为主的公益性超市。
便宜有好货
走进爱心超市,第一感觉就是整洁、有序。
种类繁多的生活用品、色彩缤纷的饮料、各类书籍等整齐地摆放在货架上。
“超市刚创办时,货物品种少得可怜,大部分靠低价转卖学长们捐赠的书来维持。”超市经理、大四学生赵明录说,“后来学着与商家谈生意,比如和珠江路电子商铺的老板谈好,依靠前期代卖电子产品,后期再付钱的方式积累资金。”
信誉和名气渐渐传开了,许多商家得知爱心超市的情况后,主动要求捐赠崭新的衣服,超市通过低价卖出,一方面把实惠带给同学,另一方面慢慢积攒运转资金。
校外商店两元多一瓶的矿泉水,在这里只要1元多就能买到。而二手书架上的专业书价格更是劲爆,3折的优惠价吸引了不少学生前来淘宝。“原价三四百元一件的羽绒服,贫困生只要凭爱心购物券,就能以一折的价格买下,这对贫困生来说是很难得的。”赵明录说。
河海大学爱心超市自2008年5月成立至今,共获现金捐赠20余万元,物资捐赠价值10余万元,是江苏省第一个以“服务同学、奉献爱心、传承关爱、共建和谐”为宗旨,以校学生工作处为依托,由学生负责运营的互助性非盈利性公益超市。
通过募集教材等学习、生活用品,爱心超市降低了同学们的学习、生活成本,已累计为学生节省约10万元。
“创办爱心超市的初衷,就是想把这里打造成一个汇集爱心的平台。”该校学生工作处的韩熠老师说,如今,不少同学都愿意过来慷慨解囊、奉献爱心。
超市我当家
在爱心超市工作的员工,都是由热爱社会公益事业的学生志愿者担任,开办至今,爱心超市已经吸纳了志愿者300余名。爱心超市除了给兼职的贫困生提供每人每月240元的勤工助学补贴外,其他员工没有报酬。即便如此,这些学生仍然满怀热情,干劲十足。
大三学生马健是爱心超市物资部的志愿者,负责超市货品的采购、存贮和管理工作。
“超市的钱来之不易,进货要节约,所以得货比三家。一帮同学拖着大包小包在各大批发市场之间来回跑是常事。跟几个同学扛着大包一起挤公交回学校,司机经常让我们从后门上车。人太多时就干脆劝我们等下一班。”马健说,“在这里很锻炼人,与社会接触能学到很多,虽然辛苦,但也很值。”
爱心超市有8个部门,每个部门的学生分工明确,大二学生黄剑锋是秘书部的一员,通常负责超市资料的整理和活动策划等工作。“为了把超市装扮得更有创意,我和宿舍的兄弟连续几天上网找资料,自己绘制,自己找店印刷,墙上这些图片、展板都是我们自己做出来贴上的。”黄剑锋说。
记者在爱心墙上看到,展板上贴着几十张同学们开展活动的照片——团队招新、大四募捐、到民工子弟小学支教、走访敬老院……
大二学生付织织是超市勤工助学服务部的志愿者,负责收集发布勤工俭学信息。她说,通过学生工作处的资源以及与各大卖场等长期合作单位的联系,直接发布求职信息,可以降低同学们兼职时上当受骗的风险。3年来,超市已累计提供兼职信息600余条,涉及上千个工作岗位,300多名学生勤工俭学,工作价值10万元以上。
“爱心”逐步发展壮大
靠着学生的努力经营,河海大学的爱心超市逐步发展壮大。
如今,超市已从原来每月只有一二百元的利润增加到现在的近万元,在学习生活用品自主经营管理方面,实现营业总额累计20余万元,实现利润所得8万余元。
“买卖物品现在只是爱心超市的一部分工作。我们会定期组织同学外出活动,比如去民工子弟小学支教、到敬老院献爱心等等。”韩熠老师说。
据介绍,爱心超市经营所得除了维持正常运营外,全部用来开展公益活动,帮扶贫困学生。3年来,超市已累计资助近2000名贫困生。
“将来,随着超市业绩的提高,我们还要设立超市自己的助学基金,将超市经营以现金形式发放给贫困学生。”韩熠说,“希望将来爱心超市能发展成为一个类似爱心沙龙的机构,让更多的爱心在这里得到传递和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