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阴不散霜飞晚”,在三季度的最后一天,一位证券分析师如此写道。美国经济疲软超乎预期,欧洲债务危机持续恶化,中国经济也不能独善其身。楼市日益感到寒意,股市更是“熊”途漫漫。展望新的季度,中国经济是否能一扫阴霾?中国银行的研究团队的答案却是:四季度我国宏观经济景气继续回落,经济“失速”的风险加大。
2011年开始的时候,一切似乎还不怎么糟糕。人们担心的问题主要是通货膨胀。从大宗商品到日常用品,涨价成了主旋律,于是,加息之声不绝于耳,以求避免经济过热。然而,随着美国主权信用评级首次下调,希腊债务危机卷土重来,全球经济迅速降至冰点。欧美媒体甚至再次讨论起“中国是否能再次拯救世界”的话题。
问题是,中国也很难。
“三驾马车”均放缓步子
中国银行中国经济金融研究课题组在其最新的报告中提到,由于国内宏观调控效果显现以及全球经济的波动,投资、消费和进出口“三驾马车”的增长均有所放缓。这在学界似乎渐成共识:中国经济的增速受到了抑制。
今年以来,货币政策始终从紧且短期内无从改变,投资的信贷环境日趋严峻,地方政府筹资能力受限。前两年那样大规模的基础建设将难以重现。最重要的亮点或许是保障房的开工和水利建设的提速。与此同时,民间借贷成本不断攀升,对民间投资增长形成压力,个体经营投资已呈负增长。温州出现中小企业主的“跑路”潮即是警钟。加之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产能的年度目标任务已经下达,高耗能行业投资将受到抑制。“预计四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将继续较快增长,但增速略有回落”。
多年来,人们都期望消费能够成为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在金融危机中,中国人的钱袋子确实也救了保时捷这样的国际奢侈品巨头。在国内,和投资相比,消费始终难挑大梁。受物价上涨较快、汽车住房调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今年以来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不断放缓。1~8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6.9%,增幅同比减少1.3个百分点;剔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减速更多,1~8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长10.1%,增幅同比减少4.1个百分点。
“今年上半年,最终消费对GDP的贡献率为47.5%,低于资本形成总额对GDP贡献率5个百分点,消费率下降、投资率上升的局面不仅没有得到扭转,反而有所强化。”课题组称。
课题组认为,四季度,消费增长还将受制于物价将继续保持高位,消费者购买能力下降,消费信心遭受打击,消费者满意指数和预期指数开始背离。7月份,消费者满意指数仅有96.2,预期指数在111.8。同时,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缓慢将影响居民消费开支。另外,房地产调控、部分城市汽车限购等政策还将延续,汽车、住房两大消费升温的可能性很小。
由于我国主要的贸易对象陷入麻烦之中,进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必然大打折扣。最新公布的汇丰新兴市场指数(EMI)显示,2011年第三季新兴市场增长放缓,为最近9个季度最弱,反映全球贸易量持续下降。汇丰集团首席经济师简世勋表示:“现在看来,全球贸易的增速已在第一季见顶。新兴市场厂商惟有加快清理积压订单,暂以维持生产活动。若全球贸易不能尽快回暖,目前的疲软局面,日后可能会演变为就业下降。事实上,新兴市场的就业增长已有停滞迹象。”
课题组也提到,今年前两个季度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为负数。四季度抑制因素更多:全球经济减速风险加大,可能导致外部环境趋紧,外需疲软;人民币汇率持续升值,将弱化我国出口产品的价格竞争力;国内劳动力成本增加,加上紧缩政策导致融资成本攀升,将影响中小企业的外贸出口等。
课题组预计,四季度进口增长27%左右,出口增长22%左右。
物价水平依然高企
在经济增长面临“失速”风险时,物价水平却仍处于高位。今年以来,全国消费者物价指数(CPI)逐月攀高,到7月份已升至6.5%的高位。8月份同比增长6.2%,虽有小幅放缓,但环比仍为正增长,扣除翘尾因素后的同比增速仍在上升。物价高企的核心因素仍然是食品价格的不断走高。
近年来,大蒜、绿豆、白糖、生姜等农副产品轮番上涨。今年的主角是猪肉。
7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先后赴辽宁和陕西密集调研,研究确定促进生猪生产持续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国务院办公厅还下发通知,要求加大中央和地方政府猪肉储备总量,防止市场供应和价格大幅波动。各地要切实落实主销区和沿海大中城市地方猪肉储备规模不低于当地居民10天消费量。各地还出现了土政策。厦门向市场投放市级储备肉,市民最高可购5公斤,超过2公斤需携带身份证。
正是“猪发威”,经济学家关于CPI见顶的预测一再落空。课题组认为,“考虑到以猪肉价格为代表的周期性波动已接近高点,CPI虽然仍将保持在较高水平,但峰值已经过去。8月份CPI和PPI(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翘尾因素较上月分别下降0.6和0.4个百分点,二者同比涨幅出现小幅回落主要是由于基数效应的减小。随着四季度翘尾因素的继续减小,CPI和PPI上涨的压力将进一步减轻。初步预测,四季度CPI上涨5.3%左右,PPI上涨6.8%,预计今年全年CPI上涨5.6%左右。”不过,“长期来看,由于经济增长结构调整中劳动力价格的提升,工资成本增加,以及土地供应和土地价格的因素,都将带动物价水平的全面上涨。”
房地产市场拐点正在形成
10月11日,广东省佛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局在官方网站上发布通知,宣布从12日起放宽商品房限购政策,对四类人群取消限购。同日夜晚,佛山市住建局在官方网站再发通知,叫停楼市新政,表示为了进一步征询社会各界意见,并综合评估政策影响,“决定暂缓执行”。
佛山新政半日游被认为是遭遇上级部门的压力,也显示中央短期内将不会放松楼市限购的举措。事实上,中国楼市正在一个关口。排队买房的火暴不复存在,倒是维权、退房的闹剧频繁上演。人们在观望也在嘀咕:房价要掉头了么?
课题组认为,自限购、限贷、金融紧缩等一系列的楼市调控政策颁布实施以来,目前房地产市场成交量下降,价格也有所松动,市场持续处于低迷观望中,预计四季度楼市或将呈现“量价齐跌”的趋势,但降价空间有限。
当前房地产市场具有以下特征:一是商品住宅市场“量跌价滞”,市场冷清。8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不含保障性住房)价格环比下降和持平的城市比7月份增加了15个,价格环比上涨的城市中,涨幅均未超过0.4%。二手住宅环比价格下降和持平的城市增加了9个,价格上涨的城市中,涨幅均未超过0.7%。二是银行贷款进一步收紧,信贷环境不佳,融资渠道单一,房企资金压力日益明显。截至8月,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来源较去年同期下滑11.6个百分点,其中,国内贷款同比增幅下滑22.7个百分点。三是限购范围正在扩大,住建部已公布“二三线城市限购5项标准”,中央可能会进一步施压,督促符合条件的城市严格执行限购政策。四是保障房建设加速。今年1~8月,全国城镇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已开工建设868万套,央行和银监会在资金和政策支持力度上有所倾斜,进一步推动保障房建设进度。
课题组提出,无论从经济形势,还是从房地产市场形势来看,预计房地产调控政策都不会放松,也不应放松。房价回调的压力还将进一步增大,近期部分城市已经开始出现价格松动。随着房地产企业资金压力的进一步加大,预计商品住宅价格调整的拐点会在2012年春节前后到来。
本报记者 董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