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1年10月24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市民学校成重庆团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载体

公租房小区走出“新市民”

本报记者 田文生 《 中国青年报 》( 2011年10月24日   01 版)

    重庆是我国最早大规模启动公租房建设的城市。在这个集合了各类人群的新型社区,如何协调邻里关系、规范居民行为、化解内部矛盾,成为社会管理的新课题。

    在党委的安排和指导下,重庆团组织在此设立了市民学校,志愿者驻点服务。该平台融合了共青团、志愿者、青年、基金会等各方力量,成为探索社会管理新模式的抓手,他们的努力受到了居民的积极响应和高度肯定。

    融入新生活,从“学校”起步

    团重庆市委负责人介绍说,市民学校由志愿者驻点服务,这个开放性“学堂”围绕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等主题,为社区居民提供安全常识、健康卫生、居家理财、亲子教育等方面的服务,以专题讲座和社区活动等方式促进社区和谐。“这个扎根在社区的‘细胞’,使社会管理真正落地生根、落到实处。”

    在公租房小区民心佳园市民学校,有两名志愿者:曾红、柳红燕,他们均毕业于重庆文理学院,都是西部计划志愿者。

    市民学校于8月5日正式运行,当晚在社区广场开办了“第一课”,组织青年志愿者向小区居民宣传安全文明知识。

    当时的情景至今让小区居民记忆犹新:广场挤满了人,老中青三代人争先恐后地举手抢答问题,并积极参加消防灭火演练。活动现场还播放了视频,向大家介绍了家庭用电、用气、用水以及消防等安全知识。随后,平安保险公司的青年志愿者为社区居民播放了电影《建党伟业》。

    此后,“课堂”每星期都会如约而来,现已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夏季防暑解暑讲座、夏季保健讲座、老年保健讲座、消夏广场舞会、盛夏音乐会、家居艺术之折花培训、中秋送温暖等活动。

    公租房小区内居住了较多有各种具体困难的市民,市民学校的服务帮他们解决了点点滴滴的困难。由此,小区的居民也加快了融入社区、融入新生活的步伐。

    民心佳园开通了3趟公交线路,上班高峰特别拥挤,市民学校组织大批青年志愿者穿上有显著标识的衣服,到现场劝导,组织排队,对志愿者广为认可的居民纷纷“给面子”,而今,秩序井然地排队上车已成为大家的习惯,这在许多“高品质小区”都未能实现。

    在另一个公租房小区“康庄美地”,一度文化生活匮乏,居委会买来音响设备,毕业于长江师范学院的西部计划志愿者彭中华广泛联系,组建了声乐、舞蹈等兴趣社团,极大活跃了该小区的文化生活。

    大中专毕业生是公租房的主要住户,市民学校针对青年群体推出了多项活动和服务。为他们提供社保、小额贷款、创业就业等方面的咨询,积极推介团组织“阳光行动”、“好借好还”等创业贷款项目。

    汇聚爱心温暖社区的“驿站”

    10月17日,32岁的蒋太东双手颤抖地接过5万余元捐助款,热泪盈眶,久久说不出话来。

    他来自江津区珞璜镇鹿岩村,为了治疗生活无法自理的脑瘫孩子,一家人省吃俭用,辗转求医却没有明显效果。

    因为两个孩子必须随时有人在身边护理,他的母亲和妻子黄小群不得不长期留在家里,靠他一人打工维持生计并赚取医疗费。

    眼下,蒋太东在一家环卫公司开车,为了给孩子治病,只能在下班后另打一份零工,工作异常辛苦,每月仍只有3000多元收入,几年下来,欠下20多万元的债务。

    市民学校发动各方力量为这个不幸的家庭捐款,5万余元捐款足够支撑干细胞移植的一个疗程,这是孩子摆脱疾病折磨的新希望。

    “他们就是活菩萨!”黄小群说,以前,一家子在外租房,无人过问,后来,夫妻俩和婆婆3个大人,外加两个孩子住进了公租房。“为了孩子,什么苦我们都能忍受,市民学校的帮助,让我们不再绝望!”

    市民学校志愿者在走访200多户重点家庭时发现了蒋太东的遭遇,此前,团组织已为他的孩子申请到2000元助学金,天宫殿团工委书记王颖看到他的窘境,心酸落泪,现场捐献500元。

    市民学校的节日慰问从不会落下这个家庭,志愿者还经常到家里去辅导学业,帮孩子树立生活的信心。

    为有困难的居民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是市民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

    他们的探望让曾参加朝鲜战争的老人感动不已,这位一直未婚的老人觉得“有了最亲的亲人”。

    住在22楼的汤婆婆没有子女,双目失明,独自生活。市民学校的志愿者每次路过都会去探望她,10月31日是老人的60岁生日,市民学校已早早计划为她好好地过一个生日。

    眼下,市民学校正在组织青年志愿者为小区残疾人免费理发。

    市民学校是公租房社区融合的润滑剂

    重庆市公租房管理局局长郭唐勇介绍说,作为我国最早大规模启动公租房建设的城市,重庆计划从2010年起的3年内,开工建设4000万平方米公租房,保障60多万户、200余万名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需求。

    他说,重庆公租房的开工面积、配租总量、入住人数均居全国首位,在重庆工作的无住房或人均住房面积低于13平方米的原住民,大中专院校及职校毕业后就业人员,进城务工、外地来渝工作的无住房人员,均可申请公租房,现已配租了5.5万户,惠及群众约15万人,1.3万户已经入住。

    郭唐勇表示,重庆公租房面积适中,环境宜居,已成为破解住房难题的重要抓手,居民入住后,更重要的就是软件建设,尤其是公租房在短时期内集中入住了大量低保户、刚毕业大中专学生、农民工等人群,这些人的籍贯、身份、学历、收入、工作、价值观、行为习惯、生活背景等都有差异,需要经历新的人际关系的重塑和磨合,文化冲突在所难免。如何实现社区的和谐稳定,是决定这一“民心工程”成败的关键问题。

    “要实现公租房社区的融合、稳定,需要实现居民心理的融合、文化的融合和市民素质的整体提升。这就要做好物业管理、房屋管理等基础性工作,更需要集合党政、民间、居民的力量做好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郭唐勇说,“在这样的背景下,市民学校应运而生,它是实现社会融合的润滑剂和推动力,被寄予厚望。” 

    该局为市民学校免费提供了办公用房,配备了必要的设施设备。以后,所有的公租房小区都将配备市民学校。

    “高难考卷”成共青团服务新载体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重庆市市长黄奇帆,市委副书记张轩都对公租房的社会管理问题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关心,市民学校也是张轩批示组建的,可以说,市民学校承接了党政领导和社区居民的期待。在运行中,市民学校已成为团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大舞台。

    在团重庆市委书记王志杰看来,重庆公租房市民学校这一举措,是共青团组织承接社会公共服务的重要探索。“团组织服务青年、服务社会,如果只是口惠而实不至,其生命力和影响力就会逐渐萎缩。公租房集中体现了社会管理的各种难题,这张‘考卷’,是团组织能力的试金石,从另一个角度讲,这张‘考卷’也是团组织探索积累参与社会管理经验的试验田,这是共青团组织的发展机遇。”

    他说,从深层次看,市民学校的最佳成效,是探索一条实现从单纯依靠行政权力自上而下的单向社会管理方式,改变为搭建平台、多方参与、具有“公共治理”特征的新型社会管理模式。

    “社会建设的钥匙在民众手中,需要民众的协力参与。”王志杰说,“市民学校的‘前台’是志愿者,‘后台’则是党政部门和团组织以及社会力量,要让这个‘前台’有效运转,还需要发动公租房居民,尤其是居民中的年轻人广泛参与,整合该社区自己的力量建好自己的家园。”

    “市民学校具备以人为本、服务为先,党政主导、居民参与,关口前移、解决实事等特征,符合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理念。办好市民学校,把这项工作做好做实,关键是在党政的统一领导下,发挥各方优势,实现各方力量和社区服务与管理的组合、对接,从而拓展团组织参与社区服务和公共服务的广度和深度。”王志杰说,“今天,我们已经在路上,明天,我们将奋勇向前。”

    本报重庆10月23日电

团中央直属机关召开第十五次党代会
公租房小区走出“新市民”
博士团新老成员交流服务经验
网络红人 快乐警察
西部中药材的“煎熬”
普通百姓 慈善英雄
世界人口将达70亿!
政府红头文件算不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