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跟年龄不大相符,我还是很喜欢听罗大佑的歌,尤其那首《鹿港小镇》,即便它已经被用作一个分店遍布北京的台湾菜馆的名字。从前听到这首歌的时候,并没有想到很多年后有机会身处其中,那种感觉很好,很穿越。如果不是这首歌,我也许会错过这个小镇,但去了才知道,小镇虽小,文化不小,历史不小,游人不少。
从彰化市坐大巴,一个小时左右达到鹿港镇。车站附近有一个旅游服务中心(台湾大大小小几乎所有景区都有类似的游客服务中心提供免费服务,对自由行的游客来说非常方便)。在这里,游客可以索取旅游导览图,租自行车,盖纪念邮戳以及寄存物品等。当我拿着地图摸不着头绪的时候,一个牵着小黄狗的当地人主动指引了方向,朴实的小镇居民。
鹿港小镇在荷兰殖民时期,以及后来的清朝统治时期都是很繁华的港口,原因是它地理位置优越,并且同福建泉州通商。繁华的商业带来了繁荣的文化,小镇上寺庙林立,有供奉观世音菩萨的龙山寺,也有供奉妈祖的天后宫。后来,港口由于泥沙淤积日渐衰落。可能也正是拜此所赐,才很好地保留了小镇的古朴风貌。
在鹿港小镇行走,感觉很穿越。在情感上,是因为那首听了多年的华语流行乐的经典老歌;在空间上,是因为一个纯粹的北方人,来到一个文化迥异又似曾相识的小镇;更重要的是,在时间上,那些保留下来的古代建筑好像能让人触摸到历史。
众多寺庙里,我游得最仔细的是龙山寺。这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寺庙,在建筑上美不可言。整座建筑没有使用一颗钉子,全都是用木榫相接的方式来固定,让人很难相信它可以在风雨和时不时的地震中坚持数百年。龙山寺整体恢宏,细节处也不失精致,木雕和石雕相伴,雕工精巧。石雕大多出现在屋顶和屋脊,木雕基本设置在梁柱和屋檐下,雕刻的花纹与宗教形象跟大陆的寺庙相比有些不同。值得一提的是,虽然这里在“九二一”大地震后有过修缮,但是整体旧貌没有被破坏,随处可见严重褪色的木头梁柱,本应该是朱红色的它们大部分已经泛白。这跟在大陆经常看到的粉刷得比写字楼还要新的“古迹”相比,更有真实感和沧桑感。
小镇的建筑多是清代建起的闽南式建筑,保存较好并仍在使用。鹿港老街是一个老建筑聚集起来的繁华街市,现在是游客的必逛之地。街市两侧的店铺主要卖当地特产,比如面茶和一种看起来像玛瑙石一样的乌鱼子。也有店铺迎合着所处环境,专卖台湾不同时期的怀旧商品,很受欢迎。老街上有一处知名的“半边井”。当年,富裕人家把自己家开的井留在墙外一半,方便邻居和路人取水,可见当地民风淳朴,为富亦仁。
鹿港小镇上的老巷道,曲折迂回。九曲巷就是因为弯曲多而得名,爱好摄影的人一定不能错过,因为这儿能拍出又古朴又有纵深感的照片。鹿港很多古建筑都保留着很有特色的瓮墙。当时人们用喝空的酒坛子来砌墙,这种瓮墙透光、通风也很美观。能留下这么多空酒坛,想必当地人酒量很好。
除了中式的古建筑,鹿港上还有日治时代留下的日式西洋建筑。著名的糕饼店玉珍斋就在这样的一座建筑中。而已故的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的辜家老宅子,是日治时代建起的巴洛克式建筑,现在这里已经成为鹿港民俗文化馆,对游客开放。
如今鹿港的一些街道也有了现代繁华的景象,不再是“我的家乡没有霓虹灯”,但古镇魅力不变,这里还有很多其他的景致等待游人去欣赏。
八月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