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几个孩子的故事。
矮小瘦弱的韦截,很想吃一顿有肉的午餐。
她是广东连山县小三江镇中心小学四年级的学生,爸妈都在外打工,姐弟4人和叔叔婶婶的3个孩子,同奶奶一起生活。每天中午,她都和姐姐走半个小时,回家吃午饭。
家里太穷,交不起每人每月40元的午餐费。奶奶只在赶集的时候,割上1斤肉,用水煮了,浇上酱油,分给孩子们吃。他们实在舍不得吃完那不多的肉,时常暗中“较劲”,看谁吃得最慢。
几个月前,一家媒体去学校启动“免费午餐”项目,韦截怯生生地跟大人说:“叔叔,要是我和姐姐不能吃上营养午餐,让我的弟弟妹妹吃上,也好啊!”
差不多也是在那时,贵州黔西县中建乡红板小学的孩子,吃到了他们的第一顿免费午餐。
李正福是这所小学二年级的学生,他每天不吃早饭也不带午饭,走一个多小时山路来上学。全校绝大多数同学都像他一样,中午饿肚子。孩子们一脸真诚地说不吃午饭也不觉得饿,可一拿到午餐,个个吃得狼吞虎咽。看着那些粗糙的小手笨拙地剥鸡蛋壳,提供免费午餐的“微公益”的志愿者们,心酸不已。
还有一个孩子的影像,这几天也频频闪现。她叫龙张欢,是湘西凤凰县乡村小学的一名学生。那张不断被微博转发的照片上,坐在课堂里的龙张欢,困得几乎睁不开眼睛;她的怀里,紧紧搂着睡得正香的弟弟。
贫困,让这些孩子失去了美好的童年,过早地承担起生活的艰辛。于他们而言,平等的人生起点,可能只是吃饱穿暖,然后不受打扰地坐在教室里。当最基本的物质保障都存在困难时,“不要输在起跑线上”,已全然与他们无关。
与孩子们相关的,是“贫困地区学生每日餐补3元”的新闻。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启动,中央财政每年将投入160多亿元。
按照每个人每天3元的标准,为试点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营养膳食补助。试点范围包括680个县(市)、约2600万名在校生。
几句被数字串起来的新闻,看起来有些乏味枯燥。而当你真正了解它背后的含义,了解那些在贫困中挣扎的孩子们的现状,你就能体会到它的分量。有人核算,只要花2.5元,差不多一个麦当劳甜筒的价格,贫困孩子们就能吃上像样的午餐。但这对许多人而言,依然遥不可及。
每天3元,就能让一个贫困孩子的生活,发生改变。他们不再饿肚子,不再营养不良,不再为吃穿发愁时,才可能有美好的童年、公平的起点。而160多亿的财政补贴,能不能真正“补”到孩子身上,也让人们担心。转移支付过程中的截留、挪用甚至贪污,学生营养餐曾经出现的质量、安全问题,让人心有余悸。
一个惠及2600万名学生的计划项目,能不能得到良好实施?除了制度规范和严格管理之外,此项工作的每一个参与者,都请秉持良心、尽心尽力。读读那些贫困孩子的故事,听听他们的愿望,记得那些清澈明净的眼神。生存与教育的基本权利,是他们理所应得的,却是我们的社会一直亏欠他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