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1年10月29日 星期六
中青在线

东南西北话技能人才成长举措

《 中国青年报 》( 2011年10月29日   07 版)

    10月27日,车工赛场上,20岁的庄庆祝正在比赛。

    10月26日,仪器仪表工赛场上,选手正在进行答题。

    10月27日,车工赛场上,正在工作的机床。

    编者按:

    近年来,团中央根据各类青年成长成才的不同需求,精心设计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活动载体,得到了青年的广泛认可。其中,“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就是从青年技能提升角度出发,把技能培训和技能鉴定统一起来的具有全国性影响力的平台。

    “振兴杯”的连续举办,在积极响应最新的国家战略需求、发掘和培育高技能人才方面充分发挥了示范和引领作用,在全社会营造了尊重劳动、崇尚技能、鼓励创造的浓郁氛围,树立起“技能振兴、青年当先”的时代新风。在“振兴杯”的带领下,各地出台了一系列助推技能人才成长的好机制好做法。我们特地选择了一些有代表性的地区,进行重点解读。

    东

    上海 优秀技能人才到党校培训

    本报记者  周凯

    10月24日,第七届“振兴杯”决赛第一天,距离沈阳千里之外的上海,由团上海市委举办的第六期上海青年高技能人才学习班在上海市委党校正式开班,50位来自上海市各行业的优秀青年高技能人才进行为期一周的学习。

    “学员都是各重点单位团组织推荐的高级工及以上职业资格的青年技能人才,这就不是技能方面的培训了,而是为了提升他们的创新思维、沟通能力和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等等。”团上海市委青工部副部长王昊说,通过近年来的探索和实践,上海各级团组织紧紧围绕团中央关于青年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要求,已经初步形成了以上海青工技能振兴计划为统揽,引领和服务职业青年成长成才的工作体系。

    这次上海代表团选派了10名选手来沈阳参加第七届“振兴杯”决赛。王昊介绍,实际上,除了每年参加“振兴杯”以外,团上海市委每年都与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上海市国资委等部门联合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活动,设置的项目以当前上海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导向,并对在各类竞赛中获得第一名的选手授予相应的市级荣誉,配套推出相应的后续培养政策。

    青年高技能人才学习班就是后续培养举措之一,五年来,已经有302位上海优秀青年高技能人才在上海市委党校接受了高层次的培训教育。

    山东 借技能大赛促非公企业青工成长

    本报记者  陶涛

    “山东省青年职业技能大赛一直与‘振兴杯’同步”,据团山东省委城青部副部长李宾介绍,目前,山东已形成以青年职业技能大赛为牵动、以青年岗位能手培养和职业技能鉴定为补充、以面向青年技术工人群体的各类评选表彰为激励的工作格局,在全社会营造了尊重劳动、崇尚技能、鼓励创造的浓郁氛围。

    山东省历年都派出最强阵容出战“振兴杯”,今年的参赛选手中还出现了非公企业的代表。今年1~8月,山东省新推动6926家非公企业建立团组织,目前,山东省已有2.27万家非公企业建有团组织。非公有制企业团组织的建立,为促进这些企业青年技术人才的成长起到了积极作用。

    在山东省的职业技能大赛中出现了很多非公企业的代表。李宾表示,作为省级一类大赛,山东省青年职业技能大赛自2004年启动以来已连续举办了六届,共涌现出山东省技术能手87人、青年高级技师163人、青年技师202人。

    作为实施青工技能振兴计划的重要环节和特殊的评价认证手段,青年职业技能大赛在培养高技能人才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南

    湖南 给高技能人才记省政府二等功

    本报记者  崔玉娟

    “我们到企业去调研,发现企业最头疼的就是如何留住高技能人才。”团湖南省委城市青年工作部有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给记者列举了几个意外的现象:

    现象一:对于“振兴杯”这样的比赛,团省委邀请企业组织参赛的时候,有些企业明明具备这个实力,但是,企业负责人有顾虑,他们最怕猎头公司通过这样的比赛挖人。

    现象二:企业为了留住高技能人才,常用的一招就是造成这样一种格局:年轻人两口子都是一个企业的员工。这样企业就颇有点娘家人的意思,算是用感情留人。

    ……

    “高技能人才在企业中地位很高。”团湖南省委城市青年工作部负责人说,青年技工如果在“振兴杯”这类比赛中获奖或者获得青年岗位能手这样的荣誉,企业都会给予相应的奖励,并给青工晋级。“当时也是考虑到对青年人才,单方面发一个证书,薄了一点。”该负责人说,为了吸引和留住高技能人才,他们也想尽办法。

    从2009年开始,团湖南省委联合劳动人事部门等20几个厅局组成青年职工工作委员会,对青年高技能人才进行评比和表彰。通过劳动人事部门的协调,争取到为全国青年岗位能手、湖南省十大杰出青年岗位能手获得者记省政府二等功的荣誉。

    2010年,10余名青年高技能人才荣立省政府二等功。此外,今年,团湖南省委单独针对进城务工人青年进行评选,候选者均来自企业的生产一线,除了有机会记省政府二等功外,每名获奖者还将获得两万元现金奖励。

    海南 国际旅游岛建设急需技能人才

    本报记者  周凯

    作为“振兴杯”在海南省的初赛,海南省去年就首次举办了海南国际旅游岛青年职业技能大赛,“国际旅游岛建设需要大量技能性人才,希望通过这次大赛,能在广大青年中营造尊重劳动、提升技能的良好氛围。”团海南省委书记孙喆道出举办大赛的初衷。海南省人力资源开发局职业技能鉴定处负责人表示,海南省今后将经常开展技能竞赛。

    “职业技能竞赛本身也是职业技能鉴定或者社会评价考试的一种方式,”这位负责人说,各层次的技能竞赛,使一般的普通人才成长为技能性人才,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加入高技能人才队伍,对广大年轻人是一种促进,在培养技能人才、促进青年人才成长方面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浙江 技能大赛引导行行出状元

    本报记者  周凯

    浙江宁波已经连续举办多届青年职业技能大赛,“作为一种特殊的评价认证手段,技能大赛搭建起了青年职业技能展示、切磋和交流的平台,营造了学技成才的良好氛围,大赛从每年的4月持续到10月,累计参与青年人数达20万人次。”团宁波市委的张勇告诉记者。

    张勇介绍,从2011年开始,团宁波市委联合宁波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宁波市旅游局、宁波市卫生局等部门联合举办大赛。“行行出状元”宁波市青年职业技能大赛在立足传统竞技工种的同时,向现代服务业和新兴行业中有代表性的工种延伸,增加了网络销售、导游、医护、宾馆服务等竞赛内容。

    西

    重庆 为优秀青工技能鉴定开辟“绿色通道”

    本报记者  周凯

    团重庆市委在开展“青工技能振兴计划”的过程中,联合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通过“以赛代鉴定”,为优秀青年工人技能鉴定开辟了“绿色通道”。自2006年重庆市青年职业技能大赛举办以来,共有100多个行业60余万名青年报名参加,520名青年由此晋升技术等级。

    团重庆市委书记王志杰说,团重庆市委将通过培育青年岗位能手、开展青年职业技能大赛、实施导师带徒等丰富有效的形式,为重庆加快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实现科学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动力。

    北

    北京 “百万青工岗位建功”行动促技能人才成长

    本报记者  陶涛

    “今年通过‘百万青工岗位建功’行动,动员了北京市104家国有企业,近千家非公有制企业的青年员工”, 团北京市委企业部副部长杜跃告诉记者,这为北京市组团参加第七届“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决赛提供了支持。据杜跃介绍,“百万青工岗位建功”行动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自己不同的侧重点。

    第一阶段是岗位大练兵阶段。从今年4月开始,团市委按照不同领域开展技能考察和交流,“比如今年金融行业考察的是北京农村商业银行,工业领域考察的是首钢,工贸行业考察的是全聚德,年轻的师傅还表演了盲切豆腐。”杜跃表示,通过交流,大家扩展了视野,增进了了解。

    第二阶段是技能大比武阶段。通过比赛的形式,实现了制度上与全国“振兴杯”的对接。杜跃告诉记者,北京的技能大赛结合自身实际做了一些创新,比如增加了具有前瞻性的项目——共青团服装设计大赛、青年旅游设计大赛等。今年参加振兴杯的三个工种也全部实现了组织化动员和社会化动员,为北京市青年人才库储备了人才。

    第三个阶段是风采展示阶段。北京市目前正在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像首钢这种人员密集的大型企业正在搬出北京,这导致技能人才分散了,就更需要加强联系和交流。北京市共青团注重表彰表现突出的青年员工,并且成立了北京市青年技能人才巡讲团,把选拔出的人才送到各企业进行宣讲。

    杜跃表示,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企业对技术工人的要求在不断提高,比如北汽集团有很多生产环节已实现机器人作业,同仁堂制药也已经不是手工捏药丸而是机器化作业,这都需要技术工人加强学习,掌握操作机器人的技术。

    按照团中央的要求,团北京市委在推动非公企业培育技能人才方面也做出了很多有益尝试,非公企业享有与国有企业同等的工作资源匹配,工作积极性很高。比如今年的北京市青年职业技能大赛的举办就得到了安利公司等外资企业的积极参与。

    沈阳 分类规划促技能人才职业生涯畅通

    本报记者  王晨  实习生  杨林

    “长、家、匠”分离,即管理团队、技术专家、技能带头人三个方面独立发展的职业规划模式。这是沈飞集团借鉴企业专业化细分,所制定的技能人才分类职业规划方式。

    在这个分类职业规划中,管理人员、技术员、技工分别从“长、家、匠”三种职业发展方向各自发展,每个类别间则是平等的关系。

    沈飞集团团委书记吴波解释说:“过去很多技术骨干、技能骨干与管理人员在收入和地位上有明显差距,青年工人也老想着跳出工班组来当职员,现在分离以后,形成了一套完备的成长体系,青年的发展面更宽了。这种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使更多的年轻人专注于他们的本职工作。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技能人员三个方面拧成一股绳,共同促进企业的发展。”

    第四届“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铣工组冠军、沈飞集团“王刚班”班组长王刚对这一变化深有感触:“工人能和企业的高管、高级工程师一样成为企业的支柱,这是我从‘长、家、匠’分离的职业规划中得到的最大收获。在获得‘振兴杯’冠军之后,我不仅实现了从一名普通技师到企业技能带头人的转变,收入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得到了企业内外的尊重。公司将我所在的班组命名为‘王刚班’,这让我感到无比的自豪。虽然我是一个工人,但是我在公司的知名度和地位绝不低于一个处长。”

    沈阳鼓风机集团也采用了与沈飞集团类似的管理线、技术线、一线工人三个类别分别规划的方式。沈鼓集团团委书记梅玉介绍说,沈鼓集团一方面实施分类规划,同时也没有堵死技能、技术和管理之间人员交流的通道,普通工人也可以根据自身的能力竞争车间等生产单元的管理岗位。

    沈阳机床集团则将技能、技术和管理之间的人员交流扩展为企业员工个性化发展,并将之放在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位置。

    沈阳机床集团全国劳模、被誉为“洋设备的中国医生”的高级技师陈新海,在多次参加技能大赛并逐步成长为沈机集团首屈一指的“技术大师”后,坚持在一线技术工人岗位工作,担负了产品开发和维护保养的重要工作。同样是沈机集团优秀的高级技师、第一届“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车工组冠军孙国思,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通过公司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从生产一线成功走上营销管理岗位,成长为一名年薪20万的销售白领。

    沈阳机床集团团委书记姚军宇告诉记者,从每一个技术工人签约之日起,集团就会根据员工的学历、性格、兴趣爱好等特点,设计职业通道,建立职业生涯档案,并进行职业生涯的培训,由人力资源部规划开发人员同劳动分配部门的工作人员为员工指定分配合适的岗位。企业岗位包含技术岗、管理岗、营销岗、生产岗、生产辅助岗、行政辅助岗几大类。通常一线技工工作3年以上,就可根据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意向选择企业岗位,公司也会对员工进行相应评估,并帮助他们选择适合自己职业发展的最优职位。

    “他们能走上适合自己的岗位,取得今天的业绩,归功于公司的职业生涯规划”,姚军宇说,“从‘振兴杯’赛场上的队友到今天截然不同的发展轨迹,恰恰说明了因才施‘用’的正确。”

东南西北话技能人才成长举措
引进“空降兵”别忘自育“子弟兵”
打造青年高技能人才培养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