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团安徽铜陵市委的不少工作人员整夜未眠。
深夜时分,这群年轻人聚集在当地一家剧场,等着演出落幕后,赶在天亮之前为上午的活动搭好舞台。直到凌晨4点,整个舞台布景完毕,各种音像设备调试之后,他们方才散去。
19日上午8时,这个并不华丽的剧场里上演了本年度这座城市最具影响力的一次青年盛会——“铜陵市青年创新创意创业大赛”。
面对电视镜头,初赛和复赛评选出的12名选手分别参加创新创意与创业组别的决赛。最终,一、二、三等奖花落各家。
比赛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奖项的角逐,它点燃了青年人的创业激情。4个月来,从当地的官方媒体到论坛、QQ群、手机报,再到出租车上LED滚动字幕,“创新创业”成了市民热议的焦点,甚至很多在外地上学的大学生也带着项目回乡参赛。
截至初赛开始前,组委会共收到报名作品258份,其中创业类作品182份,创新创意类作品76份。从资产上千万的企业家,到初出茅庐的在校大学生;从做雕塑的,到卖鸽子蛋的,他们怀揣梦想融入这场创业风潮。
团铜陵市委表示,通过大赛找到了一些具有代表性、成长前景好的项目,将在资金、政策等方面重点加以扶持,同时发掘更多优秀的、具备一定可行性和推广前景的创新创意进行推广,并着手建立青年创业数据库,进一步摸清全市青年创业的基本情况,对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
据了解,近年来铜陵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青年创业就业工作,市九届党代会提出打造创新创业之城,上升到战略高度。
团市委按照市委、市政府和上级团组织的统一部署,围绕营造创业氛围、提升创业能力、优化创业环境等关键环节,以大中专毕业生、返乡青年、下岗失业青年为重点对象,全力助推青年创业就业工作。
“对于团组织来说,要学会借资源,主动抢活干,真真切切地服务创业青年。”以本次大赛为例,团铜陵市委书记王书春介绍说,该活动由市政府主办,团市委联合其他11家单位共同承办。“从媒体宣传到选手培训,整个流程靠着市场化的运作,与专业的传媒公司合作,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本次大赛举办期间,在团市委的协调下,金融机构还向组委会提供了500万元授信的创业基金,并开辟绿色通道,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其中3个项目的审批,发放了总额281万元的青年创业贷款和50万元的青年创业小额贴息贷款。
“几天之内,一下子拿到了85万元的贷款,想都不敢想!”34岁的参赛选手张晓红原先是下岗女青年,后来创办了一家铜雕制作公司。创业初期,资金周转不灵,张晓红为此大伤脑筋,甚至借过高利贷。现在有了这笔资金,她准备购进铜材料,扩大生产规模。
创业青年最缺的是资金,在银根紧缩、贷款难的形势下,如何为他们搭建与银行沟通的平台?这是摆在团组织面前的一道课题。
“从源头上解决问题。”王书春道出了其中的“秘诀”:其实政府对银行的考核中就有‘支持青年创业’这一项,团组织推荐的项目信得过,这也等于替银行分担了任务。“这就是整合政策,向政策借资源。”
据了解,自2008年起,团铜陵市委开展了“银团互动”工程,密切了与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通过“公司+城乡青年”、“龙头企业+农户”等新型担保模式,促进青年创业贷款项目的实施。现在,有的银行曾专门在团市委设立了办公室,集中办理相关手续。对此,有贷款申请者感慨,过去都是他们求银行,现在居然银行找上门。
团铜陵市委的一名工作人员表示,下一步,还将与人社部门沟通,将大赛的部分项目列入2012年铜陵市“千人创业扶持计划”中进行对口帮扶。“对创业青年来说,通过比赛系统性地了解到相关扶持政策,这一点至关重要。”
“能服务创业青年的工作,凡是与共青团沾边的,我们就要主动抢活干。”据王书春介绍,为了进一步拓展创业培训领域,团市委主动向人社、农业、科技部门“要指标”,对接承担培训任务。“并且以政府文件的形式固定下来,争取更多的政府资源,开展活动更有力度。”
“有为,才能有位。”现在让王书春和同事们感到振奋的是,政府部门布置工作时,文件中总是少不了给团组织分配任务。“这不,市委刚刚下文,每年开展推出百名创业典型的活动,我们又有新任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