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服装学院首饰设计专业大二学生彭健和刘振松花两个多月时间做出了一大批手工饰品,手链、耳环、戒指,林林总总摆了一大桌,吸引了许多顾客聚在四周不断翻看,可惜,看的多买的少。这是10月18日~20日在北京服装学院举办的北京市大学生创意集市上并不新鲜的一幕。
摊位边围观的人很多,但“练摊”的学生心里自有一本账,创意集市上的收获,并不像他们预计的那么尽如人意。
卖不出去——创意集市上,对自己作品信心满满的学生不得不面对这样的尴尬。创意集市举办三天,口金包只卖出三四个,围巾也仅卖出10条。曾在多次设计比赛中获奖的大三学生袁春然摆出了一个旅游鞋形状的笔记本,牛皮封面,帆布衬里,内页上面有手绘的北京景点和作者的卡通像,颇具个性,却也始终无人问津。在袁春然看来,新鲜、有个性、颠覆传统的想法才能够被称为创意。但在集市上,这样的作品并不多。
王梦莹是首饰设计专业的学生,她的摊位上摆满了卡通挂饰、金属手环、布艺发卡,全都是女孩子喜欢的小玩意儿,仔细看来却没有什么特色,有些甚至是借用或模仿市场上已经泛滥的流行元素,随便走进一家小商品批发市场,都有无数类似的款式,而且价格更“亲民”。“创意就是时尚,好看,好玩吧。”王梦莹不确定地说,她没有仔细想过自己的作品需要有什么独到之处。
“很多学生埋头搞设计,对市场的需求并不了解,他们的创意也不一定受市场欢迎。”北京服装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的团总支书记郑勇认为,“专业学习与市场销售其实有很大差别,举办这个活动的目的之一,就是帮助他们调节对本专业及设计作品的看法,将目光从课堂投向消费市场。”
除了缺乏创意,价格过高也是学生创意市场的一个限制因素。前来逛集市的曹先生原本想给女朋友买一件别致的礼物,可一圈逛下来很是失望:“这里大部分手工制品与市场上卖的没有差别,偶尔看到一件心动的,价格又贵得离谱,价格便宜的,又很粗糙。”他拿起一条海螺形状的手链,“材料一般,却要卖一百多元。”
的确,一个笔记本500元,一条围巾130到180元之间,这样的价格并不是普通学生或者工薪阶层可以承受的。然而在学生看来,他们售卖的思想和创意,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他们把这里当成了淘便宜货的地方,”袁春然抱怨道,“购买力不足,是这次创意集市最大的障碍。”
这样的高价其实很多是老师帮学生定的。他们认为,学生缺乏营销手段,别人一问就说出了底价,赚不了钱,作品中的附加值就无从体现了。一位北京服装学院的老师说:“艺术品市场本来就是走高端的,一年不开张,开张吃一年,我觉得低于1000元就不能卖。”一讲起学生曾经卖过1800元的手工皮包、8000元的天然蟒蛇皮钱包,这位老师就打开了话匣子。可惜,这些高价成交案例远非常态。
尽管不菲的价格吓退了大多数客人,可没有人想过降价出售商品。其实这些手工制品大多成本并不高,130元的围巾成本30多元,500元的笔记本也不过几十元钱,可制作者在乎的是投入其中的精力和感情。袁春然为制作笔记本,专门学习了缝纫皮革和打孔的技术,从灵感乍现到作品成型花了一年多时间。手工制品无法像工厂产品一样批量生产,如果价格太低,就没有多少利润空间了,要吸引顾客,只能在创意上做文章。袁春然就坚信,会有人愿意为好的创意买单,他只是需要一个更大的平台。
创意集市上,主办方邀请了不少与设计相关的企业到现场来观看,有的订做作品,有的直接接收学生实习。手工、原创设计在线交易平台“哇噻网”也在创意集市上设了一个摊位,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现场签订协议,在“哇噻网”上拥有自己的小店。“很多学生对是否能顺利就业感到焦虑,作品能卖出去既给了他们自信心,也帮助他们找到了一条就业的路子。”郑勇老师说。
创意集市也激发了参与学生的创业热情。“当然想啊”,提到创业,这是大多数学生的第一反应。彭健在北京天通苑摆过地摊,把作品放在师兄的实体店里销售过;袁春然也想过要开自己的淘宝店,只是苦于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更何况,开网店也同样可能面临与创意集市类似的窘境。创意想要走向市场,路其实依然漫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