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1年11月02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乌鲁木齐公交“国进民退”

是“破冰”还是走回头路

傅翔龙 本报记者 刘冰 《 中国青年报 》( 2011年11月02日   07 版)

    今年高考期间,乌鲁木齐公交集团出租汽车公司组织“高考爱心直通车”免费送考公益行动。图为一名考生展示其准考证。 

    王忠民摄

    有人把乌鲁木齐公交集团出租汽车公司的成立,称之为“应‘运’而生”。

    这个“运”,指的是2011年年初,乌鲁木齐市出现的市民出行难、搭车难,以及黑车泛滥。

    在众多经济领域“国退民进”的大环境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国有企业首次踏入本已放开的出租车行业,其动向自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就在国有公司进入租车行业的同时,10多家民营公交公司被国有公交公司兼并,在很短的时间内交车、交人、交线。

    一股公共交通领域的“国进民退”浪潮似乎正在涌来。

    面对这股浪潮,有人忧虑,国有企业重新主导公交领域以及进入出租车行业,是“破冰”之举,还是在走回头路?

    畸形的出租车市场 欠账多的公交行业

    据乌鲁木齐市公交出租汽车有限责任公司党总支副书记王文胜介绍,上世纪90年代,乌市曾有多家国有出租公司,国有公司的出租车占出租车市场一半的份额。但这些国有公司和多数国有企业一样,因为体制的束缚,经营不灵活,大包大揽,负担加重,效益不理想。

    为了搞活国有企业,繁荣出租车市场,从2000年起,乌市对国有出租公司进行了改制。随着国有公司的淡出,出租车市场基本民营化。但在搞活出租车市场的同时,问题也不断出现。

    王文胜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在乌鲁木齐,出租车的经营权是以行政许可的形式被有偿使用的。多数民营公司的管理,只是‘码司机’而已。以卖代管、以包代管、只满足于收齐管理费,其他问题基本没有考虑。从业者每天一睁眼,考虑的就是数百元的任务怎么完成的问题。”

    这样的管理根本无法保障出租车行业的服务水平。出租车违规的行为时有出现,特别是在机场、火车站等区域,拼车、拒载、高收费等违规现象比较严重,影响了乌市的形象。除此之外,车容车貌也不尽如人意。在2010年5月乌鲁木齐市客运统管的一次例行检查中,就查处车容车貌不合格133起。

    有专家指出,由于出租车市场的体制问题,使得很多出租车经营公司变相成为“食利集团”,这种现象正严重影响和制约着出租车行业的健康发展。

    地方政府限制营运证发放数量对出租车进行“数量管制”,造成了奇货可居的现象,使得出租车经营权价格不断攀升,一张营运证曾被炒到60万元的高价。

    一方面,乌市街头车少市民打车难,给黑车泛滥提供了巨大空间;另一方面,营运证数量被严格控制,限制了营运车辆的增加。

    天价的出租车经营权转让价格,给出租车行业筑起了一道高高的门槛。某种程度上,这让想进入者望而生叹。而政府面对这样的市场环境,越发不敢发放营运证。

    营运证,仿佛成了乌市出租车管理上解不开的“死结”。 

    有专家指出:出租车的“数量管制”和“公司化经营”,让出租车这个原本应是自由竞争的行业,变得混乱和畸形。

    而乌市公交近30年来也走过了曲折的道路。上世纪90年代初,为了搞活城市公交,公交行业向民营放开,引进竞争机制。各种线路车、中巴车出现在乌市的街道,一定程度上方便了市民、缓解了乘车难的问题。

    但民营企业却没有抓住机遇做大做强,急功近利的经营思路使民营公交步履维艰,经营陷入困境,对车辆和人力的投入很少,车辆老化、人员工资低。一线司乘人员月工资只有1000多元,大量一线人员流失。有些公司的每辆公交车有时连1名驾驶员都无法保证,致使很多车辆不能行驶,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公司公交线路的正常运营。

    而国有公交状况也很窘迫。

    据乌鲁木齐市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马成群介绍,长期以来,政府在公交行业上投入少,公司经营环境差、职工收入低、福利待遇低。这就造成了恶性循环,而体现在线路上就是车辆破旧、道路拥挤、服务跟不上,致使百姓出行难、乘车难,惹得百姓把怒气都撒到我们身上。

    “其实我们也很委屈。多少年来,政府在公交投入方面欠账太多,单靠企业一己之力,要想做好公共服务,满足人民群众的实际需要,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马成群说。

    在他的记忆里,近20多年来,政府在2008年投入了200万元,而别的年份几乎没有什么投入。

    公共交通关系到百姓出行,如此情形,已经无法保障和满足乌市百姓的需求。

    公益事业政府不能缺位

    如何破解这些难题,一直困扰着政府。

    2011年年初,乌市出现的市民出行难、搭车难,以及黑车泛滥,把这个问题推向了风口浪尖。

    乌鲁木齐市政府从本市以及国内其他部分省市出租车行业出现的问题中意识到,像出租车、公交这种事关民生的社会公益性行业,不同于其他一些行业。如果政府缺位不参与其中,就会有失控的危险,一些城市的经验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政府决定,成立国有出租车公司,增加出租车数量,引进竞争机制,让国有企业在这个市场中发挥“引领、带动和示范”的作用。

    与此同时,政府收回民营公交经营的线路,国有公交兼并多数民营公交公司。

    有人将政府的这些举措称为“破冰”之举。

    在营运证尚存的管理体制下,国有企业的进入,使得出租车市场无法突破数量管制的“死结”有所松动。

    乌鲁木齐公交集团出租汽车公司的出租车数量首批投入运营500辆,到2012年将再增加500辆。最为明显的变化是,在“黑市”上被炒至60万元的营运证“天价”应声而落。   

    而国有公司的高档车型,GPS全球定位系统、公交IC卡刷卡系统等先进设施,规范、高质量的服务更是让民营公司感到了竞争的压力。

    此外,乌市公交也以兴建运行BRT(快速公交系统)为契机,在政府倡导下,国有公交公司兼并收购民营公交公司,收回民营市内绝大多数线路。

    据乌鲁木齐市公共交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李国良介绍,前几年,公交集团公司是一家股份公司,民营企业珍宝集团占40%的股份。但投资主体不明确,使得政府的投入缺乏目标性,也担忧投入后的效果。

    2011年,公交集团以补偿珍宝公司的方式,独资国有控股公交集团,同时接手大部分民营公交,其后政府拿出近20亿元投入城市公交。

    这样的投入力度在乌鲁木齐公交史上是头一回。

    李国良说,政府已经意识到,公交和出租行业关系民生,是一项公益事业,政府不能缺位。

    在市民为出租车的数量增加、公交车条件的改善而高兴的同时,也有人对国有企业进入出租车行业和在公交领域大面积兼并民营公司抱有疑问,认为这是国有企业的“回归”,是在走回头路,是一种倒退。

    因为在他们看来,多年前之所以要将国有出租公司进行改制,将民营体制引进公交行业,就是因为国有企业在体制存在弊端,缺乏竞争力,经营管理不善。如今又将已经民营化的出租和公交行业回归国有,这个方向是否正确?

    很多人担心,国有企业的回归,是否又会使企业和市场陷入“一统就死,一放就乱”的怪圈?

    此“国有”非彼“国有”

    面对众多质疑,李国良和王文胜都表示:如今的国有公司和过去意义上的国有公司,已经不是一个概念了,不能同日而语。

    王文胜说:现在的国有出租公司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累,实力大大增强,条件是过去的国有公司和民营公司不能比的。

    过去,出租车驾驶员工作时间长,精神压力大,一半人过着黑白颠倒的日子,绝大多数人不可能有固定的就餐时间,颈椎病、胃病和心脏病高发。相比每天这样的高强度劳动,收入并不算高。车辆条件也较差。

    公交集团出租汽车公司新增的200辆出租车是清一色的银灰色帕萨特,其余的300辆均为桑塔纳轿车,车上都装配有GPS全球定位系统、公交IC卡刷卡系统等。最重要的是,公司有良好的后勤保障:车坏了有专人维修,定期培训学习开会,司机统一着装,过年过节还有福利。公交集团的出租车司机说,在这里工作有“家”的感觉。

    王文胜说,现在的国有公司和过去的国有公司有很大的不同,主要在于其管理方法。

    过去的公交国有公司,在管理上大包大揽,久而久之使企业负担加重,缺少再发展的潜力。在经营中也不是以人为本,办法僵硬管得过死,职工工作没有积极性。司机与公司之间的关系甚至紧张到产生对立情绪。

    “现在完全不同了。”王文胜说,公交集团出租公司的出租车也是采取承包的方式将车辆包给个人。起初,每天的任务额确定为250元(其中白班180元、夜班70元),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后,公司发现,虽然这个任务额相比较其他公司并不算高(当时要求按公司化运作,员工的“五险一金”由公司承担),但要真正让“的哥的姐”们安心在公交出租公司上班,任务额还必须要更加适当合理才行。

    公司将司机的每天任务额降至160元,无论每月有多少天,任务额只按28天收取;并且,还把风险抵押金由3万元降至两万元。

    这大大减轻了司机的负担,降低了他们的经营成本,增加了他们的收入。但公交出租公司所付出的代价经测算,200辆帕萨特轿车每辆每天要承担6.2元的亏损,加上车辆保险费用、设备安装费用以及6年的折旧费用,每年要亏损50万元。

    “这就是国有公司和其他公司的不同之处,虽然一样都是在市场上求生存,作为国有公司首要的任务是,要把社会责任放在第一位,而其他公司更看重的是经济效益。”王文胜说。

    国有公司不是像一些民营公司一包了事,“作为国有出租车公司,首先要让员工感觉到‘有家可依,有家可归’,让员工得实惠,之后企业才能不断发展壮大。”王文胜说。

    公交出租公司在管理上的做法,让从业者感到:他们的管理者不再是一个冷冰冰的名词,而且越来越温情脉脉。“政府温情,公司通情”,这是大多数司机的感受。

    让司机感到温暖的,还有一些管理上的细节。公交出租公司在出租车管理上体现得相当到位,细节管理渗透到了出租车运营、服务的每一个末梢。

    “无论是哪个员工家里有什么事情需要公司协助,公司都会派人上门问候。为了解决员工的吃饭、停车、加气和如厕问题,公交集团即将向公交出租公司的驾驶员全面开放食堂、停车场、加气站和厕所。”李国良说。

    王文胜说,善待的士司机,不能把员工变成新时代的“骆驼祥子”。要让他们有一种职业的荣誉感与认同感,也是为了让他们愉快地去为别人服务,根本目的还是在于提高窗口行业的服务质量。

    而在乌鲁木齐市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副书记张平的眼里,如今的公交集团和过去最大的不同是:过去企业是自负盈亏,长期在低水平、密集型劳动力的圈圈里打转;而现在,政府在大力投入的同时,把公交市场中的绝大部分交给企业,现在企业考虑的就是如何经营好这个市场的问题。“哪里有新开楼盘,我们就要把公交线路通到那里。这就是企业在政府思路转换后的巨大差异。”

    张平说,如今的公交集团,在用人上早已不是过去的终身制了。所有的管理干部,都是经过公开竞聘、层层选拔上来的。“如今已在各分公司当领导的,就是当初我们从驾驶员和车队队长中选拔出来的。不称职的干部,随时解聘。”

    “过去,因为国有体制的陈旧,大家都在一个锅里搅和,干多干少一个样,出工不出力的现象比比皆是。而现在,各项激励机制健全,集团绝不养一个闲人和懒人。”张平说,过去公交集团和其他国企一样,也是“企业办社会,幼儿园、医务所、学校等该有的都有”,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企业负担沉重。如今的公交集团,把经营性和服务性的三产和主业剥离出去,燃料公司、物业公司、出租汽车公司,不但可以实现收支平衡,而且还可以有利润反哺主业。

    再有,如今集团在管理上,遵循的是市场规律和科学的方法,而不像过去那种仅仅凭着老经验。

    比如说,在车辆调度和线路中的管理就是鲜明的对比。集团引资近千万元建成GPS公交智能调度系统,凭借分别安装在车厢里、站台上、场站中的997个视频监控,运营车辆的3G视频监控系统已全部覆盖。

    “电子路单、调度频率、出车命令、警示提醒等,全都可以通过系统完成,这套系统是我们的‘千里眼’,目前,这是国内最先进的公交智能调度系统,内地等一些大城市在这一点上都比不上我们。”张平说。

    政府花钱买服务

    社会效益排首位

    张平说,现在政府的思路已经非常清晰,就是花钱买服务,其目的是让百姓受益,让市民享受到高质量的服务。

    今年以来,在政府的主导下,公交集团公司加大了对公交投入,使公交公司运营条件和员工待遇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

    “今年,政府不仅花巨资补贴车辆,而且大幅提高了司乘人员的工资及福利待遇。由原来的一两千元涨到每月4800元,再加各种奖励,驾驶员一般每月都可以拿到五六千元,有些驾驶员一个月能就拿到七八千元,政府这一举措让过去流失的驾驶员纷纷‘回流’。”李国良说。

    政府的思路转变和巨额资金支持,也使得企业的经营方向更为明确。

    “政府花钱买服务,我们就应提供优质的服务,高质量地满足百姓的出行。过去,公交公司作为一个企业,因为积累和投入少,重点放在了生存上,一个连生存都犯难的企业,何谈优质服务?”李国良说。

    “但现在的情况不同了,政府巨额投入,公交真正成为了公益性行业。而作为国有企业,放在第一位的不是追求利润,而是社会责任,这就是国有公司和其他公司的不同之处。”

    作为国有出租车公司,乌市公交公司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亏损部分公司用其他经营的赢利来弥补。按王文胜的说法,政府花钱买服务,公司也用同样的办法买服务,只要服务能上去,这个投入是值得的。

    没有了为生存的困扰,没有了一味追求赢利的干扰,公交公司和公交出租汽车有限责任公司就可以一门心思搞服务,而最终受益的,是群众。

    “为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从我开始,所有一线中层以上领导干部的手机号码都通过媒体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坚决做到行车、进站安全有序;绝不允许驾驶员接打手机、吸烟、闲谈、听音乐。这些举措,就是为了规范服务行为。”张平说。

    前不久,乌市公交集团又出台了以BRT线路为重点的城市冬季运行保障实施方案,涉及驾驶员储备、培训教育、车辆换季保养及维护修理、后勤保障等16项工作,“目的只有一个,不惜代价,确保乌鲁木齐冬季城市公交运输安全运行。”张平说。

    有人问,企业终究是要以赢利为目的的,国有企业在讲求社会效益的同时,如何兼顾经济效益呢?

    李国良的回答是,出租车企业和公交企业虽然都是企业,但他们是特殊的企业,是关系民生的具有公益性的行业,这样的企业身上承载着更多的社会责任。“就像政府要求的那样,今后,乌鲁木齐的新开楼盘建到哪里,公交线路也要延伸到哪里。”

    “国有企业追求经济效益,这是无可厚非的,毕竟,企业也要发展。在政府不断加大对公交的投入的前提下,我们还是要向内挖潜力,集团所属的三产在为主业减负方面已经开始起作用。刚成立还不到一年的出租汽车公司不但保证了赢利,而且还承担着300多人的集团内部退养人员,这部分人月工资就是70万元。”李国良说,“当然,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天平上,我们应更多地偏向社会效益,担负起我们的责任。”

是“破冰”还是走回头路
贵州福泉发生危险品运输爆炸事故
征集新闻线索
蒙牛酸酸乳
娱乐化的立体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