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黑龙江晨报》今年7月报道,一段名为《史上最厉害小孩打架》的视频被疯传。视频中的家长,不仅放纵自己的女儿打架,并加油助威称“要让孩子从小就明白,面对欺凌要敢于出手,敢于还击”。
漫画:朱慧卿
从邻里冲突、医患矛盾,到城管执法、征地拆迁,很多人习惯依赖暴力解决问题,似乎找不到其他更好的方法。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新浪网,对1722人进行的调查显示,49.3%的受访者确认身边不少人习惯用暴力手段解决问题。
调查中,33.8%的人表示当其他解决问题的渠道行不通时,会用暴力方式解决;但同时,也有31.9%的人明确表示不会采取暴力手段,34.2%的人觉得“不好说”。受访者中,“80后”占40.7%,“70后”占36.1%。
选择暴力源于解决问题的常规渠道走不通?
家住浙江省的周超告诉记者,前不久在自己老家发生了一件事儿,两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因为很小的事情发生口角。随后,一个小伙子叫来几个朋友,把对方暴打一顿。但被打伤的人没选择报警,而是一心谋划报复。时隔不久,他开车时遇到了打他的那一伙人,于是开车径直撞了过去,最终导致一人死亡。
“当时大家都为两个年轻人感到可惜,认为不该那么冲动。可仔细想想,从邻里矛盾到交通摩擦,现在动不动就大打出手的人大有人在,只是没那么极端罢了。”周超说。
哪些领域用暴力解决问题的现象最普遍?调查中,排在前四位的是:“城管执法”(74.1%)、“暴力拆迁”(71.3%)、“医患矛盾”(52.9%)、“开发商与业主的矛盾”(52.0%)。
其他存在暴力现象的领域还包括:“校园冲突”(46.3%)、“劳资矛盾”(40.7%)、“邻里矛盾”(37.0%)、“家庭矛盾”(33.4%)等。另有28.2%的人认为“各个领域都很普遍”。
为什么一些人选择用暴力手段解决问题?在受访者看来,最主要的原因在于“解决问题的常规渠道走不通”(72.7%),其次是“弱势群体无力维权”(64.0%),以及“用暴力摆平问题的例子比比皆是”(54.0%)。
其他原因还有:“社会缺乏安全感,人们自卫心强”(50.6%)、“选择暴力的人缺乏法律和道德观念”(40.3%)、“使用暴力的成本小”(37.6%)等。
“许多人倾向于用极端方式解决问题,与我们当下社会大环境有关。”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朱力认为,当前贫富两极分化等问题非常明显,使得很多人对自己的境况不满意。特别是弱势群体当中,弥漫着一种“结构性怨恨”,人们容易激动,用暴力手段解决问题也更为普遍。
厦门大学历史系研究生徐增觉得,人们选择暴力手段解决问题,与当前许多解决问题的正常渠道走不通或者不容易走有关。相对于一些常规渠道,用暴力手段解决问题反而可能成本更小、效果更好。当人们发现周围人都用暴力解决问题,而且效果还不错时,大家就会纷纷效仿。
复旦大学司法与诉讼制度研究中心主任谢佑平教授,在接受中国青年报采访时指出,在文明社会里,法律与司法制度是避免冲突、化解矛盾的关键。现在一些人选择暴力手段解决问题,重要原因在于当前社会中司法的权威性不够,许多人觉得司法不公平、靠不住,打官司很费力,于是就转而选择最原始的解决问题的方式。
“一些公权力机关的暴力执法行为给整个社会起到很坏的示范作用。”谢佑平说,对于老百姓而言,如果遇到公权力机关的暴力对待,一般很难找到发泄口,只能忍气吞声。久而久之,他们更容易将自己的不满转化为暴力行为。
41.7%受访者认为暴力不能解决问题
“不论是作为强者的工具,还是弱者的武器,用暴力解决问题都是一种悲剧性的选择。”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左高山指出,用暴力解决问题不仅会给个人的生命、财产带来伤害,还会导致整个社会心态不健康,更加暴力化。
调查中,70.9%的受访者担心,用暴力解决问题的现象增多,会使弱者利益得不到保护;69.0%的人担心法律会被践踏;63.8%的人担心会增添社会中的暴戾之气;62.3%的人担心会使社会倒退回弱肉强食的“丛林社会”。
“杜绝暴力的关键在于建立完善的矛盾化解机制。”朱力建议大力建设社区矛盾调解站等社会中介组织,用柔性的方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纠纷,疏导老百姓的心理。
谢佑平指出,要让人们放弃用暴力解决问题的念头,就需要让大家对司法等常规渠道有信心。这就需要靠进一步推进司法改革,树立司法公平、高效的良好形象。
调查中,41.7%的受访者认为暴力不能解决问题。仅18.8%的人认为暴力能解决问题,39.5%的人觉得“不好说”。
一位民意中国网网友留言说,暴力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如果我们有便利的正常渠道,问题能得到公正处理,相信大多数人也不会铤而走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