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早点参加这样的培训,之前的创业路上肯定会少走不少弯路,少为一些错误‘埋单’。”这是福建医科大学毕业班学生林新杰在参加第二期海西大中专学生创业MBA培训后发出的感慨。
为期13天的培训由团福建省委、YBC福建办公室、福建海西青年创业基金会共同举办,包括林新杰在内的108名渴望创业的在校大中专学生近期获得了结业证书。
今年暑期,林新杰在老家闽东福鼎县城开了一家桌游奶茶吧。开业之初,他花了数千元在闹市发传单、在公交车上做广告,可是效果并不明显。“对经营缺乏概念”的他对于店铺的仓储心里也没数,经常都是“快没货了才去进货”,弄得手忙脚乱。“有时感觉生意还不错,可是账怎么算都没有盈利。” 林新杰说。
初次创业受挫的林新杰通过培训才恍然大悟,广告不给力的原因是定位不准确,桌游市场主要在中学生群体,自己却选择在闹市打广告。培训中学到的仓储计算和盈亏平衡点的计算,也让他对生意有了理性的认识,每个月多少钱该花在采购上,多长时间采购一次,都是有讲究的。
在YBC导师的辅导下,林新杰制定了下一步的计划:改变桌游加奶茶的传统经营模式,将桌游吧和快乐学习理念相结合,让中学生在愉悦的游戏环境中学习进步,同时争取得到家长的认可。
相对于林新杰在“市场”上的收获,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大三学生张泰然则觉得在“管理”上受益匪浅。
张泰然是第一期受训的学员,这次作为学生辅导员参与第二期培训。从大二上学期开始,他就尝试做校园生意——以班服、DIY服装为主,运动服、体育用品为辅的批发与零售。为此,他在福州的7所高校聘用了学生代理。
张泰然说,起初仅仅把学生代理当作替自己打工的对象,结果人家积极性不高。比如一件班服成本价25元,我们给学生代理的价格是30元,他们卖出的价格是32元。许多学生代理“爱做不做的”,销售业绩并不理想,最终大家都没赚到什么钱。
“市场管理要强调‘以人为本’,只有当所有人都在做事,都在朝同一个方向使劲时,核心竞争力才会最大化。”听了YBC导师的讲解,张泰然感悟到自己的项目之所以“停滞不前”,是因为管理模式出了问题。他觉得有必要在利润分成上作出改变,和学生代理公开底价,以一定的比例分享利润。张泰然还免费为每一位学生代理制作统一的名片和宣传单,定期和他们进行沟通,共同商讨推广方案和营销策略。张泰然说,和之前的“坐享其成”模式相比,虽然辛苦了点,但现在感觉更像是一个团队在做事。
“原来团队打造是需要方法的,团队需要激情,实力也需要不断提高。” 福州大学管理学院2009级市场营销专业的江胜同学在参加培训后对团队建设有了新的感悟。
两年前,江胜和其他4个同学一起成立了“一米阳光工作室”,主要从事校园的广告、策划、代理工作。目前,该工作室仅局限在福州大学和福建师大两所高校。为了寻求合作伙伴,扩大业务范围,江胜参加了这次培训。
“YBC培训时,我们团队讨论的方式是一个个轮流讲,其他人记录,等所有人都讲完后,大家再发表意见。这样效率很高,而且因为有记录,好想法没有被遗忘。”江胜所在的“一米阳光工作室”团队则交流不畅,“我们原先一周只开一次例会,例会没有秩序,一般大家有想法都急着表达,场面比较混乱,而且我们没有记录的习惯,这导致很多好的想法被忽略了。”
培训结束后,江胜立马就把YBC团队开会的模式移植到自己的工作室上。“YBC导师十分强调团队的激情和进步,而我的工作室在这两方面上都有所欠缺。” 江胜决定提高团队成员的补贴,并邀请企业家给团队成员进行培训。
福建师范大学2009级档案学专业的刘莉在经历了培训之后,重新审视了自己,并作出了“自己还是先就业”的决定。
在大二的一次校运会拉赞助中,刘莉发现了商机:学校许多社团外联部需要找校外商家赞助,而商家又亟须通过赞助高校活动来推广自己的产品,何不建立一个平台,在服务双方中获取利润呢?
于是,刘莉很快组建了一个5人团队,刚开始的一个月就拉到了几笔赞助。起初团队成员平均分配利润,但随着“蛋糕”做大,成员之间对利益分配方式出现严重分歧,团队不得不解散,创业以失败告终。
带着“如何将‘赞助联盟’转向电子商务”的想法,刘莉报名参加了这次培训,并想明白了自己团队失败的原因:第一,分工不明确,特别是市场和财务管理的分配不清楚;第二,缺乏远见,只知道当下埋头苦干,没有下一步的计划。
“听完课之后,我发现自己现在无论在软件还是硬件上都没有达到独立创业的基本要求。”刘莉坦言,自己资源不足,资金也不足,而最关键的是家里人不支持。
这是否意味着“知难而退”?面对记者的问题,刘莉笑了笑说:与其盲目创业,不如先就业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