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槌落下,伴随的是沉甸甸的责任。
在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人民法院少年审判庭法官詹红荔眼里,每个失足少年都是折翼的天使。
“没有坏到骨子里的孩子,只要有耐心,加上正确的方法,所有的孩子都可以改变。只要有1%的希望,就要付出100%的努力。”詹红荔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挽救一个孩子,就是挽救一个家庭
2008年9月,南平市某中学两名学生因一句话发生争执,各自召集了一些同学“论理”。“论理”的结果是发生了群殴,造成一名学生小军(化名)当场死亡。
参与斗殴的9名青少年被检察院提起公诉。
当时有一段时间,被害人一方族亲200多人聚集在法院门口,情绪激动。并挂起“杀人偿命”、“赔偿200万元”的条幅。少年庭一时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詹红荔受理案件后,通过庭前深入调查得知:这是一起因校园矛盾激化引发的突发性案件。此案虽造成一人死亡的严重后果,但案件中的好几个被告人都是学习成绩不错的学生,被卷入该案带有偶然性,且罪行较轻,所起作用较小。事后,这些学生悔罪态度较好,和一般刑事犯罪案件被告人的主观恶性和人身危险性有所区别。
“挽救一个孩子,就是挽救一个家庭!”打定主意的詹红荔顶住压力,一趟又一趟跑看守所,与干警沟通,让还是学生的被告人在所里多学习。
对于被告人来说,最难的是取得被害人家人的谅解。詹红荔三番五次到被害人所在村,安抚被害人家属,向他们解释法理和情理。被害人家属或村民一听詹红荔是来为被告人求情的,冷眼、怀疑一股脑儿地对着她。
“我不为谁说话,为的是仇恨能少一点,为犯罪能减少一点,为我们生活能安全一点。”詹红荔动情地说。
经多次接触,詹红荔发现案件被害人所在村,都是同宗同族人,彼此间带着些亲戚关系,如果能有一个德高望重的人一起协调,必定能事半功倍。几经打听,詹红荔找到一位被称作陈叔的老人。
一次次登陈叔的门,换来的是一次次“闭门羹”。
可在村子里,人们仍会看到詹红荔的身影,陈叔休息,她就在屋外等;被害人父母下地干活,她在田头陪着……
或许村民们真的被感动了。一个仲夏的夜晚,村委会大门前空地上,随着纳凉的人越来越多,一场村民大讨论展开了。
“詹法官是不是和对方有亲戚关系,干吗跑这么勤,我数数都快有20回了。”
“那也不成,抵命,赔钱一样都不能少!”
“小军的死我们已经无能为力,詹法官说了该依法判的他们一定严格依法,我觉詹法官说的一些话在理。”
“谁家没有孩子,谁家孩子不出点儿错?前些年村里小山仔打架的案子也是她办的,也是为了他能改好帮了不少。”站在人群中的陈叔开了口。
“他们都是小孩子,如果没有人拉一把,就回不了头啊!我们要给孩子一个回头的机会……”不知何时,詹红荔出现在人群中,把几名被告人的信递给陈叔和村民。
这封信里,满是忏悔、乞求,是他们对新生的渴望。
看完信,陈叔沉默了,村民们沉默了……
此后,当詹红荔再次来到村子里,她欣喜地发现,村民的目光中少了些敌意,多了点友善。
没过几天,双方家属终于坐了下来,几经协商达成了调解协议。被害人亲属获得了60万元经济赔偿。
庭审时,9名被告人中罪行较重的3人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小杨(化名)等6名罪责较轻的在校生因获得被害方的谅解,被判处缓刑,并在詹红荔与校方的多方协调下得以继续完成学业。
“法官既是司法工作者,也应是社会管理的参与者”
面对越来越低龄化的犯罪现象,詹红荔考虑最多、感到最难的就是如何有效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特别是那些让学校、家长都深感头疼的“坏孩子”。
“不能把那些‘坏孩子’推向社会,让他们带着青春期染下的病毒,踏进成年犯的监狱。”身为一名少年庭的法官,詹红荔认为,“自己既是司法工作者,也应该是社会管理的参与者。”
詹红荔把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工作从校园拓展到社区和家庭,构建了“三位一体”的法制教育体系。她开通“青少年维权热线”,拨打电话的不仅有学生,还有老师、家长。她到社区给居民开设心理讲座,帮助家长矫正教育方法,学会与青春期的孩子相处。
传统的法律知识灌输式教育难以引起青少年的兴趣,詹红荔结合当今青少年特点,创新法制教育形式。她组织开展延平区青少年法制漫画大赛,让青少年自己去感悟法律。
詹红荔还策划组织了两届延平区中学生模拟法庭大赛,以现场控辩的方式来诠释法律现象和常识,引领中学生的日常思维和行为习惯。如今,延平区模拟法庭大赛的影响已扩展到全市范围。
南平市某职校,因学生违法犯罪问题较突出,被列为综治“黄牌警告”单位,学校和辖区的领导都感到了压力。
看到一个个懵懵懂懂的少年被关进看守所,詹红荔备感揪心。在调研基础上,她把一个个触目惊心的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案例搬上课堂,以案释法。她在这所学校创立“青少年维权基地”,加强学生的自我保护和维权意识。仅一年,该校的综治重点单位“帽子”被摘除。
詹红荔建立了一个少年犯档案,详细记录了300多名重点少年犯的生日、犯罪动机和原因、家庭状况、性格特征以及感化点等。这个档案,也是一个个心理咨询的实证案例,里面记录了很多性格缺陷或心理障碍导致的犯罪成因以及矫正方法。詹红荔持续不断地跟少年犯通信,对他们进行矫正,把爱和鼓励传递给他们。
7年来,詹红荔足迹遍至城区和城郊的20余所中小学和职校,进行法律宣传教育,覆盖学生达到2.3万人,南平市延平区近3年来在校生犯罪数量仅有13人,比2004年至2006年下降了60%。
“只要有詹庭长在,我们就有了主心骨”
林正河,2006年从西南政法大学毕业,和詹红荔一起在少年庭工作了5年。在他眼里,“年轻同事都喜欢叫詹红荔‘红荔阿姨’,这个亲切的称呼,饱含着年轻法官对詹红荔发自内心的尊重。”
在长期的少年审判实践中,詹红荔总结出来的“三不”工作法,让林正河这些年轻的法官受益匪浅。
庭前的“三个不开庭”:阅卷后对关键问题没有梳理清楚的,不开庭;被告人成长经历及其社会背景没有调查清楚的,不开庭;没有与被告人见面,进行一次心理疏导,了解他们对犯罪问题认识的,不开庭。
庭中的“三个不轻易”:被告人没有真诚悔过的,不轻易下判;有被害人的案件,没有和解的,不轻易下判;可以判非监禁刑但没有落实帮教措施的,不轻易下判。
庭后的“三个不松手”:入监后延伸帮教没有到位的,不松手;回归社会后思想出现反复或问题没有解决的,不松手;发出的司法建议没有得到落实的,不松手。
“这‘三不’工作法,每个环节,都需要少年庭法官付出更多的时间和努力,但我们无怨无悔。”林正河说。
在詹红荔的倡导下,2009年,延平区法院的年轻法官和“新生少年”组建了青年志愿者服务队。詹红荔带领大家走进校区、社区开展法制宣传,提供法律服务。在全国“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活动中,这支青年志愿者服务队还受到了团中央的表彰。
让詹红荔感到欣慰的是,如今,社会上越来越多的人也加入到这支爱的队伍中来,爱的力量在不断传递。
“少年庭工作牵头万绪,少年庭案件繁杂特殊。只要有詹庭长在,我们就有了主心骨。我们坚信,未来我们会做得更好!”林正河深有感触地说。
“少年犯罪的减少,是法官最大的光荣。”詹红荔每每以这样的话和少年庭的年轻法官共勉,她坚信,“没有不可救药的孩子,只要能拨动他们心中的善弦,就有新生的希望。”
本报福建南平11月7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