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1年11月10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微言快语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1年11月10日   02 版)

    怎样做记者?分享5句话:1.把事搞清楚。找到核心信源,确认事实还原现场;2.把人弄明白。既了解生存状态更了解生存心态;3.把调查做深入。逼近真相但不要动辄说拿到真相;4.把文章写扎实。准确紧凑,逐步形成风格;5.把自己不断清空。警惕惯性与惰性,关注融合与变革,保持反思与从容。

    ——张志安

    飞沈阳,回程头等舱全满,一持经济舱票的老奶奶上来直接坐在1排。被占的那位先生手持头等舱票直接坐到后面,并和乘务长说老奶奶年纪大了让她坐吧。活了几十年,第一次看到这样“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该人很是低调,婉言谢绝乘务组对他的敬意,他说这没什么。原来“腔调”是这样的。

    ——Richhard

    员工不敢做坏事,是因为怕老板,这家公司是人治;员工不能做坏事,是因为没有机会,这家公司是法治;员工不愿意做坏事,是因为想都没有想过,这家公司是心治。所以,人治就是老板厉害,法治就是机制厉害,心治就是文化厉害。

    ——招商银行信用卡中心

    韩寒从小是农村户口,迄今仍生活在“城乡接合部”。他走过许多许多的乡镇。因此,他比所有人都更了解这片土地(因了解而热爱),以及,那些绝望的年轻人。这本《青春》是写他们的。我给这书写了一句广告语——“29岁韩寒的悲悯之心”。

    ——路金波

    “公知”可定义为“就公共事务发言并有一定影响力的识字人”吧。在一个枪打出头鸟的国家,有人讽刺“公知”不奇怪。奇怪的是一堆明明自己是“公知”的人争先恐后地骂“公知”。您说您在新浪这样的人山人海之地,就公共事务发了千百条微博,有成千上万粉丝,却冒充修身养性的“私知”或被蒙蔽的群众,是不是晚了点呢? 

    ——刘瑜

    这是一个没有圣人的时代,人们也不再需要圣人。但这并不意味着一个有道德缺陷、违法的人就不能被支持。马丁·路德·金、曼德拉都曾是罪犯,而且也有道德的缺陷。不过,那些“拆穿党”也应该得到尊重,他们提醒我们应该节制自己的道德激情,提防每个新的神明。 

    ——gaochaoqun

    应邀出席新华社建社80周年活动,在大会堂东门遇见文化部长蔡武。蔡武去年曾率团访台,并与文建会主委盛治仁联袂出席文化论坛;蔡武抵台后直奔南港“中研院”胡适故居,在参观书房时,解说员告知可以坐下来让媒体拍照,蔡武谦辞:“胡适先生曾任北大校长,我是北大毕业生;我不能坐,还是站着好了。” 

    ——《中国时报》王铭义

    在北大媒体研修班上两天课,发现一个我不太喜欢的现象:媒体人总是急于表达,不愿倾听,固执他认为正确的观点,这可能也存在于我自己的身上,也是我希望能尽量避免的;而学界对理论的解读则更多停留在形而上层面上,能将晦涩的理论深入浅出的老师太少了。 

    ——凤凰卫视雷宇

    今早看何伟的《甲骨文》——他的《寻路中国》想来很多人读过。我喜欢他不动声色的叙述,但又隐隐感到,那谦和的外表下,不易察觉的优越感。可能我生性敏感、自卑。纠结在于,他写的中国,比我们自己写的更接近真实。唉。我们什么时候有人能这样写一下美国:不是简单的崇拜或咒骂。我是不是有点小气啊?

    ——何力

    光复初期赴台知识分子中,许寿裳、台静农、黎烈文是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他们深受“五四”的影响,赴台后通过教书育人、学术研究、诗文创作等活动对战后台湾文化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其不同的文化选择体现出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在政治、文化空间急剧变动下的多元化价值取向。

    ——社科书卷

    智者悟禅,清茶一杯;迷者问禅,佛经万卷。欲问禅,先思茶。禅与茶,交融一味,人与自然合一。复杂地思考问题,乐观地面对问题,简单地处理问题。含笑看世事,淡定走人生。用清净心、平常心,看世事、品好茗,简简单单、清清净净。正所谓“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任志强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1年11月10日 02 版

美德教育:身教胜于言传
还是先提升大人的“慈善素质”吧
歧视“差生”就是培养仇恨
纳税人的“税感焦虑”
问责“庸官”也要裁撤“庸岗”
垄断的宽带接入终于要被管制了
强捐
微言快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