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1年11月18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打赢“士官的战争”

陈立新 汪志忠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1年11月18日   10 版)

    有人说,未来战争是“士官的战争”。尤其在基层装备保障领域,此言不无道理。南京军区装备部直属部队担负着全区7大类主战装备战役级维修保障任务,涉及85个专业技术种类,士官岗位覆盖95%以上。

    士官已成为生成、储备和提高战斗力的重要主体。近年来,南京军区装备部积极探索士官人才培养模式,锻造出一大批装备技术保障“士官专家”。

    他们制定了“‘135’士官人才培养工程”。装备部出台的《加强士官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上显示,部里每年遴选10名尖子、30名骨干、50名技术能手进行“高端培养”,这些高级专业技术士官被送进专业技术院校培训,进入重大课题攻关组参与科研。

    同时,他们还区分军械、火炮、装甲等8大专业和本级、队(库)、基层分队3个层次,逐一制定士官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路径,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士官人才培养网络。

    点击该部士官管理信息系统看到,初、中、高三级士官培训的内容、时间和要求,以及不同衔级、不同岗位士官选拔培养标准,一目了然。

    全员转型,还要超常留才。今年9月,三级军士长叶智强“三喜临门”:家属随军并被安排在军人服务社上班,儿子进入驻地中心小学就读,全家搬进了营职干部公寓房。去年底,“销毁先锋”叶智强因晋级指标受限面临转业。得益于装备部关于“高、精、专”岗位士官晋升在直属队范围内统一调剂保留的规定,叶智强被超常规地保留了下来。

    此外,他们还对直招、受训两年以上、获高级技术等级和全军优秀人才奖的士官,实行指标单列,优先保留;对编制等级受限无法晋升的技术尖子,设立每年10万元专项基金,予以返聘保留。

    南京军区装备部还充分发挥职业资格认证对士官能力建设的牵引和规范作用。三级军士长仇雪健先后6次参加总部和军区专业培训,分别取得大专学历、计算机二级证书、高级修理工资格证书,他参与的科研项目,获得7项科技进步奖,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提名、全军优秀士官人才一等奖,被评为全军和军区“爱军精武标兵”,并荣立二等功。

    “职业资格认证,把我‘逼’上了成长的‘高速路’。”仇雪健深有感触地说。

    为实现士官素质滚动升级,他们对雷达、导弹、远火等高新装备修理岗位,规定超训超配率不得低于20%,要求专家型、骨干型和技能型士官分别达到15%、35%、50%的比例,建立起“资格准入-认证上岗-培训升级”的培养链条。

    他们依托本级教学训练机构和所属单位的装备、设施、人才优势,建立起军械、装甲、防化、销毁等6个专业培训基地,确保所有小工种专业人员每两年能够集中培训一遍。同时,依托科研院所、装备生产厂家教学资源,把培训课堂向装备研发制造源头前推,让士官走出去接受高层次、专业化培训。

    据统计,目前军区装备系统士官队伍80%以上参加了院校函授和自学考试,360多人取得大专以上学历,75%通过计算机等级考试。

    “装备还未下线,士官已经上线。”军区装备部果断打破传统培养模式,把士官人才培养嵌入装备生产修理流程。

    他们与科研院所和装备工厂“联姻”,8个专业培训基地在部队“挂牌”,20个临时培训基地在厂家“落户”,实现了士官人才与新装备“下线”同步。士官整体保障能力形成周期由过去3~5年缩短为2~3年,实现了保障能力与作战能力互相拉升、同步“生长”。

    今年4月,某部一台新型步战车在试车时发生转向故障,技术人员反复检查难以判定。在故障会诊时,士官王铁牛根据经验准确判断出故障原因,大胆地提出自己的建议,部队维修人员半信半疑地进行了检测,发现情况与王铁牛分析的完全一致。

    目前,军区装备部直属维修保障机构具备138种新装备等级维修能力,90%以上有士官参与,80多种由“士官专家”领衔主修。

    这是一次未来战争的“预演”:“红方”运用装备保障感知系统,实时掌握战场动态,精确控制保障行动20多次,维修保障效益倍增。

    这套系统由南京军区装备部自主研发,总体技术居国内先进水平,刚刚荣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系统研制人名单上,上士周连杰的名字赫然在列。

    装备部《加强士官人才培养实施意见》中规定:重大科研课题,尽可能吸收士官参与;装备保障技术革新项目,必须有一定数量的士官参加;士官主导的项目,在立项审批和经费物资上给予重点扶持。

    这些年,他们结合重大演训、科研攻关和保障任务,先后攻克280多个技术难题,参与研制40多项成果,超前储备了一批懂技术、能攻关、善创新的士官领军人才。

    2009年,四级军士长叶智强带领其他3名士官,对弹药销毁工作中的底火引信分解机进行革新,提出了优化实用的改造方案,大大增强了引信分解安全系数,工作效率提高近10倍。

    上士黄书明参与某新型火炮系统保障资源建设试点攻关,撰写出《某型号火箭弹定期检测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议弹药保障人才现状及人才的培养保障》等多篇理论文章发表。

    2008年7月,中士汤明宝随某新型防化装备攻关课题组赴生产厂家学习。厂家一名高工在讲课时提到,该型装备油马达是纯进口部件,厂家不具备维修能力,部队只需进行换件修理。

    汤明宝找来一部故障油马达,非要啃啃这块“硬骨头”。没想到,油马达在他手中奇迹般“复活”。如今,汤明宝自行设计的专用维修工具,成为该型新装备的随车装备,配发到全军部队。

    “这样的人才,你们有多少,我要多少。”事后,厂家老总赶到部队要人。部队领导说,这样的“士官专家”,不仅装备工厂想要,技术院校想要,未来战场更需要。

陈立新 汪志忠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1年11月18日 10 版

军事透明就无需军事保密了吗
打赢“士官的战争”
中巴举行“友谊-2011”反恐联合演习
黑海 风急浪高的能源输出通道
成都军区某装甲旅官兵在感恩教育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