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出游,都觉得有个称心的旅伴是多么重要。
不知你是否有这样的感觉:一样的山,一样的水,因了旅伴的不同,品味不同。
遇风趣者,一路笑语,再难的旅途“苦一点也愿意”,甘之如饴;遇博学者,行万里路如读万卷书;遇挑剔者,再好的山水也失了颜色,大煞风景;遇抱怨者,你肯定会觉得旅行就是一种煎熬,行程结束,如蒙大赦。
其实,挑旅伴与找恋人颇有相似之处。
相似之一,要志趣相合,也就是旅行方式得一样。很难想象一个驴友跟一个休闲游爱好者能玩到一起。我的一个女友,几年前突然告诉我她要辞职出游半年。消失近三个月后,一天晚上,突然接到她的电话,说正在贵州草海的一家“只能用桌子顶上门”的小招待所里。她兴奋地说终于看到来过冬的黑颈鹤了。
很艳羡她的状态,可以抛下一切只身游荡。每次听她讲路上的见闻都是那么新鲜,生动。每次看她拍的照片都被自然的纯美感动,但我从没动过跟她一起出游的念头。那是与我的经验完全不同的一种旅行方式。而她,也对我享受型、偶尔初级驴行一下的方式嗤之以鼻。所以,选个能跟你出游的人,首先必须志同道合。与感情无关。
相似之二,个性相合。旅游方式一样,出行目的地一样,也不一定是适合的人选,还得个性相合。注意,说的是“相和”,而不是“一样”。找恋人,除了“情投”还得“意合”。无论是互补型还是相近型,气场对了,相处起来才能愉悦。而愉悦,对于一段旅程来讲更为重要。比如,同是秋天去西安看菊花,如果黄巢去看到的是“我花开后百花杀”“满城尽带黄金甲”。而换了林黛玉去,则是“满纸自怜沉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如果黄巢和黛玉同行会是什么样?自己想去吧。
相似之三,生活习惯相似。无论长途短途,如果在外过夜,生活习惯很重要。比如在找地方住宿的时候,一个天天洗澡,不洗就如芒在背的人,肯定要找个方便洗浴的住处;而一个对此没要求的,会觉得随便找个露营地就能凑合。一个有洁癖的人和一个不拘小节的人,在吃住行上的要求不可能一样,几天下来,相处的情况可想而知。即使像入睡早晚,是否打呼噜,是否失眠这样的细节,有时也会直接影响旅行的质量。
相似之四,消费观念相近。一起出游,什么钱该花什么钱不该花,是个大事。一个朋友曾跟我抱怨,他跟朋友和朋友的朋友自驾去内蒙古。他是个把品美食与赏美景看得同等重要的人,去之前就想好要吃烤羊腿和手把肉,可朋友的朋友是个过日子勤俭的人,碍于情面,只能将就,一路上吃的最多的就是各种面条和土豆白菜。吃住行游购娱,处处要花钱,不是不可以凑合,但凑合得多了,对行程的满意度也就大打折扣。
相似之五,要能同甘共苦。出门在外,找个靠谱儿的同伴相当重要。一路上不知会遇到什么问题,如果关键时刻身边人溜之大吉,叫天天不应的感觉你就想去吧。在《百喻经》中有个叫《伎儿著罗刹服共相惊怖喻》的故事。说的是乾驼卫国有一班歌伎,因国内有灾,去他乡讨生活。途中经过恶鬼罗刹很多的婆罗新山,在山里过夜时,一个歌伎病了,为了御寒,穿了一件演戏用的罗刹鬼的戏服,近火而坐。这时,有人醒来,发现火边坐着一个罗刹鬼,来不及细看,拔腿就跑。“遂相惊动,一切伴侣悉皆逃奔”。旅途遇到事情时真摊上“皆逃奔”的伴侣,哭都来不及。
旅伴如恋人,从中文的解释来说,也是这样的。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把“同在一起生活、工作或旅行的人”称为伴侣。想起罗大佑同名歌曲《伴侣》中说的:“人的相处有相互的学习”“再一次日出太阳升起,再一次重逢问候之余,每一个握手将不再犹豫,每一个生命将被珍惜”“如今的岁月将被记取,守望坚持与患难的伴侣”。
愿每个在路上的人,都有一个如意的伴侣。
姜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