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荣文艺,人才为先。近年来,中国文联、中国作协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建设一支德才兼备、门类齐全、结构合理、规模宏大的高素质文艺人才队伍,成效显著。
提升中青年文艺家创作素质,积极发展文艺事业有生力量
近年来,中国作协把扶持和培养青年作家和新媒体作家作为工作重点。
从2002年下半年起到现在,在中宣部关心支持下,中国作协在鲁迅文学院举办了16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来自全国的816名中青年作家、评论家、翻译家先后参加了为期4个月左右的学习研讨,45岁以下的青年学员占总人数的80%以上。
从2009年至今,鲁迅文学院还举办了4期网络作家培训班,以生动活泼的教学模式,帮助网络文学作家打开认识世界的多维视角和宏观视野,丰富了他们的文化知识和艺术涵养。
八次文代会以来,中国文联和所属单位共举办各类培训班140多期,培训文艺人才和文联干部9000余人次。作为全国曲艺精品创作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曲艺精品创作班5年来已经举办了三届,汇集了全国各地、各曲种当前活跃在创作一线的优秀作者,青年作者则占了总人数的近一半。
积极扶持文艺人才,不断壮大文艺事业“塔基”
2010年,中国作协制订了《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力争经过十年努力,实现高层次文学人才数量稳步增长,形成引领文学事业发展的高端人才方阵;同时加强文学“塔基”建设,培养基层、业余作者,使大批有潜力的人才脱颖而出。
“人才是文学发展的第一资源。文学繁荣必须有庞大的人才群体支撑。”中国作协党组书记李冰表示。
据了解,中国作协在积极建立青年作家与重要期刊、媒体、网络等机构的联系沟通机制,为更多的青年作家搭建广阔的舞台的同时,在重点作品扶持工作中,给青年作家更多关注和支持。
从2004年起,中国作协每年扶持一批反映时代主题和现实生活、艺术构想较为完整、艺术追求较有特色的创作项目。中国文联则通过精心实施“艺坛大家”音像工程、“梅花奖”数字电影工程等项目,记录和展示知名艺术家的辉煌艺术成就,积极扶持中青年艺术家,褒奖名老艺术家,激发广大艺术工作者的艺术崇尚与自豪感。
荣誉树标杆,奖掖导航向——打造过硬社会主义文艺队伍
2011年6月20日,第三届“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表彰大会在京举行,张继钢、吕继宏、张也、宋飞、李幼斌、张凯丽等54名人品艺品俱佳的中青年艺术家登台领奖。
“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是党和政府授予我国中青年文艺工作者的极高荣誉,代表了党和人民对优秀社会主义文艺工作者的审美与要求。第八次文代会以来,中国文联同中宣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召开了第二、三届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表彰大会,授予110名文艺工作者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这一表彰活动,社会反响强烈,在文艺界产生了深远影响,为文艺界树立了学习标杆,对于加强全国文艺人才队伍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建设文学队伍方面,中国作协也积极发挥着文学评奖对广大作家、尤其是中青年文学工作者的引导作用。
近5年来,在中国作协组织的鲁迅文学奖、茅盾文学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等文学大奖评奖工作中,45岁以下获奖作家约占获奖总数的40%。最受瞩目的鲁迅文学奖、茅盾文学奖公开向网络文学征集参评作品。
中国作协对青年作家、网络作家的培养与扶持,取得了明显成效,作家队伍不断壮大,创作持续丰收。广大青年作家和网络作家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洪流,创作了大量新鲜可喜的作品,对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文化素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推动我国文学事业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力量。
新华社北京11月18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