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11月19日电(实习生梅明成 记者李新玲)“爱国、创新、包容、厚德”的“北京精神”到底包含哪些内容,北京精神与青年精神有什么内在联系?在今天举行的“微博时代的青年引导”论坛上,来自首都50多所高校的学生会、社团联主席及校园媒体主编纷纷就“北京精神与青年责任”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并且讨论从场内延续到场外,许多高校大学生通过网络参与互动讨论。
为了在新媒体时代不断增强青年群体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借助微博这一新媒体形式促进青年了解并融入北京独特的历史和人文精神,团北京市委组织了此次论坛活动,会议由首都高校传媒联盟承办。
团北京市委副书记杨海滨与学生代表进行了全程交流,他认为城市精神是一个城市独具特质的精神品格,“北京精神”高度浓缩着北京市民对这个城市的忠诚热爱,也承载着青年学生对北京的无限热忱。因此,首都大学生应当从青年学生的视角出发,对高度概括的八字“北京精神”作出饱含生机、更加具有生命力的理解。作为一名共青团干部,杨海滨认为自己的岗位充满魅力,在新媒体时代,共青团工作更要善于利用新方式、新渠道引导青年、服务青年。
论坛上,首都高校传媒联盟向首都大学生发出邀请:“立足自身学习生活,将对‘爱国、创新、包容、厚德’的‘北京精神’的理解,在‘微博校园’平台上进行积极的分享和评论。”
各高校学生代表分别介绍了各自社团如何利用微博宣传推介、沟通分享、开展活动等使用情况,就“微博时代的社团组织宣传格局”、“高校青年微博使用状况研究”、“高校管理部门如何利用微博加强青年引导和信息服务”等议题进行了热烈探讨。
“微博校园”是今年年初由中国青年报社、中国高校传媒联盟联合腾讯共同开发运营的第一个专门针对大学生校园的微博平台。目前已成功邀请全国5000家各类校园社团入驻,其中北京地区有近千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