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青年的流动性不断增强,传统的垂直型、行政化、单位式的团建模式显然已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如何顺应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浙江团组织创新思路,变革团的基层组织布局,破解基层团建难题,有效扩大了共青团组织对团员青年的覆盖。
小区域 大统筹 网格化
“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是浙江团组织这些年一直探索和实践的,通过资源整合,有效地提升了团的基层组织的运转能力。
在团浙江省委看来,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推进,促进了城乡经济社会的融合,团员青年在城乡之间、行业之间、企业和社会团体之间的分布广泛、变动频繁,是城乡基层团组织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探索多元化的团建管理模式也已势所必然。
他们认为,必须构建起顺应经济社会变革、覆盖城乡区域全境、各类市场主体和社会各阶层的团的组织体系,让团建工作在整体上走向开放。基层团的建设必须打破城乡区域界限,有效整合区域内各方面的团建资源,改变团员看到管不到、各自为“政”、粗放低效的资源配置模式,使团建工作从粗放向集约转变,实现城乡区域团建的同步谋划、同步推进、同步提高。
为此,浙江团组织致力于区域范围的“组织共建”、“团员共管”和“资源共享”,努力在基层组织设置、城乡团员管理等方面寻求新的突破。
地处钱塘江南岸的慈溪市掌起镇由原东安、掌起和洋山3个镇合并而成,下辖15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有39个团组织,880多名团员。
结合地理区域分布和历史沿革,掌起镇团委将团的工作划分为东安、掌起和洋山3个片区,与此同时,镇团委协调统筹区域范围跨所有制、跨行业、跨层级、跨地域所有团的组织资源,把村、学校、银行、卫生院、工商所、派出所等团组织通过建立团建联席会等“横向整合”在一起,在团的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上也完全突破行政隶属和行业划分。
在团员的管理上,则尝试突破由各单位分头管理的传统模式,向“区域一体、动态管理”转变,摸索建立城乡统一、全面覆盖、协同配合、运转有序的团员动态管理机制。
结合基层区域化管理工作规划,根据中心村、社区和工业园区分布实际,浙江以区域、区块的形式对城乡基层团建工作进行重新布局,初步形成了城乡一体、网格分布、条块结合的团的基层组织网络。
伴随乡镇团的组织格局创新,薄弱的村级团组织建设也得到进一步加强。浙江还力图通过完善干部培养机制、分工协作机制、考核评价机制、内部激励机制、资源整合机制、党政支持机制,调动团干部特别是兼职团干部的参与热情。
截至目前,浙江全省有346个乡镇(街道)通过直选方式产生团委书记,73个县(市、区)、884个乡镇(街道)探索实行了团代表大会常任制,在基层团组织中普遍推行团员青年民主恳谈、团务公开等制度。5年来,有27万名优秀团员通过团组织推荐加入党组织。
团浙江省委副书记苗伟伦认为,区域共青团整体化建设、统筹城乡团的工作是基层团建工作的一次理念性和体制性创新,适应了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条件下青年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状态,打破团组织行政区划和城乡二元结构,运用功能定位的思维和城乡统筹的方法,整体创新了组织覆盖方式、运行方式、建设方式和发展方式,激发了基层团组织的整体活力。
寻求流动团员管理突破
作为市场取向改革先发地区的浙江,目前全省常住人口5180万,而进城务工人员达1870多万,其中大多是青年。
近年来,团浙江省委一直积极鼓励基层打破行政隶属关系,开展跨所有制、跨行业、跨层级、跨地域之间团组织的联系与合作,通过组建青年工作联席会议等方式,推动区域内团组织之间形成制度性联系,共同组织开展团的活动。不少地方团组织也主动融入城乡党组织互帮互助格局,同步、配套建立城乡、区域团的基层组织互帮互助机制。
青年人群是流动性最大的群体,流动青年的组织覆盖和思想引领一直是基层团建的重点和难点,浙江团组织一直高度重视外来农民工群体团建工作的探索。“要实现组织的全面覆盖,就必须加强流动团员的管理。” 团玉环县委书记张国力说。
通过探索流动团员服务管理新方法,玉环让10万名“民二代”汇聚在了团的旗帜下。玉环县是一个流动人口大县,其中外来人口达22.7万人,其中80后、90后的“民二代”有近10万人,流动人员遍布于全县经济社会建设各个行业。
掌握了县乡两级外来务工青年群体信息后,团县委采取了联合建团、区域建团、独立建团、兴趣建团等方式,形成了按照同一户籍地组建的“地缘型”团组织、外来团员人数较多的村(社区)“聚居地型”团组织和就业集中的“业缘型”团组织等基本覆盖“民二代”的90个外来人员团组织。
为协调、指导全县外来青年团的工作,团县委还建立了浙江省首个外来务工青年团工委,在全县设立了11个外来务工青年服务站,在外来青年中开展文艺交流、就业培训、爱心服务等活动。
力邦社区是宁波奉化市的一个外来务工人员集中居住的社区,为加强对外来务工青年的服务和管理,团奉化市委主动进驻,成立了力邦青年中心,为居住的团员青年提供了一个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平台。
针对力邦团员青年的区域流入特点,团奉化市委又委托西坞街道团工委专门成立安徽省砀山县驻奉(驻力邦)工作委员会,参与在奉砀山团员青年的思想引导、学习培训和流动团员的管理等。
目前,有8个务工青年流入相对集中的省(区、市)团委在浙建立团工委,建立外省驻浙及省内驻外的市、县层级团工委132个。
浙江团组织还创新组织设置方式,重点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的团的建设力度。据统计,最近5年,浙江累计建立非公有制企业团组织3.3万家,总量位居全团第一位;建立新社会组织团组织1298个,总量居全团前列。
产业链建团、商务楼宇建团、工业园区建团、新商业模式建团、外来青年集居地建团等的多种建团模式,建立流入地、流出地、驻外团工委两地三方形成合力的工作机制,让团组织最大限度地覆盖到外来的务工团员青年。浙江还通过公开招选团委书记人选,有效提升非公有制企业的团建活力。去年年底,全省126家非公有制企业一起面向全国公开招选团委书记人选,吸引了1.6万余青年报名竞选。
用新媒体实现对青年动态覆盖
“我的青春·我的团”是台州市路桥区的青年十分熟悉的,团路桥区委借助台州移动公司路桥分公司开发的“掌上团建”,以手机为媒介,用新媒体技术实现团组织与青年的有效对接。
位于浙东南沿海的路桥区,是中国股份合作制经济的发祥地,有着“百路千桥万家市”的美誉,多年来路桥人一直有着外出经商的传统,到路桥务工的青年也络绎不绝。据统计,常住人口60多万人的路桥区,区外流入人口就有24万人。
团路桥区委书记车洁琼说,外来务工青年职业变化快,居住地不稳定,按照原有的单位体制或者居住地管理很难实现全程覆盖。
团组织迫切需要寻找一种可行的手段,保持与团员青年的联系。手机、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兴起,为团组织打破时空局限,对流动青年实现最大程度覆盖提供了新的手段。
2010年9月,路桥团区委“掌上团建”正式亮相,将掌上团建项目命名为“我的青春·我的团”,下分设“‘团’喊你回家”、“看看‘团’在干嘛”、“畅享折扣”、“e读空间”、“成就梦想”、 “志愿青春”等7个栏目,并以青年喜闻乐见形式对栏目进行包装,建立相应技术平台,为青年提供信息发布、沟通联系、在线阅读、就业见习和慈善公益等服务。
据悉,赠送话费,上“青年书屋”阅读增送流量等方式,已吸引6000多名青年在“‘团’喊你回家”中登记团员信息。
团台州市委副书记於英姿认为,通过改变团员青年之间的信息沟通方式,促进了信息在团员青年之间的获取、传递,进而对团的工作产生了重要的基础性影响。最关键的一点,是保持了团组织与外来务工青年的联系。
团浙江省委十分注重微博、QQ、SNS社区、即时通讯等新媒体的最新应用,并推动各级团组织广泛建立务实、灵活、多样的新媒体平台,扩大青年工作的覆盖面。
截至目前,浙江90多个县(市、区)团组织全部建立了短信群发平台,有39个市、县、区开发了共青团青年工作手机报,省、市、县三级团的领导机关建立QQ群、飞信群800多个,省、市、县三级团的领导机关还以组织名义开通微博146个,“浙江共青团”有腾讯微博听众近35万人。团金华市委还发起成立全国首个以网络QQ群为会员的民间组织——金华市青年QQ群联合会。
通过Q联,金华团组织开设青年民生直通车、建立志愿者队伍、开展QQ群建团、举行团日活动等,不仅搭建起团组织和网络有效融合、网络和现实合理结合的有效平台,还解决了团组织自身在互联网等新媒体上的“组织存在”问题,将分散在社会各个角落的青年组织起来,把大量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青年聚集在团组织周围,在青年社会化的背景下,让青年从社会人向组织人转变。
据团金华市委书记蔡艳介绍,目前金华Q联拥有QQ群会员264个,涉及群友总数54.7万多人。全市还建立网上团组织57个,依托网络发展吸纳新团员670多名。“经过调查,有七成青年相信,通过加强联系、提供服务、开展活动等手段,会把越来越多的青年吸引到组织中来。”
而在团浙江省委负责人周艳看来,新媒体的运用不仅树立了共青团组织适应时代潮流、贴近青年群众的形象,也缩短了与青年之间的距离,提高了引导青年工作的到达率和共青团组织了解、服务青年的针对性与有效性,增强了共青团在青年中的吸引力和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