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在城里为找工作疲于奔命的吴凯翔没想到,今天成了老家的名人:不光在镇里巡回演讲,还有许多年轻人慕名而来,做他的徒弟。
吴凯翔今年24岁,老家在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白塔镇,中专毕业后一直在黄岩市的工厂打工,工作辛苦,收入不高。2008年,遇上当年的金融危机,厂里没活干,吴凯翔下了岗,因为人生地不熟,只好回家。
回到老家后,镇里的团组织就找到了他,问他对什么有兴趣。“我就想自己创业,做农业方面的。”就这样,通过团组织,吴凯翔被推荐加入了“农村好青年创业实践基地”的合作社,做起了“鸡倌”。
初创第一年,合作社免费给吴凯翔提供大棚、技术、防疫。在无风险的情况下,吴凯翔走上了创业轨道。如今,除了在合作社的养殖大棚,吴凯翔还在外面承包了两个大棚。“多的时候能养两三万只鸡。如果不出意外,今年收入能达到七八万。”吴凯翔开心地说。
在浙江,像吴凯翔这样从城市回到农村创业、就业的青年越来越多。团金华市委联合市农办、市劳动与社会保障局、金华职业技术学院等创办金华成泰农村青年创业学院,采用课堂教育和基地教育结合模式,对“有创业意愿”的农村青年进行实用技能培训、创业实践训练,提升他们的创业能力和创业信心。
据团金华市委对已培训的169位学员的跟踪调查,有126位学员拥有了自己的创业项目并实施了创业,其中通过培训初始创业的有57位。
“从项目选择、文化设计、管理服务以及融资等方面都渗透了市、区两级团委的精心指导。”学员姚健明在成泰创业学院培训结束后,在团市委的指导和帮助下,投资80万元创办江东牧马人俱乐部,搞起集跑马体验、蔬果采摘、“农家乐”等为一体的农业休闲观光综合项目,并已实现盈利。
伴随改革开放不断深入,青年的兴奋点和关注点越来越集中在与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问题上,谋生就业、成才致富已成为当前大多数青年的普遍愿望。在团浙江省委看来,这一切就必然要求共青团在教育引导青年的同时,更要为青年的全面发展提供切实有效的服务。而实现从政治动员型向服务型功能转化的重新定位,也是共青团组织面临的必然选择。
团浙江省委负责人周艳认为,共青团“生存和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为党赢得青年,根本出路就在于服务”。
视服务为主要功能,并始终围绕这一定位,以青年为本,想青年所想,急青年所急,浙江团组织把服务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据统计,近五年来,团浙江省委设立了5.1亿元的青年创业创新留本基金;培养扶持农村“好青年”22600多名,“村村都有好青年”人才发展计划覆盖了浙江省内所有设有行政村的县(市、区);累计争取省财政资金3800万元,扶持科研项目6700余个;开展订单式技能培训,培训青年1.6万人,实现就业5.4万人;建立了4000余个“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提供岗位6.9万个;发放青年创业小额贷款120余亿元,扶持了10.2万名青年创业。
记者注意到,围绕青年就业创业的全过程需求,浙江团的组织服务涵盖了从培训、资金、项目等青年就业创业各个环节。团浙江省委围绕不同青年群体的个性化需求,在观念引导上,形成了“典型引导—实践引导—舆论引导”载体体系;在培训上,形成了“课堂—体验—实战”的内容体系;在项目培育上,形成了“项目选拔—项目建库—项目服务”的培育流程体系;在资金扶持上,形成了“创业贷款—专项资金—风险投资”的多渠道融资体系;在阵地上,形成了“实践—见习—孵化”的门类齐全阵地体系;在项目竞赛上,形成了“发明成果—创业计划—创业项目”的全程覆盖体系。
团浙江省委的领导认为,以青年为本,只有充分尊重青年主体地位,准确把握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不同类别、不同年龄段青少年的特点,采用更具针对性、实效性的引导方法,才能充分激发青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青少年的根本利益。也只有坚持青年为本,相信青年、依靠青年、服务青年,才能有效地吸引和凝聚青年。
杭州青年公益社会组织服务中心成立于2010年,是团杭州市委专门成立的一家民办非企业单位。在如今,这家“服务杭州草根公益组织,促进民间公益事业发展”的青年公益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吸纳了数十家青年公益组织开展社会公益活动,成为青年沟通、交流、聚集和联络的新载体,开创了共青团服务“草根组织”、引领和凝聚青年的新途径,走在了浙江、乃至全国的前列。
和邦大厦是宁波市鄞州区的一幢商务大楼,办公人员3700多人,其中团员青年近1000名。2009年9月,和邦大厦团委正式成立,这也是鄞州区的首家楼宇团委。在大厦团委的牵头下,建立了青年志愿者协会、驴友社、创业社等青年社团。
“沟通交友的桥梁,学习成才、创业就业、文化娱乐和服务社会的帮手”。团组织对楼宇青年的主动服务,也成为凝聚青年最有力的手段,270多名隐性团员重新成为“组织人”和“受组织影响的人”。
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趋势,团浙江省委认为,共青团必须有效地找准服务青年工作的切入点、结合点和着力点。
团杭州市委立足原有工作基础,挖掘团的自身优势,构建以“平台支撑+项目运作+机制保障”的基本模式,由共青团主导和社会化运作相结合,建立起融组织培育、教育培训、阵地支持、项目发展、融资服务和导师帮带为一体的青年服务体系。
到目前,团杭州市委成立的杭州大学生创业联盟吸收会员3163名、在杭高校创业社团108个。在大学生创业联盟的引领、带动和辐射下,全市注册成立的大学生创业企业就达4560家,参与创业大学生9960人,直接带动大学生就业18850人。同时,团市委还在13个区、县(市)和165个乡镇(街道)构建起了市、区(县、市)、乡镇(街道),融知识学习、政策宣传、项目孵化、团队合作、权益维护、资源共享的青年服务平台。
在浙江,不同层级、不同领域、不同地域团组织在服务青年有效作用发挥的基础上,还致力于上下联动、横向联合,切实发挥团的组织系统效应,增强青年服务工作的整体力量。各地以青联、青企协(青商会)、农村青年兴业(星火)带头人协会组织、各地优秀企业家为依托,以企业家与创业青年结对帮带为载体,建立融经验传授、业务支持、资金入股、关系协调于一体的导师帮带平台。
社区青少年维权服务计划,则着眼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依托12355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热线)、各级青少年维权岗单位、平安志愿者等力量,按照分层教育、分类管理原则,开展法律服务、禁毒教育、矫正帮扶、文化娱乐四进社区活动,在切实增强青少年法制和拒毒防毒意识、帮助矫正不良行为习惯的同时,促进了文明共建。
近年来,团浙江省委还在团干部中大力推行“基层一线工作法”,通过整合社会各界资源和争取职能部门支持,省本级全年筹集项目资金3713万元,全部用于支持基层为青年办实事上。
据统计,五年来,浙江大力推进的“低收入农户青少年关爱行动”,落实资金2.2亿元,奖励资助3.6万人;实施的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结对农民工子女4.8万人;希望工程累计筹资5.7亿元,资助大中小学生44.3万名。
“服务既是一种工作方式,也是一种工作技能”。联系青年为服务,拓展领域寻资源,精心策划定方案,努力实施出成效,团浙江省委正努力把浙江团的组织打造成一个服务型的组织。
本报记者 董碧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