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1年11月29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把传统工作内容“翻译”成青年喜闻乐见的形式

成都团组织用全媒体深入影响青年

本报记者 王鑫昕 《 中国青年报 》( 2011年11月29日   01 版)

    “当一个个小喇叭汇聚改造成一个大音箱,声音就很大了。”

    11月25日上午,在四川成都青年全媒体中心的签约仪式上,团成都市委书记惠朝旭和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中心总编辑钟岚的手握在了一起。在现场的掌声中,惠朝旭如是说。

    今年以来,团成都市委顺应新媒体发展的潮流,积极运用微博、网络等媒体,打造全新聚合平台,同时在校园、企业里组建青年传播联盟,打通了主流声音到达青年的渠道,在服务青年需求过程中实现对青年的思想引导,受到了广泛欢迎。成都青年全媒体中心的成立,标志着这项工作走向深入。

    使主流的声音“入心”、“入脑”

    这是一个酝酿已久的计划。

    如何努力做到团的基层组织网络覆盖到全体青年,如何让团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影响全体青年,如何让团的声音覆盖影响到城市青年,如何让团的声音在青年群体中回响,这是团成都市委2011工作务虚会上的一系列重要题目,也成为成都构建青年全媒体中心工作的发端。

    “团的工作如何有效到达、深入影响青年,是我们反复思考的问题。”惠朝旭说。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思考的背后隐藏着一种危机意识。有成都团干部向记者表示,原来是找不到青年,现在是找到了青年却不知道拿什么来吸引青年,经常出现“你说你的,青年干青年的”的尴尬局面。

    此时,在同一个城市的另一幢大楼里,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中心总编辑钟岚也在思考一个相似的问题:新闻资讯的获取已经不是年轻人使用新媒体的唯一诉求,传统新闻门户网站的受众正逐步走向高龄化,如何吸引年轻受众,是新媒体发展要回答的问题。

    一个同样的困惑,使团干部和媒体人走到了一起,寻找答案。经过长达半年多的讨论,合作方案和工作路径数易其稿,双方于11月25日在成都签署合作协议,共同运营成都青年全媒体中心。按照规划,成都青年全媒体中心实行“自主运营、独立运作”的发展模式,通过共青团与媒体、高校、企业、区县的深度融合,实施网站、手机报、微博、杂志等媒介的全媒体多元化推广战略,推出内容新颖、贴近青年的媒体产品,打造成青年喜爱、受众广泛的青年媒体专属品牌。

    双方合作的一个基调是,以媒体所擅长的“解读”能力,把传统的工作内容“翻译”成青年喜闻乐见的形式,使主流的声音“入心”、“入脑”。

    在签约仪式上,钟岚说,成都共青团主动适应青年群体变化,利用媒体的渠道优势影响和覆盖青年,把共青团在青年中的影响力和媒体的传播能力融合,打造“全域化、全媒体化”的成都青年传播平台,这是一种大胆的尝试。

    影响“意见领袖”,进而影响广大青年

    被认为是“强强联合”的这次合作,其一线的操作者,大都是普通的年轻人。因为各方的普遍共识是,最了解青年诉求的,不是团干部,也不是记者编辑,而是青年自己。

    11月25日上午,当合作各方在台上签字的时候,创业青年邱永浩在台下举着相机拍个不停。在成都青年全媒体中心的架构中,邱永浩承接了当中一个重要模块——青椒网。

    25岁的邱永浩一度认为自己是个愤青。他写文章批评学校管理问题,发布在社交网站人人网,吸引了1200多次的访问量;发在校内论坛,点击量更高,超过2000次。他的新浪微博“粉丝”数量已经超过3000人,就连很多实名认证的媒体人士也望尘莫及。他俨然扮演了一个“意见领袖”的角色。

    “我们就是要借助邱永浩这样的青年‘意见领袖’,使团的声音下得去,青年的声音上得来。”团成都市委党组成员、宣传与研究部部长刁元园说。

    在成都青年全媒体中心的架构设计过程中,如何建设一个广受青年欢迎的网络平台,合作各方颇费了一番心思。从网站取名的过程就可以看出其用心程度。

    “一开始想取名‘成都青年网’,但很快就被否定了。”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中心副总编辑范东波说,“这种称呼对青年没有吸引力。”后来,他们根据网站“青年社交平台”的定位,取了一个颇有四川本土文化特色的名字——青椒(取“交”的谐音)网。

    邱永浩凭借其强大的号召力在竞标中胜出,组建了一个由成都各高校青年学生组成的团队,负责青椒网的建设和运营。按照邱永浩的设计,青椒网的目标是不断挖掘受众需求,不断满足受众需求,不断提高受众需求,全面贴身提供服务。立足于成都高校,致力于建设一个正确引导青少年的信息交流平台。

    其实,成都青年全媒体中心旗下的团队不止邱永浩一个。中心签约的当天,成都青年传播联盟同时成立。联盟是全媒体中心的重要支撑,既包括来自首批20家高校、企业、社会组织中最受局域范围内青年欢迎的媒体作为团体会员,也包括邱永浩这样小有名气的校园青年意见领袖作为个人会员,他们成为搜集青年资讯的广泛触角。

    就这样,一个以全媒体中心编辑部为中枢、联盟各团体会员的分支媒体为支撑、青年通讯站为触手的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形成了,其特殊的意义在于打通了成都青年媒体常态信息供给的渠道。各联盟成员单位利用所属媒体发布经成都青年全媒体中心整合的服务青年的资讯,实现成都青年资讯的多媒介覆盖和多渠道传播,从而成功地构建和打通组织、引导和服务青年的新路径。

    既传播主流声音,也研究青年价值诉求

    成都青年全媒体中心的酝酿过程,也是团成都市委尝试用新媒体了解和把握青年需求,进而服务、引导和影响青年的过程。其早期的探索,从微博开始。

    成都青年全媒体中心签约这天的午后,团成都市委的官方微博——成都共青团,发布了中心签约和成都青年传播联盟成立的消息。不久,网友“不带地图的旅人”好奇地在这条微博后面跟上一条评论:咦?这个联盟主要是干什么的呢?

    在“成都共青团”微博管理员兰婷婷看来,这样的跟帖评论速度已经习以为常。这个注册于今年3月底的新浪认证微博,如今“粉丝”已超过17万。在11月3日发布的新浪政府微博团委系统影响力月榜上,“成都共青团”位列全国第十位。在腾讯注册的官方微博“成都青年”,“粉丝”数量也已超过12万。

    最近的一个热点话题出现在11月22日。那天中午12时6分,成都共青团微博上出现了一则关注进城务工青年群体所反映出的社会公平话题,微博邀请网友参加讨论。

    话题很快引起了网友的关注。18分钟后,开始有网友回复。又过了8分钟,网友“公益天下-何长江”发表观点:没有去给自己充电,遇到不懂的不肯钻研,怎么可以获得更好待遇呢?企业不会管你是城里人还是农村人,能者居上才是最符合企业利益的。

    截至记者发稿时,这条微博已有16条转发和16条评论。

    事实上,这条吸引了人们讨论的话题并非凭空想象,而是来自团中央编发的《青年思想分类引导大纲》,来自共青团系统内部的工作话题,经过整理后呈现在微博上。

    在兰婷婷的眼里,微博为青年工作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口。团组织试图在微博上传播一些理性的观念,引导青年冷静地看待周围的人和事。看到有网友在微博上发表一些偏激的评论,她会进行回复开导。有时候,她还不忘“@”(微博符号,意即向某某人说——记者注)一下一些网友,引起他们的关注。

    事实上,成都共青团微博今天的影响力得来并不容易,有时候话题发布出来后冷冷清清,没人响应,负责微博更新的宣传与研究部工作人员就不断调整思路,力图在传播主流声音的同时,能符合青年的口味。

    这种思路在成都青年全媒体中心的运营中得到了延续。站在媒体人的角度,钟岚认为,与团成都市委的携手,开创了共青团与权威媒体的合作模式,实现了优势互补,不仅在传播主流的声音,也在研究青年的价值诉求,将成为共青团引导青年的新案例。

    团成都市委书记惠朝旭表示,成都青年全媒体中心的目标是,通过项目策划和实体运营,生产反映时代青年风采的优秀新闻产品,用贴近青年、健康向上的文化元素引领青年,推动团的品牌活动、公益事业和青年个体成长的高度契合,成为覆盖四川、影响全国的全新青年媒体传播平台。

雷庆瑶:失去双手给我更大勇气
成都团组织用全媒体深入影响青年
培养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
复旦女孩和大山里的“保镖”们
新规能否撬动公车改革
大凉山腹地的彝族女童班
青年见义勇为 团组织将做后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