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国家统计局官员孙振和央行官员伍超明因故意泄露国家宏观经济数据,分别被判刑5年和6年。无论是检方指控还是审理判决,均未涉及背后的利益交换,泄密似乎很“纯洁”。据伍超明的律师称,伍超明泄密主要是出于炫耀心理,接到“情报”的人看完就删除了。
人类偶然存在一种纯精神的恋爱,叫“柏拉图式恋爱”,它不涉及恋爱男女间通常的肉体激情。现在看来,世间不仅存在柏拉图式恋爱,而且存在“柏拉图式泄密”,它排除利益交换。
无动机、无利益交换的泄密,要么是无心的泄密,要么是追求好玩。无心泄密,等于是说几个长舌妇碰头了,大家家长里短,就把国家机密给泄了;追求好玩的泄密,是把泄露国家的秘密当作一种乐趣,对方对国家的秘密有着强烈求知欲,而我们的官员又乐于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并从满足别人的求知欲中得到快乐。
对于这类逻辑,只要我们认真分析,就会发现漏洞百出。既然涉密官员已经签署保密协议,就有保密的义务,理应知道泄密的严重性。世界上具有强烈求知欲的人很多,泄密官员的熟人圈子应该不会太小,但其泄密的指向性很明确,专门泄密给那些对宏观经济数据感兴趣的人,比如证券、基金公司人士等等,而特定职业意味着特定利益,这就使泄密与特定利益之间产生瓜葛。
国家宏观经济数据具有市场价值,并且可以在市场价格波动中变现,这是一个事实。官员泄密的对象之所以对国家宏观经济数据具有强烈“求知欲”,原因就在这里。泄密官员具有专业背景,对此绝对了然于胸。提前弄到宏观经济数据的人,在金融市场上投机稳赚不赔,获利之后,却要与泄密者保持一种柏拉图式关系,不合一般“人情世故”。
事实上,此前国家保密局新闻发言人杜永胜曾表示,泄露涉密经济数据案件背后有利益驱动。有的通过和证券从业人员建立合作关系,获得指导买卖股票、牟取利益;有的通过出席证券机构举办的讲座、恳谈会等活动,获取高额讲课费用。只可惜进入司法程序后,反正泄密就是罪,利益问题被省略掉了。
司法不谈泄密者的利益交换问题,可能是因为侦查起来太难。涉案官员可能很懂得自我保护,接收情报的人在协助调查时严守保护“线人”的次道德,保护“线人”的同时也是自我保护。泄密官员拿了好处没有、拿了多少好处,目前也无从查起。于是疑罪从无,而泄密官员“出于炫耀心理”的自我开脱之辞,从此响遍大江南北。
在一些案件中,明明涉嫌利益交换,我们却拿不出证据,这使我们看到了检方侦查能力的严重不足阿。2007年4月间,香港居民梁家安及其丈夫在新闻集团出价50亿美元收购道琼斯公司的消息公开前购买了41.5万股道琼斯公司股票,仅仅数日后,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即对梁家安夫妇提出指控,要求法院裁定他们交出818万美元非法所得并处以罚款。由此可见监管机构效率之高、手段之辣。而我们是不是应该后进学先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