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安徽大学学生董月洋和伙伴一起逛商场,手机突然响起信息提示音。她低头一看,原来是室友发来微信:“亲爱的,帮我带一盒巧克力回来吧,谢了哦!”董月洋按住语音键回答说:“好的呀,还需要带其他东西的话一会儿告诉我,我还要逛一个小时才回来呢。”
“我要出去了,有啥事在微博上@我、QQ上留言、微信我都行。”这是董月洋每次离开寝室前说的话。她是一个典型的“手机控”,没有电脑的情况下都会用她的智能手机登录QQ、上人人网、玩微博、用微信。这些功能都是目前智能手机常用的软件。
智能手机越来越普及,也越来越受到大学生的喜爱。下课了,学校里有社团活动,还有cosplay的表演,没带相机拍不了照片,怎么办?现场随处可见拿着智能手机拍照、录影的同学。笔者在校园中调查发现,有的大学里学生使用智能手机的比例已经超过50%。
何义诚做了4年班长,他告诉笔者,他们班级46个同学中,大一时只有几个同学使用智能手机,现在将近80%的同学都在使用智能手机,而他寝室里,人人都买了智能手机,其中一个室友甚至拥有两部智能手机。
在肯德基用WiFi上网的孙滨,是计算机学院的学生,他一边看新闻一边对笔者说:“智能手机就是一台带电话功能的掌上电脑,它跟电脑一样有操作系统和CPU。除了一些基本的电话功能和听歌看电影玩游戏的娱乐功能外,还可以像电脑一样安装一些第三方软件。”孙滨说,他身边有的同学堪称高手,可以把一个智能手机的功能玩得和电脑上的功能一样强大。
中国传媒大学的庞佺和浙江万里学院的李世超都是学校中玩转智能手机的“达人”,他们使用的都是带有安卓系统的智能手机。
和同学外出游玩,庞佺总是拿出手机,用导航定位或查找路线。一方面可以节省路上时间,另一方面也不容易迷路。庞佺爱听相声,没有智能手机的时候,他总是要到剧院排很久的队才能买到票,现在用手机上网就可以订票,很方便,另外假期回家也不需要排长队买火车票了。学广告专业的庞佺,在手机上下载了一些办公软件,在没有电脑的情况下也能设计图片和写文件。但他也表示,手机由于屏幕太小,用久了对眼睛不好;看视频也太占流量,舍不得用;再就是手机里Word文件不能转化格式。
已经有一年多炒股经验的李世超无论是在课间还是在外出有事的时候,总会随时开启“同花顺”和“金蝶随手记”这两个软件,关注股市行情。班级春游的时候,他的手机瞬间转换成一个相机,将各类照片简单处理一下就发布在微博上。如今,智能手机的照相功能越来越健全,像素也越来越高,拍照记录新鲜有趣的事情成了李世超的一大乐趣。正要准备写毕业论文外文翻译的李世超,一边对着英文原著,一边在手机的“云词”上输着不认识的词。而他手机里还有各种不同类别的软件,如办公效率类的Dropbox、WPS移动版;社交类的新浪微博、腾讯QQ;影音娱乐的天天动听、Rockplay;阅读浏览的财新网、UCweb、网易阅读;游戏类的水果忍者、Pop Star;其他的还有截图和二维码等软件,真可谓五花八门。
“需要买什么,我帮你吧,我手机里安装了支付宝的终端,手机淘宝买东西很方便的。”大学生赵斌跟好友说。几个月前,他买了个iPhone4,从App Store上下载了支付宝终端,正在新鲜劲儿里呢。赵斌的手机里也下载了很多软件,但他最常用的还是微博和QQ,主要是为了随时可以和朋友保持联系。但他发现,iPhone里的软件不时会出现更新,有时如果更新不到位,就会出现所谓“闪退”,前几天在公交车上想上新浪微博老登录不了,最后还原了系统才登入微博。
笔者在调查中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少数大学生在将智能手机当普通手机用。广州白云学院的郑琪同学就是其中一位。郑琪说,自己买了iPhone手机后也没怎么研究过,也就是打电话和发短信,自己都觉得有点太浪费功能了。此类同学买智能手机大多都是出于手机外观好看时尚,而非为了智能手机的多功能。有同学表示,已经有了电脑,手机能发短信、能打电话就可以了,买样子好看的手机不过就是追求时髦罢了。
目前,虽然大学生使用智能手机是一个大趋势,但受到价格、网速、流量、信号等因素的限制,也有不少学生不愿意购买智能手机。国产智能手机,虽然价格上占优势,并可以双卡双待,但很多同学并不买账。大学生陈琳目前使用的是普通手机,但她还没有考虑过换机,“身边有同学买了国产的触屏智能机,没过几个月就坏了,维修费都付不起,还不如使用普通手机来得方便”。李世超则认为国产智能手机模仿度高,交互性设计不好,市场占有率有限,很难被大学生广泛接受。
也有人士担忧大学生过多使用智能手机会影响学习。在大学教汉语言文学的袁静老师表示,现在大学生有些人本来就不愿意上课,有了智能手机情况更糟糕了:一看课堂就是一大片玩手机的学生,课堂变成了“手机网吧”,老师讲课的情绪受到影响,学生也更无心听课,对教学还是有不小影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