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1年12月01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不换的针头,刺中了乡村医疗乱象

王石川 《 中国青年报 》( 2011年12月01日   02 版)

    安徽省涡阳县近日发生丙肝人群聚集性感染,安徽省卫生部门初步调查,此次感染中发现的丙肝阳性患者均在河南省永城市马桥镇一个体诊所接受过静脉推注治疗,感染可能是因不安全注射引起。据永城市卫生局负责人介绍,截至28日,他们对马桥镇部分居民调查,也已发现104例丙肝抗体呈阳性,确诊6例丙肝患者。传染源最终确定,还需进一步调查。(《京华时报》11月30日)

    尽管传染源最终确定还需进一步调查,但168人丙肝抗体呈阳性的残酷事实,以及感染人数仍可能增加的态势,不能不让人把矛头指向那个打开潘多拉魔盒的个体诊所,不能不聚焦于那个多年不换的针头,因为感染者“曾经在河南永城市马桥镇苗浅卫生所进行过静脉推注,该卫生所医生吴文义从来不换针头”。

    这是一个“神奇”的针头,一个罪恶的针头,它刺破了监管缺失。据永城市卫生局副局长左玉安说:“我们初步调查,吴文义不是村医,没有在市卫生局备案。”既然不是村医,为何能够堂而皇之地给村民看病?而且,吴文义看病居然看出了名声——病人发烧拉肚子,只要被他静脉推注一次,再吃点药很快就能痊愈,他被称作“一针灵”。不是村医的人都“遐迩闻名”了,当地监管部门难道还不知道吗?

    尤其值得一说的是,吴文义从来不换针头。早在1987年,卫生部就要求推广使用一次性塑料注射器,以及输液、输血管和针头;而如今,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早就被明令列入了《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产品目录》和《国家重点监管医疗器械目录》(2009年版),国家还制定了《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卫生标准》,但为何在基层仍然实现不了“一人一针一管”?是成本太高还是医疗常识匮乏,乃至于法制宣传不到位?不管何种原因,一个针头使用数年,足以说明当地监管部门何其不作为。

    这个罪恶的针头,刺破的不只是监督失语,还刺中了不少基层民众看病难等困境。从报道中可知,感染者多是安徽涡阳县丹城镇人,但涉嫌肇事的诊所,却地处河南永城市马桥镇,安徽涡阳患者跨省求医,固然是因为距离涉嫌肇事的诊所较近,但也反证当地医疗资源不够发达,连充足也算不上,否则也不会跨省求医,何况前去求医的诊所“以前没有挂牌,也比较简陋,卫生条件差”。

    但凡有过农村生活经历的人都知道,以前农村还有赤脚医生,农民看病相对较易,现在赤脚医生不见了,村里的诊所也不见了,农民看病起码需跑到镇上。消失的诊所背后,同样折射出兼并之痛,这让人想起了乡村教育,幼儿园、小学被兼并,带来的可怕后果是农村孩子受教育遇到诸多难题。好在,目前正在推行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其中一项改革,就是建立健全初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广社区卫生服务,这大有必要。

    一个小小的针头,刺痛了哀伤的人心,刺中了沉重的现实。在我们剑指所谓“神医”吴文义的同时,别放过不作为、乱作为的监管部门,也别忽略乡村亟须医疗资源的迫切诉求。

有没有比“裸体”更激烈的求助
限购令将到期,房价向左还是向右
不换的针头,刺中了乡村医疗乱象
教师规范要有,校长规范也要有
万变的是公车滥用,不变的是只监不管
“干得好不如嫁得好”为何能得到认可
微言快语
入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