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1年12月05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不能为了考试而考试,要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并为之努力

韩泉城:让兴趣“拽着”学习跑

本报记者 王晨 《 中国青年报 》( 2011年12月05日   12 版)

    东北大学模式识别专业研二学生韩泉城,头上光环不少:迄今为止,获得5项国家级专利,6个国家级竞赛及12个省级竞赛奖项。

    在很多人看来,成绩斐然的韩泉城肯定是“名校精品”,事实却并非如此——农家子弟韩泉城本科就读于名不见经传的山东德州学院。在这个非著名高校,韩泉城是同学眼中不折不扣的机器人达人。身为机械电子协会主席,他曾策划了学校红极一时的首届机器人竞赛,“当30多个声控机器人集体出现在大一同学面前跳舞时,‘那种感觉酷毙了’,第二天就有300多名同学要求报名加入协会。”这个大赛延续至今并已经成为系里的传统项目。

    设计机器人,参加各种比赛,让韩泉城找到了专业的实践方向和自己的兴趣目标。曾是宅男的他乐于并享受参加各种活动,那种“学起来怎么都不累的感觉”更是帮助他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进入东北大学机器人研究所学习。

    “找到自己的兴趣,将这种兴趣和学习相结合,并实践应用,才会真正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价值。”韩泉城说。

    最爱物理课本上的课外阅读

    一个长相酷似电影《机器人瓦力》中主人公“瓦力”的小家伙,正在翻腾奔跑,“瓦力”脚踩6个“风火轮”,上下跑动,它能做到头部360°旋转,还能360°全身自转。

    “瓦力”是韩泉城的最新作品——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和视觉的灾难搜救机器人。”瓦力”除了能够判断灾难现场可燃气体、温度、辐射等信息外,还可以抛下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形成如WIFI一样的无线网络供救援者远程操控。这些抛下的节点还可以根据各自的功能类别对周围环境进行探测。除了探测生命气息外,它还可以在幸存者身旁投下“RF生命标签”——一种电子芯片装置,准确定位,同时测量与救援者的距离。此外,“瓦力”还可创造出“第一视觉”的效果。

    “瓦力”是韩泉城设计的第N个机器人,也是与其专业实践相结合的最新产物,而其“创造的惯性”则可以追溯到他小学的时光。

    18年前的春节,当家家户户都在过年放鞭炮时,一个载着类似小火箭装置的小型玩具汽车从韩泉城家的农村小院里驶出来,跌跌撞撞刚一出门,韩泉城按下遥控器按钮,“呲”的一声,一个小“导弹”冲上天去。

    利用废电池做成点鞭炮的装置,绑在买来的遥控玩具车上,可以自由控制“导弹”发射的时间和地点,这是韩泉城小学3年级的小发明。韩泉城的兴趣得到了电工父亲的支持。

    读初中时,小发明的兴趣渐渐转移到军事武器和机器人。当时,一个美国电影对他很有启发,电影讲的是一个美国的小男孩发明了一种机器人,机器人可以跟着男孩做动作,对话,交流,做游戏。看了电影后,韩泉城制造机器人的念头从此生根发芽。

    然而,他中学阶段最有冲动做些“小东西”的时候却往往是在考完试后。他曾试着将初高中的知识应用到实际,虽然没有“成型”的作品,但学过直流电机后,他做出的小电磁炮能把小的磁铁打出去。

    物理课本的课外阅读部分是韩泉城的最爱。“比如在现实中这个技术和理论能做出什么产品。点滴的积累让我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找到了乐趣。”韩泉城在高考选择专业时,咨询了很多人后,最终选择了能够将“机械和电子相结合”的自动化专业。

    比赛过程的成就感大于比赛结果

    大学丰富的资料和浓厚的学习氛围让韩泉城找到了感觉。他整天泡在图书馆里看关于计算机、机器人、机械专业的资料。大一时,他的成绩平平,因为被英语政治“拉”了分,但泡图书馆让他逐渐弄懂了以前不懂的问题,又产生了很多新的问题,比如机器人机械臂怎么动的,如何实现声控的,机器人到底是怎么控制的。

    半年后,大一的韩泉城由师兄带着,发明了入门级的家庭安全防卫机器人。机器人是现成的,韩泉城只负责让机器人增加新的灭火功能——传感器找到火源后,给机器人发送指令,机器人会自动找到火源并用自带的风扇将其灭掉。这个家庭安全防卫项目让他获得了山东省机电产品创新设计竞赛一等奖。尝到甜头,韩泉城在之后的大学生活中又陆续参加了国家级及省级数学竞赛、数学建模等各种比赛并获得十几个奖项和5个国家级专利。

    大三成为机械电子协会主席的韩泉城策划了一个机器人竞赛。每3个同学组成一组参赛,当时有30多组。“那时我们发明了一组‘循迹功能’的机器人,30多个机器人一块出来,颇为壮观。只要在地上画一条线,机器人就可以通过传感器辨别黑色和白色,沿线走,还可以语音控制机器人前进后退转弯和跳舞。”韩泉城说。

    “那时大家都很有劲头,有的大一新生还偷偷在机器人肚子里塞进手机,让机器人一边唱歌一边跳舞,协会的创造精神现在还在我们系里传承,机器人比赛也成了系里的固定项目。”韩泉城培养了更多同学参与和实践的兴趣。

    “比赛的过程是最重要的。每当实现一个功能的时候,那种小小的成就感,远远大于比赛获得的结果,这给我的感觉是最好的,也是我能够一步步坚持下来的最大动力。”

    有了兴趣熬夜也不会累

    大学毕业时,韩泉城明确了自己的兴趣——机器人。“参加实验项目后学习专业课更省力,实践让专业课抽象的东西具体化,学习的知识也更深刻,知识面宽,各种学科都会涉及。这让我能更加准确把握以后的工作方向和研究方向。”韩泉城说。

    此后,东北大学的机器人研究所进入了韩泉城的视野,研究所的模式识别专业最终成为了他的选择。

    在德州学院里真正想做出实用的机器人还是要受到资金设备技术等方面的限制,而东北大学则能够提供更加全面的支持。韩泉城希望能够做出功能强大的类人或军用机器人,能够参与到军工或实用性项目的机器人并从中学习到编程思想、控制流程、机械结构等知识。

    现在韩泉城成立了一个3人课题组,选择的课题是无线传感器网络,如高精度的室内定位机器人系统如何应用到灾难救援中。东北大学也已经为其提供了3万元的支持,“现在只要申请,老师资金充裕的话都能给,最重要的是老师们还可以在研发思路上给出技术指导和支持。”韩泉城说。

    “不是为了考试而考试,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并为之努力而取得成绩。最好能找到一个自己的兴趣点,多方面涉猎,深度挖掘,这样即使熬夜学习也不会感到累。这样才会激励自己一直做下去,而不会感到乏味。”这是韩泉城几年来的学习心得。

    他举例说:“当一个电路经过几天的失败调试再失败再调试的反复工作后,在不经意的一次调试中突然看到了自己想要的效果。当一个程序被无数次编译链接调试后,终于使机器人按照自己的想法运动。那种成功后带来的喜悦只有亲身经历的人才能真正体会到。电子线路的设计,程序的算法,数学模型的建立只有敢于并且勇于尝试失败后,才会成功将其应用于自己的工程。”

    未来,韩泉城想研究消费电子方面的课题,将制造机器人所学的知识运用到与生活更接近的大众产品,比如家庭智能服务机器人。

    “我相信家庭智能终端将是继电脑,笔记本,iphone、iPad、Smart TV之后另一个行业的增长点。我的家庭智能服务机器人将来也必有用武之地。”韩泉城说。

韩泉城:让兴趣“拽着”学习跑
应试套路对付不了美国高考
孩子的成功源自心中的大爱
刘锋:学会用期权思想管理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