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蔚在向外人介绍自己公司时,常常开这样一个玩笑,“我们是两头猪的企业。”
外人听后必是哈哈大笑,趁着轻快的气氛,蔡蔚继而调侃并解释“两头猪”公司的缘由:这不过是因为他和公司另一位比他小12岁的老总都属“猪”,而这样的组合又是令他最为庆幸的公司核心竞争力,故时常挂在嘴边,作寒暄之后的开场白。
另一位属猪的老总叫余平,与蔡蔚主抓技术不同,这位更富有朝气的老总负责公司的总体经营。俩人共同经营着精进电动公司,试图通过优势互补联手打造属于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心脏”——电机系统。
这样一个口号和目标的提出,开始于一个看似不经意、后被蔡蔚称为“缘分的开始”的会场。
同在美国,蔡蔚已是世界知名的电机设计师,曾就职于国际顶尖的电机研究机构,并在国际领先的汽车电机公司任混合动力技术总监、总工程师。余平则在通用汽车美国总部任全球混合动力战略与规划经理。
就在各自的事业蒸腾上升之际,一次业内的会议将两人聚在一起。在相见恨晚相谈甚欢之际,一个更为大胆的想法也开始萌芽。
当谈到中国新能源汽车电机的自主研发这张白纸亟待填补的问题,余平和蔡蔚之间的沟通从学术层面进入了现实操作层面。经历了多次讨论和反复研究,他们毅然辞掉各自前途一片光明的职位,从大洋彼岸飞回中国,“把中国自己的新能源汽车的电机事业办起来。”
2008年他们成立了精进电动公司,公司所研制开发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机系统一炮打响,成为国内行业里的佼佼者。
但创业之路并非一蹴而就。
两个光杆司令,加上靠着义气和理想聚在一起的12人,是最早的创业团队。“人少得可怜”,不是蔡蔚开不起高薪,而是时下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化还未完全形成,“懂新能源的不懂汽车电机,懂汽车电机的又不懂汽车”。
后来,公司对第一批元老以及重点人才都实行股票激励,“这里不到30岁的年轻人就可以管理一个部,当部门经理。这种机制不仅帮我们吸引了人才,而且留住了人才。”
三年以来,精进电动的团队“非常稳定”。
到现在,公司已经有200多人的开发、生产的队伍,在中关村电子城西区有3000多平方米的研发中心,在上海嘉定区有1.5万平方米的现代化新能源汽车电机大批量生产基地。CEO余平信心满满,“假如中国的新能源汽车电机产业只有一张票的话,这张票必须是我们的;要是有两张票,前排也必须是我们的。”
说出这样的话,不仅仅是创业者必备的勇气和魄力,更在于余平看到了历史的机遇。
长期以来,汽车动力总成核心零部件一直被国外技术把控,“国外的公司越来越强势,比如市场上先进的发动机和自动变速箱,基本都是国外研发或是合资引进的。技术引进的高潮一浪高于一浪。”
而新能源汽车或可为中国提供一个突破性的机遇。“这一仗必须要赢。”余平说,“第一是站起来,第二是走出去。我们不仅要顶住国外技术引进的压力,还要真正杀到国外和他们拼市场,用我们的技术、生产、质量、财务实力来和世界上最高端的公司竞争。”
在单机功率和功率密度方面,精进电动的产品已是世界领先。精进电动已经取得了国内外新能源汽车电机30亿元的订单,并且已经在2011年初投产,批量交付产品。
“虽然现在的成绩还算值得欣慰,但还只是个开始。”成为中关村科技园区引进的留学归国人员的那一刻,余平就知道,任何一个企业或某个事业永远都是待建工程,即便是上市,也不是成功,“如果你哪天觉得你成功了,那你基本上就该退休了。”
而现在,精进电动的创业者们一起继续着归国最初的梦想:与国内外知名企业签订总额超过100亿元人民币的合同。
本报记者 邱晨辉 实习生 张维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