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1年12月13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俄罗斯人不愿“被革命”

本报驻俄罗斯记者 关健斌 《 中国青年报 》( 2011年12月13日   04 版)

    “数万名市民和数千名警察在莫斯科的博洛特纳亚广场上证明:俄罗斯有公民社会,但我们不需要革命。”12日的《共青团真理报》在头版头条位置以红色标题这样描述10日发生在莫斯科市中心的示威活动。报道称:“许多人参加了此次示威活动,但全过程没有任何过火和挑衅行为。”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官方和反对派组织者对10日参加示威活动的人数统计数据分歧很大,但双方都认为活动是在平静的气氛中进行的。

    十多年来最大规模反政府示威

    莫斯科市中心10日出现了俄罗斯近十多年来规模最大的示威活动,其核心口号是“诚实的选举”。俄境内其他多个城市也同时举行了类似示威。

    这轮由体制外反对派组织的示威活动,得到了莫斯科市政府的正式批准,是完全合法的。但其他城市出现的示威活动并非全都得到了当地政府批准。

    反对派在示威集会结束时提出了5项要求:释放政治犯;取消国家杜马选举结果;解除中央选举委员会主席丘罗夫的职务并对其进行调查;为所有政党登记并实现选举民主化;举行新的议会选举。

    俄罗斯联邦级电视台对相关示威都进行了报道。美、欧电视台则进行了更为全面深入的报道。

    “可以表达不满,不应号召革命”

    对这场示威活动,俄《生意人报》称:“莫斯科人参与示威就如同过节一样”。

    俄政治分析家巴拉诺夫评论称:“任何人都不想让事态尖锐化。近几年最大规模的示威活动都进行得极为平静。这发出了一个明确的信号,那就是社会主张公正,但反对动荡。”

    但他也指出:“我还是担心局势有恶化的可能。数万人上街!他们是形形色色的,既有民主主义者,也有自由派人士,既有狂热的足球迷,也有同性恋代表。可以允许他们表达心中的不满,但不应该是号召革命。”

    引发这一系列示威活动的导火索,是12月4日结束的俄罗斯第六届国家杜马选举。部分民众认为这次选举中有舞弊情况。

    但示威活动组织者的目标却不是仅限于此。记者发现,在示威活动中,有人打出了反普京的口号,试图把民众对现状的不满情绪引向普京个人和执政当局。

    对此,俄总统梅德韦杰夫11日首次在脸谱网站的个人网页上作出回应:“宪法规定公民有言论自由和集会自由。人们有权表达自己的立场。他们昨天正是这么做的。一切都依法进行。这很好。但我不同意集会的口号和声明。”

    另一方面,现政权的支持者计划12日在莫斯科举行支持普京和统俄党的集会,其规模更大,预计有17万人参加。

    美欧为之兴奋 大谈“俄罗斯之冬”

    早在杜马选举刚刚结束之际,欧安组织派驻俄罗斯的选举观察团还没有来得及做出最终评价报告,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就已心急火燎地对杜马选举“盖棺论定”,称其为“既不公正也不自由”,呼吁“俄罗斯选民对选举舞弊和操纵选举的可信报道进行全面调查,也希望俄罗斯当局能够采取行动。”

    英国外交大臣也说:“这个不公平的选举问题是比较严重,希望俄当局认真对待。”

    大批美欧媒体也自觉跟进,充分报道并密切跟踪此次选举的舞弊话题。

    莫斯科几天来接连发生的示威活动,当然也立即引起了美欧媒体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透过发达的美欧媒体,这一示威活动的“外溢效应”就此大增。

    美欧媒体在报道中总是有意无意地把莫斯科示威活动与“阿拉伯之春”式的街头革命相提并论,甚至大有引导、引诱之嫌。更有美欧分析家作出大胆设计,希望这次“示威潮”能把还未消退的“阿拉伯之春革命热潮”在俄罗斯成功地演成“莫斯科之冬”。

    莫斯科和圣彼得堡等地发生示威集会之时,美国之音毫不隐晦地使用了《抗议示威持续 “俄罗斯之冬”革命爆发?》这样耸人听闻的标题。

    华盛顿“已经花费了900多万美元”

    更有“革命心切”的美国电视台直接在对莫斯科示威活动的现场直播中大玩“移花接木”。据俄媒体披露,美国福克斯新闻甚至把雅典骚乱的场景植入“莫斯科骚乱现场”,把希腊无政府主义者向警察扔石头和“凝固汽油弹”的镜头直接说成莫斯科街头的实况。于是,其画面上的莫斯科街头就出现了棕榈树,莫斯科警察身上出现了“POLICE”的英文标志,而莫斯科街头的火药味也随之浓烈起来。

    有俄罗斯媒体报道称,美国官方自己已承认,华盛顿为俄罗斯此次选举“已经花费了900多万美元”。

    此间分析人士指出,在美国总统大选的背景下,已玩不下去美俄关系“重启”游戏的奥巴马很可能重拾“民主”牌对付俄罗斯,以在内外交困的氛围中提升自己的国内支持率。

    不愿“被革命”——“外人别插手”

    对于美欧官方与媒体的兴奋与抓狂,对于俄罗斯“被革命”的国际舆论造势,多数俄罗斯媒体和政治分析家表现出相当的理性和冷静。

    自由民主党主席领导人直截了当地说:“虽然我们对选举结果有不满,但是还轮不到希拉里来指手画脚。”

    俄《观点报》网站近日做了一个小调查,题为“你如何看待外国政治家评论俄国内发生事件的做法”。结果显示,54.6%参与者认为这“非常让人气愤”,16.7%的人称对此举“不理解”,16.6%的人称这种情况“有趣”,10.1%的人“赞同此做法”。

    苏联解体后这20年来的经历,已足够让许多俄罗斯民众明白:希拉里和美国政府从来也没有替别人着想过任何事情,希拉里说那些“义愤填膺”的话从根本上就是为美国谋利,而非为俄罗斯争民主,是想借题发挥而把俄政局“搅浑”,给普京的回归之路“搅局”,最终把俄罗斯的崛起计划“搅黄”,让俄罗斯越来越虚弱。不少人公开表示,这才是美欧关注俄罗斯“民主问题”的真实目的。民主只是美国人给俄罗斯发展“使绊子”的一个比较顺手的工具罢了。

    大国心理根深蒂固的俄罗斯人现在看得很清楚,回应得也很明白,那就是:“我们的事我们自己办,外人别插手。”

    分析人士同时指出,对于选举后暴露出的民众不满心态,官方应有所反思。

    统一俄罗斯党总委员会主席团第一副书记伊萨耶夫已表示:“莫斯科市博洛特纳亚广场集会者抗议选举结果或反对选举本身,是自己的权利。表达这种观点极其重要。他们的立场将会得到媒体、社会和国家的重视。但集会者应冷静守法,不要受人挑唆。”

    知名记者科诺年科也指出:“网络在某种程度上对民众的不满情绪当然有推波助澜的作用,但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此。问题的关键是,人们厌倦了他们天天所见到的一些现象。现在球在克里姆林宫一方。他们看到了人民的不满情绪,要与民众交流,不要让示威活动走入美欧希望的习惯模式。人们希望的是变化——向好的方向变化。”

    显然,杜马选举结果不可能在俄罗斯引发美欧希望看到的那种“革命”,也不会挡住普京重回克里姆林宫的行程。但它无疑正在给俄罗斯的政治生态带来新变化。

    本报莫斯科12月12日电

俄罗斯人不愿“被革命”
美军撤离舍姆西基地 巴军受命击落入境战机
巴拿马引渡诺列加回国
北京现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