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铿锵有力的音乐声,由共青团中央和全国学联主办、中国青年报社和中国高校传媒联盟承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协办的2011年度寻访“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活动正式启动。
当仪式进行至互动环节时,现场300余名学子的情绪异常高涨。面对舞台中央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俞敏洪与3位往届“自强之星标兵”代表,在座的学生频频抛出犀利提问。
“俞老师,您有过自卑的时候吗?您是怎么克服的呢?”一位来自北京大学的学生手持话筒,直问俞敏洪。
“当然有。我上学的时候非常自卑。但是我们知道,人的力量主要来自于两方面:一方面是身体;另一方面就是精神力量。有的时候,人类强大的意志甚至可以战胜身体上的不适。所以,我们必须学会将生活中一切幸运与不幸运都转化成前进的动力。如果想让自己的生活美好,你就必须具备某些性格上的特点。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自强。要想战胜自卑,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俞敏洪说。
“你觉得自强的定义是什么?”回答完问题后,俞敏洪不忘反问这位学生。
“我觉得就是从无到有争取的过程。”这位学生回答道。
对于这一观点,2010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李晗深有体会。
“我觉得现在回过头来想,应该感谢自己家境的贫穷。正是因为家中一无所有,使我有了奋斗的空间和紧迫感。如果你的心中有一个需要几年甚至一辈子的时间来实现的目标,你就能够不断打破现实向前走。”李晗说。
1990年6月,李晗出生于河南省一个农村家庭。作为家中第五个孩子,她的诞生在给父母带来喜悦的同时,亦增添了一份沉重的负担。然而更加不幸的是,在她10岁那年,父亲因病去世。原本就破败的家中只剩下年过半百的母亲和5个仍未成年的孩子。
“为了不让多病的母亲过于劳累,我从初中就开始自力更生了。因为成绩优秀,我每学期的学费都有所减免。平时课余时间,我还能依靠捡废品、推销各类学习用品挣点钱。我常常想,如果当时家境不是那么困难,应该不会造就我这么顽强的个性。”她回忆道。
来到东北电力大学读书后,李晗成为了学校青年志愿者总站的一名干事。“这么做的目的就是想在我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回馈社会。在我读高中时,我没有能力去回馈他人。但当我的家人生活得到保障了,我很想帮助那些比我更困难的人。”她说。
2009年5月,在学校老师的协助与指导下,李晗开始筹备“N+n助学计划”。2009年10月“N+n助学计划”开始正式运行:李晗一方面负责联系想找家教的家长,一方面寻找想做家教、品学兼优的困难学生。
“在双方都满意的情况下,每个做家教的同学每月将拿出10元家教费做助学金或者贡献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用来支教。积攒的助学金将用来长期、定期地资助或帮助其他的贫困学生。自强不光是照顾好自己,更应当在能力允许的前提下帮助别人。”李晗说。
正是依靠这种精神,这些年,李晗不仅逐步清还了大学期间数万元的助学贷款,也让母亲的生活有了保障。而她所倡导的助学计划已先后吸引了17位参与者。
与当天现场同样热闹的,是微博校园自强之星官方界面上的精彩互动。
有网友留言:“自强之星,我们在现场。期待活动的启动!不知道今年又有多少感人的故事。”还有网友焦急地询问:“今年的报名条件有什么改变吗?怎样才能参与赛事呢?”
面对微博平台上网友的积极提问,主办方表示:即日起至2012年3月5日,全国各高校(含民办和高职院校)的全日制本、专科生和研究生均可登录活动官方网站中青在线、中国校媒网的活动专题进行报名。
据了解,与往年相同,今年的报名者仍将通过中国校媒网SNS平台,开设个人主页,上传个人资料及自强事迹。但在沿袭往届传统的前提上,主办方亦借助微博等新媒体途径为活动注入了新元素。
“相较往年,今年活动的一大特色便是申报全程引入了新媒体。我们专门借助全团推动微博团建工作。从学校级到省级,申报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都要通过微博平台进行。推荐的过程更加快捷和公开。除了官方网站上,组委会秘书处还开设了官方微博,积极发布信息,充分和同学们进行交流。”团中央学校部副部长杜汇良现场介绍道。
据了解,今年活动中,报名者必须在“微博校园”或“腾讯微博”平台上,通过实名微博发布报名信息,并争取到不少于30个转发支持。主办方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确保报名者获得广泛的支持,扩大活动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传播力度,为当代大学生树立可信、可敬、可学的自强榜样。
在活动现场,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卢雍政指出,自强不息是青年同学们历练人生、迈向成功的必经之路。王维有一首诗叫做“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当我们走到一条路尽头的时候,往往是希望的开始。在人生的道路上,每个人都会遇到各种挫折,重要的是我们保持什么样的心态。有的人会因此失去勇气,有的人却将困难当做机遇。不同的态度定会有不同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