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1年12月13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技能与创新学分列为必修,拿到3种以上证书才能顺利毕业

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以考代练,以赛促学

《 中国青年报 》( 2011年12月13日   03 版)

    三匹从云南丽江杀出的“黑马”近日成为了云南省高教界的热点人物。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的3名男生组队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上一路高歌猛进,最终斩获国家二等奖,是云南省独立学院中唯一获国家奖项的学校。该校的其余11支队伍也无一空手而归。

    另一项让许多人大跌眼镜的成绩是: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获奖人数之多、层次之高也稳居云南省高校前列:2010年,两人获国家特等奖、8人获国家一等奖;2011年,1人获国家特等奖、12人获国家一等奖。

    在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院长杨家禾看来,这是学校“以考代练、以赛促学”思路结出的硕果。在这所学校,考取各种资格证书、参加各级各类比赛,不是大学生活中可有可无的选项之一,而是每位学生都必须打起精神为之拼搏一把的必修课——如果没有几证在手,他们很可能毕不了业。

    技能与创新学分列入必修

    2009年,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为进一步明确“培养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修订完善了人才培养方案,决定在课程体系中设置技能与创新教育模块,并设置6分必修学分。为此,学院在经过大量调研、讨论后,出台了技能与创新学分的认定细则。

    这一认定办法中提出,这6学分由“公共技能学分”、“专业技能学分”、“其他实践创新学分”三部分构成。各类证书都被折算成相应的学分:取得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425分以上,考取驾驶执照等,可分别获1学分“公共技能学分”;考取全国导游人员证书、酒店管理师证书等各类国家从业资格认证,可以分别获得1学分“专业技能学分”;参加各类学科知识或技能竞赛、发表论文或文学作品等,视级别高低可获1~2分“实践创新学分”。学生必须在这三个部分中分别修满2~3学分、1~2学分和2~3学分,方准予毕业。

    按照这个规定,学生们在校期间至少要拿到3种以上证书才能顺利毕业。

    “我们这个方案使倡导和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和专业技能考试不再是一句泛泛的口头号召,而是变成了教学实践的一部分。”云大旅游文化学院教务部主任常玲说,“其他的学分可能上一学期课、临考前突击背一背就能拿到,但要拿到技能与创新学分,是要真刀真枪地和全国、全省的大学生在同一平台上竞争的。”

    旅院的宣传栏前,各类考证培训的信息总是能吸引最多的目光,学生们总是匆匆地从一个培训课堂赶往另一个,许多新生一入校就被告诫:考证需趁早!

    作为教务部负责人,常玲明显地感觉到,自从新方案实施以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提高了,参加各类技能证书考试的人数大幅提高:参加普通话水平考试的人数从每年1000余人增加到2300多人。英语四、六级考试的人数更是大幅度增长,2011年下半年的考试仅四级就有169个标准考场,学院将不得不紧急添置一批仪器设备——原来为100个考场准备的设备已远不够用。

    “以考代练、以赛促学”是一种有效的激励方式

    在学分的压力和激励下,许多大学生畏惧的英语比赛在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存在广泛的“群众基础”。外语系主任唐润光手头的数据显示,全校五分之一的非英语专业学生、一半的英语专业学生报名参加了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

    “参加各种比赛和考试使大家树立了目标,明确了竞争对手。为了一场比赛,同学们可以全力以赴地学习,毫不懈怠。”获得了2009年“CCTV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云南赛区三等奖的英语专业学生高鹏说。

    外语系主任唐润光认为,“以考代练、以赛促学”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激励方式,促使学院外语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在2011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一人获特等奖,12人获一等奖,32人获二等奖,64人获三等奖,获奖人数和比例居云南省高校第二位,学院也荣获优秀组织奖。英语专业学生专业四级过级率稳定在40%~45%,2006级英专毕业生专业八级过级率达44%,2007级英专八级通过率高达53.85%,高出全国42.44%的平均通过率。

    “外语竞赛中学生频频获奖,证明了我们的思路和方法在实践中得到了肯定。经过全国性大赛和考试检验的教学成绩是最有说服力的就业竞争砝码。”杨家禾说。

    “参赛热”“考证忙”“倒逼”老师教学科研进步

    2008级学生杨佳平、郑怀斌和邓伟正在面临考研还是找工作的重大抉择,但无论如何,刚刚获得的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国家奖,将给他们的人生履历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杨佳平说:“数学建模要求有广博的知识,对力学、工程学、计算机软件应用等能力都有很高要求。我们在学习过程中提高了思维高度、查询资料的能力和综合组织能力,学会了怎么与团队伙伴密切合作。更重要的是,通过比赛,我们认识了自己,找到了与其他院校同学的差距。”

    从去年开始带领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信息科学与技术系主任徐光泽在这两年的教学指导中深深感到,学生们“参赛热”“考证忙”还“倒逼”着老师的教学科研不断进步。

    去年,当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的通知下来时,徐光泽丝毫没有动过参加的念头,因为全系只有一位教师接触过这个一向被视为“高端”的领域。但在院长杨家禾的一再要求下,信科系“硬着头皮”组成了数学建模指导组。

    身为三本院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这项全国高校规模最大的基础性学科竞赛,杨家禾说:“我估计不会取得很好的成绩,但我们不怕丢人,不参加永远不知道自己哪方面差。”

    老师们找齐10年来数学建模大赛的资料,用半年时间一边自己学习,一边培训学生。“原本以为初次参赛会全军覆没,但成绩出人意料,7个参赛队都取得了云南赛区的二、三等奖。这一下,老师和学生们的热情更加高涨。”徐光泽说,今年全校有24个队报名,被精简到12个队参赛。结果除了一个国家二等奖外,其余11个队分获云南赛区一等奖1个,二等奖6个,三等奖4个。

    与来自全国33个省(市、自治区)和新加坡、美国、伊朗的1251所院校、19490个团队、58000多名大学生同台竞争,本身就是一种荣誉。但徐光泽认为,“我们最大的收获,不是这些奖励,而是教师和学生对学科有了新的审视角度。”

    他说,以前,学生们对作为专业基础课程的数学兴趣不大,因为“不知道有什么用”,而比赛唤起了学生们对数学建模的强烈兴趣。信科系也逐渐认识到,“用数学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是一种重要的应用能力,是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的一种非常有力的手段。一门全新的专业选修课就此开设起来,受到学生欢迎,原定90人的规模一再扩大。

    徐光泽认为,教师通过指导数学建模比赛,教学科研整体水平大幅度提升,学院感到参加全国大型竞赛还有空间和潜力。现在,学院准备用3年的时间做准备,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科技作品大赛。

    (杨绍梅)

部分专业硕士“换汤不换药”
中国科大制备出八光子纠缠态
可持续发展理念注入大学生广告大赛
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以考代练,以赛促学
聊出真问题 谈出真实效
罗雪琴:蝶变路上 永不言弃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