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1年12月16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焦油也是PM2.5

烟草院士背后的控烟博弈

本报记者 白雪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1年12月16日   05 版)

    CFP供图

    中国烟草总公司郑州烟草研究院副院长谢剑平当选院士,引发了控烟人士的强烈反对。在他们看来,烟草行业宣称的“低焦油就能降低危害”早已被证实为谎言,但现在居然有人以“降焦减害”作为成就之一当选为院士。有控烟人士认为,“这简直是控烟不力的表现”。

    在中华医学会公共卫生分会主任委员曾光看来,虽然烟草院士的诞生只是个案,但折射的却是烟草经济依然被看重的社会现实。

    烟草院士背后究竟有怎样的一场烟草与控烟的博弈?

    环境与轻纺学部诞生“烟草院士”

    谢剑平是在中国工程院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入选院士的,该学部多为环境、气象、海洋等领域的专家。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魏复盛今年给谢剑平投了赞成票。他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前几年他并没有投赞成票,但今年谢剑平排名靠前。他和其他的院士按照程序,对其科研成果进行了审定。最终谢剑平从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40名有效候选人中脱颖而出,成为这个学部4位新科院士之一。

    魏复盛表示,他主要是以通过科技部审定的一些科研成果为基础,判断“降焦减害”的研究是有学术价值的。

    谢剑平公开的资料显示,其研究获得了国家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次、申报发明专利多项,研究成果被认可并已被推广。

    “在国外,政府绝对不可能拿钱资助这样的研究”。新探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克安告诉本报记者,这项研究不仅不能保护人民健康,反而可能增加吸烟者数量。他介绍说,美国早有研究发现,吸低焦油卷烟并不降低患肺癌的风险, 吸极低焦油、低焦油和中等焦油过滤嘴卷烟的吸烟者死于肺癌的风险是一样的,较低焦油卷烟导致吸烟雾进入肺部的方式改变,促使肺部腺癌(肺部深处发生的癌症)发病率增加。

    在魏复盛看来,谢剑平的研究是有科学性的,但公众对低焦油烟草的危害知晓度和习惯需要配合跟上。在他看来,任何科学研究都不能改变几亿人的吸烟习惯,在此基础上,还不如进行研究,降低危害。

    这在健康专家看来并不可行。“最简单的道理是,烟民们习惯了重口味,换了低焦油产品,深吸和多吸几乎是必然的。”王克安表示,低焦产品的有害成分仍很多,甚至引诱烟民深吸入肺,有害成分从而进入了肺叶深处。

    事实上,低焦油烟草的骗局在国外早有定论。2006年8月17日,美国联邦法院就曾判定烟草公司推广“低焦油、淡味卷烟比全味卷烟危害小”为虚假营销。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第11条指出,“淡味”、“低焦油”、“超淡味”和“柔和”等术语是虚假的和误导性的。

    曾光解释说,“低焦油”的片面宣传导致吸烟者放松警惕,吸烟的频率、时间有了很大的提高,而且吸烟更深。每个烟民身体中会有一定的尼古丁的烟瘾含量,如果摄入不够,会通过多吸来维持。“我们应该以大样本人群的追踪研究为基础,以烟草实际产生的结果为依据来对待烟草。”

    “如果谢剑平的研究与公众健康利益相关,他为何没在医院卫生学部参评?评审他时,为何未从医药卫生领域的学者那里听取意见?”王克安告诉本报记者,他们已向中国工程院寄信表达意见。

    焦油也是PM2.5

    在控烟人士看来,投票赞成谢剑平当选院士的几十名院士,有可能都不是很清楚“低焦油”烟草的严重危害。

    曾光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这提醒控烟人士,控烟宣传亟待加强。

    科普作家方舟子曾经描述过烟草对人体的危害:你点上一支烟,深深吸入一口。这一口就吸入了4000~5000种不同的化学物质,而其实你真正需要的只有一种——尼古丁。吸入烟雾是让外界物质进入人体的最快、最有效的方式之一,仅次于注射。烟雾中的尼古丁经肺部进入血液循环,只要10秒钟左右就到达大脑,刺激多巴胺释放。多巴胺能让人精神集中、肌肉放松并产生愉悦的感觉,让人上瘾。

    人们为了获得快感,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尼古丁能让心跳加速,比平时快30%;能让血管收缩,让血管变窄,同时血压也升高,要比平时高10%~15%;会损伤血管壁,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这一切都容易诱发心脏病;而香烟烟雾中的一氧化碳含量是安全值的600倍,吸烟者血液中的一氧化碳含量是不吸烟者的4~15倍;一氧化碳也能损伤血管壁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因此,吸烟增加了患心脏病、脑猝中风的风险。40岁以下的人群中,吸烟者心脏病发作的风险是不吸烟者的5倍。因心脏病发作死亡的病例中,大约1/4与吸烟有关。由于尼古丁和一氧化碳对心血管的影响,30~50岁男性中吸烟者患勃起障碍的风险比不吸烟者高了大约50%。

    我们看见的“吞云吐雾”,其实是没有燃烧的固体颗粒,主要是焦油。方舟子表示,如果一天吸一包烟,一年下来要吸入大约200克的焦油。呼吸道的表面本来覆盖着长纤毛的细胞,纤毛一致的摆动能把吸进来的颗粒物质逐渐排出去。但是香烟中的毒素让这些纤毛动不了。长期吸烟的人从喉咙、气管一直到肺都覆盖着一层黑乎乎的黏黏的焦油。焦油中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包括至少60种已知的致癌物和放射性物质。它们与肺细胞零距离接触,最直接、最明显、最确凿的后果是诱发肺癌。在20世纪之前,肺癌是一种极其罕见的疾病,有医学记载的不到80例。但是进入20世纪之后,随着吸烟的流行,肺癌的病例剧增,并逐年增加,迅速成为主要的死因之一。

    方舟子表示:所谓低焦油的香烟同样含有大量的致癌物,而且吸低焦油香烟的人为了能够过瘾,往往多吸几口甚至多吸几支,实际摄入的焦油量未必就低。避免香烟危害的唯一办法是戒烟和避开二手烟。“当你把一支烟吸完,你因此减少的寿命,甚至比吸一支烟的时间都长。”

    记者查阅资料发现,一项研究表明,北京市城区交通干道附近居住的儿童PM2.5个体暴露水平较高,北京某社区冬季时老人在污染物中的暴露水平也较高。追其原因,二手烟雾也是其中重要的“帮凶”。

    连日来引发公众关心的PM2.5,是指空气中悬浮的颗粒物,其直径小于2.5微米。魏复盛告诉本报记者,烟草产生的焦油,也是一群微小颗粒的集合,有些小颗粒也是直径在2.5微米以内的细颗粒物。“直径在2.5微米以内的细颗粒物,却会顺利通过下呼吸道,小于2.5微米的颗粒可进入肺泡之中,并可通过气血交换进入到人体血管。”他认为,谢剑平进行降焦研究,从科学的角度看是的确有利于人体健康的。

    纯科学领域的研究和人们的生活并不对接。控烟人士指出,烟草公司降焦的手段,主要是通过在过滤嘴上打透气孔,吸烟时一部分空气被吸入,稀释烟雾,从而降低机器所测得的焦油浓度。同时,不断减短卷烟可燃烧部分的长度,利用烟梗、碎片等来蓬松卷烟减轻其重量,也是降低机器测得焦油浓度的重要手段。然而,流行病学家发现,人们吸烟时用嘴含住过滤嘴,手指夹紧烟身,这与机器测试有很大不同。

    控烟难在哪儿

    谢剑平参选资料上显示为“部委遴选”。这意味着谢是由所在的单位提名,再报送归口部门进行遴选。而谢所在的单位是“中国烟草总公司郑州烟草研究院”,由国家烟草专卖局(烟草总公司)管理,其归口部门为工业和信息化部。

    魏复盛也认为,烟草税收对国家建设有重要作用,国家目前需要烟草行业,控烟是个逐步的过程,因此“降焦减害”是解决吸烟问题一个必经阶段。

    烟草税收支撑国家经济,千万农民以烟草种植为生,这都是中国烟草业常常强调的现阶段国情。全国有24个省、市、自治区设立烟草公司,地方政府通过税收和就业两方面从烟草生产中获益。烟草税收支撑了烟草第一大省云南财政的48.8%,第二大省湖南的28.9%。

    事实上,中国青年报2009年5月曾在烟草种植大省云南省发现,所谓的烤烟现代化并没有让当地老百姓过上现代化的生活。当地人表示,由于烤烟收购价是根据烟草行业的赢利水平来定,如果烟草企业压力大,他们就在生产环节上采取措施,对烟农来说,有时丰收了价格反而低了。一些农民“蹲着栽烟,跪着卖烟”,烟农与烟企的收益简直就是“两重天”。

    在国外烟草包装上常见病变腐烂的黑色肺部、溃烂的口腔和残缺歪裂的黑黄牙齿、流脓的畸形脚趾等图片和警示语,但在国内,烟草企业对控烟公约条款中的“包装警示”置若罔闻。

    中国是世界上少有的仍在实行烟草专卖制度的国家之一。众多批评意见指出,中国控烟之难,不在于烟民人数庞大,而在于控烟体制未理顺。主管烟草的部门既要履行控烟义务,还要维护烟草行业利益,这两种角色存在无法调和的冲突。

    曾光告诉记者,如今谢剑平能当选院士,从根本上反映了社会对烟草业的依赖和纵容。

    调查结果显示,中国2002年后的吸烟率、戒烟比例和二手烟暴露没有明显改善,现在吸烟者总数仍高达3亿人,72.4%的非吸烟者遭受二手烟的危害,戒烟率仅为16.9%。公众对吸烟及二手烟危害健康相关知识的知晓率较低。多数人不清楚“低焦油等于低危害”是早已被科学证明了的错误观点,而医生、教师等高教育水平人群错误认识的比例更高。在流行病学家看来,这意味着,一年造成的慢性病死亡数以百万计,为此付出的代价数以百亿。 

    曾光表示,烟草业的发展主要靠“三驾马车”——烟草成瘾、烟草经济和烟草文化。仅靠健康教育宣传,很难勒住第一匹马,而后两匹马,则是靠政府的力量来勒住,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是仅靠控制一匹马就能停下烟草发展势头的。“在科学事实与实地证据面前,政府必须作出抉择。”曾光说。

    本报北京12月15日电

    相关文章:

    控烟协会致信工程院:重估“降焦减害”效果

本报记者 白雪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1年12月16日 05 版

烟草院士背后的控烟博弈
控烟协会致信工程院:重估“降焦减害”效果
《中国日报》订阅有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