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岁的沈红斌两年前成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同年就以副教授身份申请指导博士研究生并获批,目前指导在读博士生3名。
像沈红斌这样的年轻博导在上海交大并不少见,目前该校已经有近190位副高职称教师开始招收、指导博士研究生。上海交大副校长黄震表示,原则上副教授及以上职称者均可申请指导博士生,对于特别优秀的讲师,学校也鼓励其申请指导博士研究生。
上海交大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杜朝辉介绍,学校自2008年6月起,开始对博导选聘制度进行改革,其中一项重大举措就是打破职称限制,建立起以工作岗位为核心的博士生导师选聘机制。
“过去,‘博士生导师’如同头衔,是代表教师身份的重要标志,有了博导称号,相关的福利和待遇也会接踵而至”,杜朝辉说,改革后,博士生导师指导博士生是其工作职责的一部分,而非头衔。
黄震举例说,该校密西根学院是上海交大与美国密西根大学开展的联合办学,其师资引进标准参照国外一流大学的标准,因此,对于密西根学院的教师,无论其教师的职称是教授、副教授,还是助理教授(相当于国内的讲师,记者注),均可指导博士生,“这样选拔提高了学术标准,打破了职称限制,可以真正选拔出那些学术能力强、对科学研究有极大热情的教师指导博士生。”黄震说。
而另一方面,上海交大的博士生导师选聘实行招生资格审核,教师竞争上岗,赋予院系自主权。杜朝辉介绍,博士生导师列入年度招生简章的审批权下放学院,由学部及学校负责备案,学院报备的招生导师数量不超过当年学院招生指标的80%,“既增加院系的责任意识和质量意识,也提高了博士生导师的竞争意识,逐步在博导选聘上加速去行政化的进程。”
此外,上海交大还实施博士生导师招生“封顶”制度,依据不同学科门类、学科性质,设置导师累计指导在读博士生上限,原则上每位博士生导师每年招收博士数量不超过3人。“既注重效率,又兼顾公平;既对博士生负责,又对博士生导师负责。”黄震说,这项举措也在某种程度上避免了以往少数博士生导师为了让博士生“打工”而故意延迟其毕业的现象。
上海交大在研究生教育改革方面的另一项举措是实行博士生“入学申请制”招考,即加大导师选才的自主权,淡化注重考核专业知识基础的考试选拔,强化重点考查专业基础及应用能力、科研实践背景和创新人才培养潜质等综合素质的多元考核选拔。
杜朝辉介绍,博士生“入学申请制”从2009年首次试行,2012年开始实现所有博士招生学科门类全覆盖。据介绍,“入学申请制”常年招生,考生可以随时申请博士研究生入学选拔,提交个人申请材料。学校将在所报院系组织学科专家、导师进行综合考核,通过者即可直接录取。黄震透露,上海交大2011年通过“入学申请制”录取的博士研究生达到116人,占全年招收博士研究生数量的10%左右。
据悉,上海交大将同时制定多项配套的优秀博士生源奖励举措,鼓励导师积极主动寻找优秀生源,通过“入学申请制”招考方式有的放矢挑选优质博士生。招生对象在原有基础上扩展到考生所学习专业为国家重点学科的应届或历届硕士毕业生。
本报记者 周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