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具有五十余年办学历史,在校生规模1.2万余人、占地1200余亩的国家首批示范性高职学院。走进学院,你既能看到布局科学、如诗如画的优美校园环境,又能体会到校企合作、开放办学的文化氛围;既能感受到学院与德阳重工业风雨同舟的厚重历史,又能感受到与装备制造业同步发展的蓬勃朝气。独具魅力的校园文化,彰显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温馨与力量。
实践创新 开放共享
美丽校园环境承载优良传统
“等以后有了家庭,我一定会带着自己的另一半常回来看看的。”“我以后还要回学校来照婚纱外景呢”。
学院五教前,一群双手沾满泥巴的女生传出笑声。许多学生正在老师的指导下忙着培土、栽树、布置园艺,一面印有“心怀感恩,美化校园”的旗帜正迎风飘扬。
这类师生共同动手美化校园的活动在学院并不鲜见,早在建校之初,学院虽然经费紧张,基础薄弱,却一直将校园环境建设与实践能力培养和德育工作结合起来常抓不懈。“艰苦奋斗、环境育人”,师生共同设计、建造了无言湖、集翠园、乐游轩、校园赋石刻群、共建示范纪念碑、银杏广场等人文景观。如今,千亩校园枕水而建,绿化面积达70%以上,校园内有芳草萋萋、枝疏叶浓的园林之妙,有以首任校首、《林海雪原》作者曲波命名的“曲波湖”,有杰出毕业生、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捐建冠名的“永好楼”,教学楼里有在全国各类大赛、活动中崭露头角的师生笑脸特写,校史馆内有驻足凝望的人群,“告诉父母别牵挂,学校就是你的家”、“道虽近,不行不至”等温馨标语和名言警句牌沿途而立。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路处处体现着“体制创新、开放办学”的办学理念。学院通过整合各方资源,修建了1.8万平方米的图书馆,5000平方米的体育馆和全国首个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与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5·12”特大地震展览馆等多个文体场馆。这些场馆向社会免费开放,不但成为师生修身治学的殿堂,更是服务地方的公共平台。具有高雅品位、丰富内涵的展览、学术和文体活动自然而然地走进了校园,共建共享的创举也赋予了“象牙塔”浓郁的人文氛围和开放活泼的独特气质。
育人为本 打造品牌
高雅人文环境彰显时代精神
2011年3月,在第十三届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上,两所高职院校冲入联赛结束了CUBA无高职的历史,其中就有学院女篮;在刚刚结束的四川省第六届大学生校园歌手大赛上,3位同学又捧回了一金一银,学院在所参加的三届歌手大赛上都斩获大奖——一所工科类高职院校在素质活动中表现如此抢眼,令很多人啧啧称奇。
2010年,学院党委对学生素质教育工程提出了系统建设要求,每周二下午被列为素质拓展活动的专用时间,许多学生大呼:“大学就是大学!”长久以来,学院以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运动节和周末文化广场为重点,开展了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的文化、体育和科技活动,形成了“三节一广场”素质教育品牌,而每月的形势报告会、人文系列讲座等,更进一步提升了校园文化的深度、广度。目前,学院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和思想。
学院坚持不懈地实施“大学生社会实践工程”,每年有5000余人次在社区技术服务、“三下乡”、课外专业实践、勤工助学等社会实践项目中提高思想认识、增强专业技能、增长社会经验。全院近40个学生团体每年开展理论教学2000余学时、各类活动300余项,参与活动的学生有数万人次。一些优秀的学生团体经常参与各种比赛和表演,获得省、市各种奖项60余项。
多方共建 交汇互补
浓郁实训文化培育技能人才
2011年5月,学院企业调研组对有着“核电焊接特工队”之称的“东汽班”学员进行回访,从一线班组长到分厂厂长,大家纷纷竖起了大拇指,东汽人力资源部负责人甚至说:“这是我见过的最好的毕业生!”毕业生则说,今天出众的技能基础、行为规范和团队精神都是在浓厚的实战氛围里“真刀真枪”练出来的。
长期以来,学院充分利用与德阳重装企业风雨同舟、唇齿相依的区位优势,与二重、东电、东汽等共建了实训基地。通过“校中厂”,把企业引入校园、产品引入实训、工程师引入课堂;通过“厂中校”,让教师进入车间、学生进入工段、教学进入现场。学院在打造出具有浓郁重装特色实训基地的同时,更保证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在轰鸣的实训基地里,既有企业纪律规范、工作流程、警示标语,又有学校的温馨提示、章程制度,学院按照企业生产要求和实训教学需要,营造出“真环境、真设备、真产品”的实训环境。在这里,学生不但能接触到企业尖端生产设备,充分感受重装企业文化,还能在真实的生产实训模式下接受“双师”的指导,真正实现“实习场所像车间一样,实训教师像工程师一样,实训作品像产品一样”。5年来,1.5万余名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从学院奔赴建设强大祖国的第一线,毕业生广受社会和用人单位好评。
(张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