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1年12月27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软硬兼备”拉近大学生与职场距离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特色人才培养促就业

《 中国青年报 》( 2011年12月27日   08 版)

    入秋以来, 全国高校2012届毕业生求职的大潮陆续在各地涌起。今年年初的全国就业工作座谈会上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为660万,预计整个“十二五”时期应届毕业生平均规模将达到近700万人,大学生就业队伍将持续扩大。

    尽管今年的就业形势相对乐观,但企业对用人的要求却更加明确。“现在企业在注重学历的同时,更注重思维方式、沟通能力以及理解能力,责任心、上进心,坦诚也很重要。”“我们比较看重学生的实践经验和动手能力。”在各地高校秋季双选会上,很多企业不约而同地提出这样的用人要求;另一方面,随着就业形势趋好,大学生求职时也更关注就业质量和未来的职业发展。大学生与职场之间的距离,除了就业环境、大学生就业心态等因素,最主要的因素还是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的不匹配。

    职场对于人才的需求,可以归结为“软硬兼备”。“硬”要求毕业生具有较为过硬的专业知识、外语水平、动手能力等技能性的能力;“软”则是对个人的沟通能力、团队意识、价值观、责任感等综合素质的要求。面对这样的要求,传统的人才培养方式显得力不从心。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跟不上市场需求,偏重专业教学、轻视素质教育,让大学生与职场之间总存有较大距离。让学生同时具备“硬功底”和“软实力”,需要高校发挥自身优势,突破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全方位、一体化地促进学生软硬实力的双方面提升。

    创业始于校园

    梦想照进现实

    作为一所以培养IT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大学,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引起人们的关注,是在去年9月大连市沙河口区政府主办的“大学生创业‘苗圃计划’授牌仪式暨创业政策‘四进校园’启动仪式”上。当时,大连东软信息学院与大连理工大学、大连海事大学等12所高校获批加入“沙河口区苗圃计划”,该校的SOVO前程科技软件公司的“无线订餐管理系统”项目获得沙河口区政府无偿扶持资金4000元。

    SOVO是大连东软信息学院为增强学生企业实战经验和就业核心竞争力而建设的大学生创业中心。在校学生自主申请成立和运营“虚拟公司”,由创业导师指导,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通过实境体验的方式全面地了解现代企业的运作方式及工作流程。通过在SOVO中完成真实的商业项目,学生可以完善专业技能,提高应用实践、组织和沟通、团队协作等职场能力,从而全面培养综合素质,为未来职场积累经验。上述的“无线订餐管理系统”项目,就是虚拟公司的真实项目。

    当前,以创业实现职业目标已经成为很多大学生的就业选择,以创业带动就业也被越来越多的高校所重视。早在2002年,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就认识到了创业教育的重要性,SOVO的创建,让学生创业梦想的“种子”可以在校园中萌发。

    “现在回想起来,我的创业想法,应该是从进入SOVO时就注定被点燃。”大连景枫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创办者陶文鑫这样谈起自己的创业感受。陶文鑫是大连东软信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软件工程专业2011届的毕业生,在校期间他任一家“虚拟公司”——光森流媒体研发公司的总经理。“学校一直强调‘学用结合’,而SOVO就是一个有效的实战场地。敢于挑战、做事果敢、沟通和人际协调能力良好、富有团队精神,我现在具备的这些素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在SOVO的实践经历。” 陶文鑫说,“虚拟公司的锻炼可以使专业知识转化为应用价值,个人的创造能力、创业精神和个性潜质也得到极大的释放。我学会了如何运营公司、开发项目、分工协作……这些都支撑着我创业梦想的实现。”今年毕业时,陶文鑫毅然坚持自己的创业想法,经学院老师的指导,他参加了2011年“赢在大连,激情创业沙河口”青年创业者大赛,最终赢得大赛第三名,并获得6万元的创业扶持金和30平方米扶持场地。有了资金和场地,陶文鑫顺利地将虚拟公司孵化为实体公司。

    SOVO作为职场实践平台,不仅是在校生创业的“土壤”,也有力地促进了就业质量的提高。据了解,在SOVO中锻炼过的学生,因为较为过硬的专业技能和出色的软素质,更容易实现高质量就业。职场实践平台的核心理念是“学校与企业零距离对接”,这正体现了大连东软信息学院“产学融合,校企互动”的人才培养优势。

    校企无缝对接

    提升就业质量

    在东软校园中有这样一群学生,当其他学生还在忙碌于各种面试时,他们已经提前成为了企业的“准员工”——他们就是企业定制班、顶岗实习的学生。大连东软信息学院从2004年开始,就开始了企业定制培养的大胆尝试。学校与企业签订人才培养协议,按照IT行业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共同更新课程内容、共同提供师资、共同完成教学。配合企业实训,加上校企双方共同组织的各种活动,让学生在校学习阶段就能强化知识运用能力、认可企业文化、了解企业业务,顺利完成由“学生”向“员工”的转变。这不仅大大节约了企业的人力成本,也提前解决了就业问题,提高了就业质量。

    该院于2008年开展的惠普定制班,至今已陆续使100余名毕业生由在校生变为惠普的“准员工”,最终成为惠普的正式员工。“我们在选用‘准员工’时看重的是东软学生良好的综合素质、正确的价值观和对IT行业的理解。”在谈及选择东软毕业生的原因时,惠普公司这样评价,“东软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较强,实践经历丰富,语言与沟通能力很出色,又具备很强的团队意识。通过定制班的实习和培训,他们在深入了解行业背景、认知公司文化和熟悉工作内容后顺利成为合格员工,并能在短时间内迅速成长为优秀的惠普人。”

    惠普定制班只是校企融合的一个缩影,该院已与英特尔、IBM、微软、思科、埃森哲、简柏特等众多世界500强企业开展互动合作。就在今年9月,大连东软信息学院与文思创新软件技术有限公司达成就业合作协议,成为文思创新公司在大连合作的第一所高校,也为学院大三学生的就业开通了一列“绿色直通车”。经笔试和面试,文思创新共选拔56名东软大三学生组成文思实训班。据该院软件测试专业方向负责人王法胜老师介绍,文思创新安排了“软件开发+测试技能+实用英语+职业素养”的课程培训,学生在大四实习前通过由文思创新公司制定的企业考核项目后可实现就业。“把在校学习的知识、在企业实训的技能与行业发展结合在一起,真正实现了学以致用。”王法胜说。

    把准教学“脉络”

    创新培养模式 

    传统的专业教学中,对于技术类人才的培养,多是抽象的理论知识、枯燥的课堂内容,学生学有所成,却因动手能力差仍旧距离职场很远。在以IT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的大连东软信息学院中,“知识的运用比知识的拥有更重要”已经深植在学院师生心里。为了贯彻 “强能力,重应用”的人才培养原则,变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生动,该院设置了实践学期。让学生在实践学期中,成为概念实习、技能实习、项目实习的参与者、推动者,彻底地摆脱了应试教育下被动接受者的角色。

    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的小学期实践项目为例,该系基于专业培养目标,以项目贯穿教学始终,自上而下设计各级教学项目。这些项目相当于综合性的课程设计,把相关联的课程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认识到课程的系统性和知识点的关联性。例如“智能家居”项目,对学生的GPRS、单片机、安卓开发等技术的掌握提出了综合性的要求,小学期就是针对这些能力综合进行培训,最终使得学生在毕业前完成智能家居系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副主任滕英岩老师表示:“小学期课程很好地让学生们把自己在理论学期的知识应用于实践,提高自身动手能力,还培养了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这对学生就业实力的积累有很大帮助。”

    为了培育更多拔尖人才,促进高质量就业,大连东软信息学院还积极探索“创新实验班”的教学模式。首次创新实验班由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2010级学生中遴选的32名优秀学生组成,选拔副教授以上级别的各类学科带头人担任授课教师。实验班针对学生特点制定了专门的培养方案,因材施教,以培养“校园特种兵”为目标,授课内容从数量和深度上都比其他班级有所增加。师生之间开展互动式教学,学生被分成6组,每周两个任务,以团队的形式完成。实验班学生在大二时就会被派到SOVO去参与实际项目,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相结合,使之及早适应企业的要求。

    促进学生的就业,除了以市场为导向,强化专业功底,在全面提升学生软素质的过程中,还有一点也十分重要,就是加强在校学生的就业指导。现在很多大学生对于职业规划课程的需求很强烈,而偏偏很多高校却没有这一课程。有的也只是学生临毕业了,才简单做些职业规划方面的指导,而这对学生就业的帮助是远远不够。

    从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就业办公室了解到,该院的各个专业在新生入学时就特别安排就业指导课程。通过这些课程,让学生在学习专业之初就对专业有详细了解,并明确职业生涯,确立个人发展目标,积累实力,就业时争取适合自己发展的岗位,争取高质量的就业。“我记得刚上大一时,学校就会安排我们每一位新生写一份职业生涯规划。”大连东软信息学院日语专业2011届毕业生王涵这样说起学院的就业指导,“其实我想学校的目的不单单是让我们规划自己的职涯,更多的是,希望通过这个职涯规划来促使我们好好规划大学几年如何去度过。这有助于我们尽早树立短期、中期甚至长期的学习目标,并努力地达到它们。”王涵曾是日语系的优秀学生干部,多次获得学校奖学金和省市级的评优称号,在去年10月他进入IBM公司实习,因为表现出色,今年毕业后顺理成章地成为IBM的一员。

    目前,大连东软信息学院正在推行TOPCARES-CDIO教育教学改革。CDIO是国际工程教育的最新成果,TOPCARES-CDIO是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在借鉴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基础上,围绕“教育创造学生价值”的理念,对CDIO体系的充分吸收和本土化。其中“TOPCARES”分别代表技术知识与推理能力、开放式思维与创新、个人职业能力、沟通表达与团队工作、态度与习惯、责任感、价值观、应用创造社会价值共8个一级能力指标。一级指标下又细分为32个二级指标和110个三级指标,有些还根据具体专业不同细分出四级指标。改革的目的正是以“TOPCARES”为标准,通过一体化教育管理模式将专业课程的教学与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融合在一起,从“软”、“硬”两方面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

    (闻秋)

分享到:
西部就业:平凡但不平庸
甘肃团组织三下乡慰问到灾区
北京:草根相声团自费社区“送乐儿”
团情微讯
“软硬兼备”拉近大学生与职场距离
欢迎订购《青春激扬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