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金牌“红云图书室”和优秀小剧本评选活动结束,由红云红河集团联合中国青年报社举办的2011年“红云图书室”大型公益活动也进入总结阶段。今年,组委会在写信申请的学校中评选出100所金牌“红云图书室”,继续向每所学校捐赠300种优秀图书。另外,从200多份学生原创的小剧本中,评选出100个优秀作品,每份作品予以500元的“红云图书室奖学金”。
从2007年至今,全国已有29个省(区、市)的贫困地区中小学受赠建立515个“红云图书室”(含2011年新增的15所学校),红云红河集团为此捐赠图书21.5万册,价值540万元,同时发放奖学金20.5万元,惠及全国数以十万计学生。
今年的“小剧本”创作大赛鼓励学生观察身边环境,将校园生活和家庭生活中有趣的人和事以剧本形式再现出来。对于许多中小学生来说,这是一个陌生和令人畏惧的领域,但仍有25个省(区、市)的学生勇敢地寄来了他们的作品。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二师28团梨华中学陶柯的作品《这样的父母我不爱》用三幕情景解释了孩子眼中的“孝”道,湖北省蕲春县南征中学雷坤的作品《天秤座女孩》,描写了一个骄傲的女生如何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认清自我的成长过程。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红寺堡二中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对《石壕吏》、《皇帝的新装》等课文内容进行了改写和再创作……这些“小剧本”的取材大都源自宿舍、教室、食堂和家庭,文笔尚显稚嫩,故事情节大都简单,但感情朴实真挚。
“记得曾经看过一个电视广告:孩子问:‘爷爷,山的那边是什么?’爷爷答:‘是山。’孩子又问:‘那么再那边呢?’爷爷说:‘还是山!’‘红云图书室’改写了爷爷的答案,同时也让边远地区的孩子们拓开了视野,吸纳了知识的甘露。” 在评阅了大量山区学生创作的“小剧本”后,“红云图书室”评委、云南大学附属中学高级教师郑至波感慨地说:“通过参加‘红云图书室’活动,孩子们不仅能提高认知能力,而且还能将自己朴实、真挚、感人的生活画面展示给同龄人。‘红云图书室’为山区和城市的基础教育架起一座交流沟通的桥梁。”
今年,组委会对云南、广西和湖南的6所学校进行了回访,带去了著名心理专家陆晓娅和著名电视剧编剧陈彤的精彩讲座,通过面对面的交流,帮助学生通过阅读和写作来理解和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将读书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
“名家走进红云图书室”活动让3000多名山区学生和教师直接受益,所到之处,受到学校的热烈欢迎,其中有两所学校组织全校师生在大操场听讲座。两位老师事先做了大量案头准备,全心全意投入讲座。陆晓娅老师自己购买了“儿童哲学智慧丛书”,分送给各校的学生;陈彤记下每一个找她提问签名学生的地址,回到北京后给他们每人寄了一本笔记本。虽然活动内容是针对学生设计的,但教师们也挤进不大的教室,聚精会神听讲,并参与课堂练习和提问。陆晓娅在云南省普洱市墨江哈尼族自治县鱼塘乡中心小学举办讲座时,县教育局的官员和县城中小学的校长老师们早起驱车两个多小时赶到鱼塘乡,只为亲身感受先进教学理念带来的冲击。陈彤在湖南省永州市双牌县第一中学演讲时正值盛夏,校方为了使全校师生都聆听到作家成才的故事,只能安排在操场上。当上午的阳光越来越炙热时,师生们无一离场,想提问的孩子一心急,干脆到讲台边排起了长队,陈彤带去的10多本书籍很快被“抢”光。
“名家走进红云图书室”带给山区孩子们的远不止新思想和新观念。
陆晓娅走进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布朗山布朗族自治乡中心学校举办讲座的前一天正值中秋节,组委会工作人员特意购买了几箱火腿月饼带到学校,和全校的布朗族、傣族、拉祜族学生一起过了一个特殊的中秋节。这也是许多少数民族小朋友第一次过中秋节,第一次和外来访问者过中秋节,学生们很兴奋,表演了一个又一个节目。
在云南省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民族中学,陈彤的讲座吸引了全校师生端坐操场凝神倾听。中场休息时,陈彤换上校方准备好的纳西族传统服装,和学生们围成一圈跳起了民族舞“打跳”,复杂的舞步让陈彤应接不暇,操场上笑声阵阵。
在回访中的每一所学校,“红云图书室”组委会的工作人员都认真倾听了师生们对“红云图书室”的管理、利用和书籍需求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学校的反馈让人十分欣慰。
从“红云图书室”落户云南省昆明市富民县第一中学以来,红云红河集团已经向富民一中捐赠了总价值1万多元的图书。5年来,具有深厚人文底蕴的富民一中不仅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红云图书室”的每一项活动,并且投来的作品质量高、获奖学生多。2010年,富民一中还将学生们做的所有寻根文化调查报告集结成册,作为以后指导学生开展各类社会调查活动的校本教材。
在布朗山乡中心学校,31岁的英语老师岩三罕兼任图书室管理员。每天一个半小时的开放时间对学生来说远不解渴,可事实上,岩老师要多花一倍的时间来整理书籍,工作量相当大,每个月也只有30元补贴。但他说,因为当了图书管理员,他成为全校最受欢迎的老师,只要在校园里出现都有一大群孩子跟在后面拉着他的衣角说“开门去!开门去!”。每回觉得力不从心的时候,看到孩子们冲进图书室的那股兴奋劲儿,他便一直坚持下来。
由于许多学校地处偏远,道路险阻,回访途中遇到了很多难以预想的困难。有的山路路窄弯多,回访人员坐在车上被巨大的弯道摇晃得东倒西歪,心惊胆战。在一些处于贫困山区的学校,乡里连个像样的旅店都没有,一行人只能在当地相关部门的协调下,分住在不同的小旅馆里。
一位回访人员说:“每到一所学校,看到孩子们仰起的小脸上一双双渴求的眼睛,一切艰难困苦都微不足道。路途的艰难险阻、生活环境的困苦,让孩子们的求知若渴显得更加珍贵。”
(杨绍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