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在我们的成长路上,总有一些人深深地影响了我们。他或她可近可远,可真实可虚拟。他或她可能会一直伴随我们一生,也可能只与我们结缘一瞬。他或她可能见证我们最甜蜜的日子,也可能陪伴我们失恋、失意和彷徨……总之,他或她参与我们的生命历程,促成我们价值观的形成。
初读郑渊洁,并不是一次太愉快的体验。1995年,当我在家乡路边的报摊上翻开那本名叫《童话大王》的杂志时,我原本以为会看到一些温馨可爱的小故事。结果,十几页文字翻过,我竟然生生被气得涨红了脸。
那时候,我是个骄傲的小学生,脖子上系着红领巾,袖子别着“三道杠”,下课的时候在广播站读文章、讲故事,自习课又要坐在讲台上维持秩序,整个人都洋溢着“好学生”的光芒。
可这光芒却被一篇童话讽刺得体无完肤。十几年过后,我还能记得,那篇名叫《驯兔记》的童话里,所有的“好学生”都会突然间变成一只兔子,而家长、老师则会为他们的转变感到由衷的高兴。
“温柔、顺从,不调皮捣蛋,我们就是要把你们培养成这个样子呀!”一位激动的老师在文章里说。
这部短短的童话把抨击的言辞都隐藏在一些浅显的比喻里。比如,“好学生”们利用耳朵长的优势,不放过班上任何同学的窃窃私语,时刻向老师汇报;或者利用比别人多一瓣嘴唇的优势,从事着班干部工作,说服同学赶快变兔子。
一个好学生哪里受过这种羞辱?更要命的是,对比之下,我发现这还真是自己常做的事情:偷偷记录不守纪律的同学名字、在班会上向全班同学侃侃而谈“不辜负老师和父母的期望”。
我觉得自己肺都要气炸了。
那是我第一次接触郑渊洁的作品。在此之前,我只看过电视上关于舒克、贝塔的动画片,它和其他动画片看起来并没有太多不同。可文字里的郑渊洁却有着更大的野心,他不仅在讲有趣的故事,而且还在传递着一些简单却鲜明的观点和立场。
这是其他童话故事罕有的特质。也许正因为此,气鼓鼓的我才会依然买下了那本《童话大王》,并且在之后的日子里,慢慢成为这本小杂志的忠实读者。
很难总结我从这些小小的童话故事里收获了什么,那是一些零星却复杂的感受。可的确是“差学生”皮皮鲁的故事让我惊觉,自己原本骄傲的优越感毫无根据,成绩不好的同学也有自己优秀的一面;而更多的故事则反复陈述,衡量一个人的标准有很多,而“听话”大约是最不重要的那一个。
如今回过头来看,这也许是一场关于“平等”和“自由”的最浅显的启蒙。
因为个人的兴趣,我读过不少童话故事,但郑渊洁的作品应当是其中最独特的一类。如果说普通的童话故事是“奶糖”,讲些简单的小故事,希望教育孩子诚实、礼貌这些基本的品德;那郑渊洁的童话可以被称作“糖衣药片”。他孜孜不倦地用不同的故事宣扬同一种价值观,纠正当代教育的偏差。尽管,它们被包裹在一些以老鼠和大灰狼为主角的“糖衣”故事里,读者也只是一群年幼的孩子。
后期的郑渊洁尝试了更多宏大的题材,甚至一度有传言他的作品被美国好莱坞购买了改编版权。不过,我的记忆还是停留在年幼的时候看到的那些童话故事。我相信,在我初萌的人生观里,它们打下了足够的烙印。
郑渊洁抨击当代教育的言论有很多,付诸行动的也不少。19年前,一位名叫郑正的小学生引用他的名言“成绩差的学生不一定没出息”反驳校长,被校长反将一军:如果能请来郑渊洁,就免了郑正的作业。结果,郑渊洁真的去学校,做了讲座,郑正从此再没写过作业。
当然,最著名的一个例子,还是他让自己的儿子郑亚旗退学,在家接受教育。当时,我身边有不少人等着看笑话。不可否认,郑渊洁的言论有很多偏激的部分,很多人更愿意相信,他的观点,只是过于强烈的反叛精神集合之后的谬论。
但时间证明,郑亚旗和郑正如今都有了自己不错的人生。在看到这些新闻的时候,连我自己都长出了一口气——那是我赞同却无法尝试的选择。事实上,尽管他的童话的确改变了我年幼的思考和认知,可从表面上看来,我仍然戴着红领巾、别着“三道杠”,努力学习,并且依然“听话”。
并不是每个人都有反抗现实的勇气,但至少我终于知道,这样的现实并非理所当然。
我从没有见过郑渊洁本人,却一直关注他的消息。最近,这位童话作家又被推到了风口浪尖,起因是他在微博上建议取消小学班干部制度,因为在他看来,小学的班干部简直就是在“培养汉奸”。
一名小学生在网上贴出了公开信,指责郑渊洁“刺痛了全国现在或曾经是小学生班干部的心,刺痛了小学生班干部家长的心,刺痛了祖国未来的心”。
“您是名人,您有大放厥词的权利,但请您不要肆意摧残祖国的未来……要论此理,您才是民族罪人、千夫所指,您懂得有木有!!!!!!!!!”这名小学生在公开信里说。
多眼熟的场景——又是一个被气得涨红了脸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