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1年12月29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中国贺卡文化自成一体,写、寄、收、藏各具含义——

贺卡文化与人文回归

仁弘 《 中国青年报 》( 2011年12月29日   05 版)

    是年龄的增长抑或时代的推移,很多美好在不知不觉中远离,当它倏地又出现在面前,你便不自觉地开始思考它回归的意义,这其中就包括贺卡。

    昨天惊喜,收到朋友寄送的贺卡一张,却有一种不适应感,猛然想起在这之前信箱空空已久。打开信箱将贺卡收纳入手,未见其名,心中已满期待。轻手撕开信封,挺拔清新的贺卡从牛皮纸信封中抽出,展开纸页,悦目而体己的手写体似还透着隐隐墨香,于是内心暖流涌动,不自觉追忆过往,不胜唏嘘。真想与好友见面把酒言欢。

    这感觉久已未见,于是匆匆翻阅,偶有所感。

    中国的贺卡文化自成一体,写、寄、收、藏各具含义,且深深扎根于民族文化之中。

    书写贺卡是寄托情感的过程。说来可想,一个人,一盏灯,玩笑时微笑窃喜,感伤时埋首流涕,只对着一支笔,一张纸。因为下笔的时候会像是在跟收件人对话,写下想诉说的语言,这些话也许就是属于那一时刻、那一情境,但是其他时刻与其他氛围都代替不了,通过书写贺卡的过程,完成即使是面对面可能也无法完成的跨越时空地交流。

    当然这种交流也需要传递,寄送贺卡就是思念旅行的过程。贺卡需要旅行,这是短信、电话,甚至面对面交流都不能企及的方式,一张贺卡的旅行延长了感情的回味,寄者斟酌,收者期待,像茶一样,经过沉淀的情思也愈加醇厚。最终一句收到,感情也随之升华。

    因此接收贺卡实际是提升感情的过程。我以为这依托于书写的独特性,展开贺卡,见字如见人,看到熟悉的笔迹,会很自然地想到写贺卡的那个人和与他经历的一切。而前面所述的对着纸笔的情感抒发,也全部融入每一笔画之中,这时候,文字是一种感情的载体,而贺卡是这些文字的载体。

    贺卡也有一个特殊的属性,只有收藏贺卡的人才会发觉。就像无意,你翻到了自己在某时某地由某人寄出的一封贺卡,再读的时候已是时过境迁,味道和情感也自然不同。而这个贺卡,像是曾经的你寄给现在的一封信,短短几行字,却让人怀念感慨。藏起收到的贺卡,就是收起美好回忆的过程。

    这写、寄、收、藏4个要素是中国贺卡文化自成一体的体现,也勾勒出自古以来民族文化推崇的人与人情感交流的过程。收藏家马未都认为,贺卡是中华民族曾经的文化精髓“礼”的一部分,私深以为然。礼是儒家思想所讲求的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结构的重要组成,所谓“仁”即人与人的亲善关系,也就是所谓的人文关怀。

    因此贺卡文化的再兴,可说是一种人文的回归。我们已经意识到千篇一律的短信拜年和电子贺卡,在曾经被我们忽视的纸质贺卡面前那么苍白而机械,人与人关系的冷漠通过其表象显露无遗,其实很多对于旧时美好的回忆早已淡漠。很高兴贺卡承载了一些温情回到我们的生活,让我们忆起书写贺卡也曾是中国孩子文字格式的最初洗礼,挑选贺卡曾是我们心中最在意的节日活动,也曾为书写不整而担心烦忧,曾为收到在意的人寄来的贺卡而激动鼓舞,如今我收到一张贺卡,就能拿出封存已久的过往。

    天南地北,红印加身,一张贺卡不仅承载了这一路风尘,也预示着新的重视人与人关系的时代来临。

分享到:
“最牛开发商”伪造政府公文办证竟遇“一路绿灯”
贺卡文化与人文回归
明信片 旅人的寄托和依恋
贺卡信札传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