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1年12月29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福建:农民工业余生活贫乏亟待解决

本报记者 陈凤莉 《 中国青年报 》( 2011年12月29日   06 版)

    在接触到“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状况”的主题调研之前,福建团校的郭汉城老师认为自己还是比较了解新生代农民工的。“他们业余文化生活应该比较贫乏,应该特别希望能够享受丰富的文化生活。”

    但是真的走进农民工群体,他发现他预想的那种会有人“热切倾诉”的状况并没有发生。

    “他们表现得很平静,大多数人觉得自己现在的生活挺好的。”在郭汉城的调研中,他听到了这样“不正常”的反映。

    但跟农民工聊得多了,郭汉城渐渐理解了这种“平静”,“他们每天紧张地工作,最大的愿望是多挣点钱,在物质生活水平还尚不高的时候,文化生活对他们来说是一种奢侈。”

    在接受调研的新生代农民工中,对于精神文化生活,很多人表示“没有钱,也没有闲”去享受。

    “他们工作强度比较大,我接触的农民工大多每天工作都在10个小时以上,每周工作6天的比比皆是。”郭汉城说,这样的工作规律让新生代农民工们对于精神文化生活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调研表明,职业状况是制约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的首要因素。微薄的工资收入、不明朗的发展预期,高强度、长时间的劳动,抑制了他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在调研的农民工中,有68.1%每天工作时间在8个小时以上,10.6%工作10个小时以上;87.6%每周工作6天以上,23.6%每周工作7天。工资收入在2000元以下的占55.6%,3500元以上的仅有4.7%。这样的工资水平意味着他们还基本处在温饱阶段,并不足以支持他们去追求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

    而尽管有些企业拥有比如篮球场、图书室、健身房等文体娱乐设施,但是由于农民工休息时间不足、精力不济等原因并不经常使用。

    “我希望工作时间弹性一点,不要老上大夜班。”在泉州一个小型发电机厂,一个女孩这样告诉郭汉城,而事实上,像女孩一样的状况并不是少数,“工作时间长,经常上夜班让这些年轻人没时间去考虑精神文化生活,有点时间也只是去逛逛街买些生活必需品,或者是上上网。”

    而更多的人则是选择“在宿舍里待着看电视,或者出去散散步”这样并不需要经济成本的娱乐方式。

    福建省团校的林雪红老师惊讶于这样的调研结果,“他们觉得这样的生活没什么不好的。”而林雪红也知道,其实是他们已经习惯了这样没有多少精神文化含量的生活。

    在一家酒店调研的时候,酒店的主管告诉林雪红,当别人都在休息的时候,他们却是最忙的。“他们几乎没有时间去享受精神文化生活。”

    林雪红觉得这种“习惯”并不正常。“这种习惯让他们安于现状。”

    在另外一家酒店,一位青年员工希望在业余时间充充电,却被其他员工说成是“不靠谱,不安分”。林雪红觉得正是那种“习惯”,让他们没有上进的欲望。

    但林雪红却明显感觉到精神文化生活对于农民工的意义。

    “如果企业的文化生活比较丰富,员工的整体状态都不一样。”同样在福州,林雪红调研了两家不同的企业,结果她发现企业文化生活丰富的员工会更活泼,沟通也更顺畅,而另外一家企业在访谈的过程中,则一度显得很沉闷。

    在郭汉城看来,要丰富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就要主动为他们提供精神文化产品。“他们大多比较被动,如果企业或其他组织组织活动,他们会参加,但他们很少会主动去寻求。而且能够让他们免费享受到的精神文化产品也并不多。”郭汉城说,“所以希望通过面对面的活动,让全社会都关注到这个问题,为农民工们主动做些什么,让他们意识到享受精神文化生活也是他们的一项正常权益。”

分享到:
全团关爱新生代农民工工作继续深化拓展
“超越的”与“当下的”
构建新生代农民工“文化福利”体系
重庆:“面对面”不是“一锤子买卖”
福建:农民工业余生活贫乏亟待解决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