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2年01月01日 星期日
中青在线

江苏高校团干基层享受“成长突击”

黄欢 本报记者 黄丹羽 《 中国青年报 》( 2012年01月01日   01 版)

    远离家乡和亲人,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重新开展工作和生活,这恐怕是每一名奔赴江苏省内以及河南、河北、西藏县级团委挂职的165名江苏高校团干部最基本的生活写照了。

    即使有诸多不便,他们也不负众望,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推动服务团的工作,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

    据统计,一年来,165名江苏省高校赴基层挂职团干部参与推动非公企业团建3600余家,完成乡镇街道团组织格局创新1220个,帮助青年实施贷款项目2200余个,建设共青团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800余个,提供见习岗位两万余个,搭建校地合作项目224个。

    主动融入寻定位

    对于大多数曾只在高校任职的团干部来讲,走基层并不是一件轻松活儿,尤其是远赴海拔4000多米的西藏开展共青团工作,更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挑战。

    在西藏拉萨市当雄县挂职团县委副书记的王伟今年刚满25岁。从繁华热闹的南京,一下来到海拔4300米的偏远寂寞的高原县城,高原反应强烈、住宿条件简陋、生活习惯不适应……王伟说,自己正在进行着一次“成长突击”。

    诸多的“意外”给这位年轻的团干部出了不少难题。由于团县委书记和一名副书记都已转岗,另一名副书记休产假,唯一的干事是一个只有24岁的小伙子,整个团县委开展工作的重担,一下落在了王伟肩上。

    “其他县的挂友都跟我开玩笑,说你可是拉萨市甚至整个西藏地区,唯一一名主持工作的挂职团干部啊!”王伟笑言。

    话虽如此,两个人的团委要面对全县的基层团组织,做好工作并不容易。

    以前在学校团委只从事一个部门的工作,现在却要独自挑大梁,角色的突然转变让王伟顾不得纠结,一门心思扑向了工作。

    基层调研、起草文件、组织牧民青年参加创业技能培训、为中学生讲航天发展史……王伟忙得不亦乐乎。

    此次与王伟一同进藏挂职的高校团干部共有20人。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这都是一次心理和生理上的双重考验。难能可贵的是,所有挂职的高校团干部,都在努力让眼前的困难变得不再是难题,尽快适应、主动融入、积极开展工作是他们的同一目标。

    “新时期的共青团干部必须能在各种环境和条件下开展工作。”在拉萨曲水县挂职团县委副书记的季王飞这样表示。

    一年来,165名江苏省高校赴基层挂职团干部共走访基层单位3900余个,访谈团员青年2.1万名,召开座谈会1500余场。这些数字的背后,正是高校挂职团干部们融入基层、融入青年的身影。

    脚踏实地做实事

    尽管在高校开展共青团工作与在地方基层有着很大区别,但“想方设法做实事、做好事”却是高校挂职团干部共同的想法。

    在河北省沧州市盐山县挂职团县委副书记的余智超坦言,由于地方共青团工作打交道的对象是各乡镇、街道、学校、村的团干部和团员青年,大家风格不一、思想多样、流动性大,以至于以往在高校开展共青团工作的很多经验,在这里基本派不上用场。

    “对我来说,要做的就是踏踏实实走进当地青年,认识和了解青年,把好青年思想的脉。”余智超是个行动派,在明确想法之后,一有机会便深入青年群体,通过聊天、访谈的形式了解青年思想,研究解决方案。一年来,他以各种形式访谈青年300余人,撰写调研报告4篇,为20余人次青年解决了实际问题。

    赴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挂职团区委副书记的孔德根,为了尽快了解挂职地方团情社情,到乡镇、街道、社区和中小学进行走访调研,成了他每个星期的必修课。

    靠着勤跑、多问、多思考的态度,全区两个镇8个街道办事处、30个村以及部分社区和中小学都留下了小孔的足迹,“大学生村官”、“流动青年”、“非公企业青年”、“乡镇团委书记”等座谈会也陆续召开。

    对在河南省新安县挂职团县委副书记的胡龙飞而言,赴基层挂职是一次难得的开阔眼界、锻炼自我、增长才干的机会。

    在负责农村青年就业创业工作时,为了能给当地青年争取到更多的创业资金、贷款支持,胡龙飞通过上门拜访、电话联系等方式,多次与当地各金融机构有关负责人进行商谈。“被对方拒绝很平常,但对于我们来说,必须迎难而上。这是一个很磨练人的过程,毕竟这项工作是需要花时间和精力去琢磨的。”

    靠着身体力行推动青年就业创业的劲头,胡龙飞与团县委的同事一同努力,争取到洛阳市小额担保中心贷款50万元,直接带动青年实现再就业500人。

    与胡龙飞、孔德根等人一样,高校挂职团干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服务广大团员青年的诺言。

    资源共享共发展

    此次赴基层挂职的高校团干部普遍具有较高的学历,有一定的理论功底,工作能力较强,富有激情,视野开阔。一年来,他们积极发挥自身优势,结合地方共青团的工作实际,深入基层,工作思路得以逐渐拓宽,合作领域也不断扩大,在校地合作、两地资源共享等方面的交流越来越深入。

    在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挂职的周文娜意识到,地方很需要人才,需要能够服务地方建设、促进经济发展的人才,“由于一些本科生的专业课还没有学全,于是我们将目标瞄准了硕士和博士,希望能以实践团的方式,为地方做一点实实在在的事。”

    从最初动员校友报名到后来商谈实践团与各单位的对接,周文娜一直在努力把校园力量带到地方,在她两个多月的“撮合”下,东南大学硕博研究生暑期实践团在今年夏天奔赴射阳,开展了为期一周的社会实践活动。

    “这次社会实践,把之前的想法落到了实处,双方互通有无,做了点有利于地方经济建设、人才引进,有利于学校实习实践、服务社会的事情,自己都有些感动。”周文娜坦言。

    无独有偶,对于在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挂职团县委副书记的王智金来说,寻找地方、高校、企业、青年的结合点,搭建四方共赢之桥,成为王智金挂职期间的工作重点。

    在一次乡镇共青团工作调研中,镇领导随口提到地方企业高层次人才招聘难的问题。言者无心、听者有意,王智金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点,并随后展开深入调查,发现招聘难是当前赣榆企业面临的共性问题。

    能否依托团的组织优势,为企业解决人才招聘难问题?王智金与同事们一致认为,这是一个既符合企业迫切需求,又具有可操作性的思路,“共青团服务企业——筑桥工程”应运而生。

    一边是地方企业、一边是地方高校,王智金从中牵线搭桥,成功扮演了中间人的角色。在随后开展的学校专项招聘会上,企业共收到意向性简历289份,120人进入面试,最终75人与企业现场签订就业协议。

    高校团干部到县级团委挂职,已经成为高校和挂职单位、地方之间的一座共建桥梁。据不完全统计,一年来,仅江苏省内挂职团干部在挂职期间,就促成校地合作项目159个,协调资金、物资支持基层近530余万元。

    地方需要高校的资源来支持地方的发展,高校也愿意走出校门使其知识、技术、科研成果能够市场化、社会化,使高校的人才真正成为社会的人才,最终实现双方的资源共享、合作共赢。

分享到:
共同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胡锦涛电贺金正恩担任朝鲜人民军最高司令官
公务卡能否遏制公务消费腐败
长治处理公务员考录违规事件责任人
江苏高校团干基层享受“成长突击”
喜迎2012
图片新闻